分享

电影《蔡文姬》开机暨文姬祖籍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专题学习系列

 六神有主 2020-06-24

电影《蔡文姬》开机暨文姬祖籍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专题学习系列

在电影《蔡文姬》开机仪式暨

学术研讨会的发言(提纲)

 --记电影《蔡文姬》开机暨文姬祖籍学术研讨会

高洪宪

尉氏县与杞县争论蔡邕故里,明朝已经开始了,在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做文化,提高当地软实力的大背景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信的广泛使用,使大家的交流更方便了。借助微信平台,蔡邕故里之争又烽烟再起。

最近尉氏县又挖文姬湖、又建文姬楼、又树故里碑、又出《研究》书,请名家写序,拉名人站台。真是把蔡氏文化做到了极致。搞得当代人糊里糊涂,真不知道蔡邕故里究竟是在尉氏还是在杞县?

 

有人建议我们杞县也召开一个研讨会,著书立说,和尉氏争蔡邕故里。

 

关于蔡故里问题,有《后汉纪》《后汉书》《辞海》和郭沫若的定位,就已经够了。研究后汉时期的人物,还有比《后汉纪》《后汉书》更靠谱的史书吗?他是历朝历代公认的正史,通过研讨、著述能把这两部杰作推翻吗?郭沫若先生是大家公认的文史界泰斗级的人物,能否定他在蔡邕、蔡文姬故里问题上的判断吗?《辞海》是大家公认的权威工具书,在名人蔡邕词条里,把蔡邕定位到了:今河南杞县南。

 

难道我们开个研讨会?写一本书,再把蔡邕、蔡文姬故里往外推吗?尉氏要争,就让他们争去,没有足够的证据,国家权威的史书、工具书是不可推翻的,在权威的史书、工具书、教科书没有修改之前,还是要坚持既有的定论。

 

既然今天有研讨的议程,我也把自己对蔡邕故里研究的点滴向大会汇报一下:

一、蔡邕故里在陈留圉

蔡邕(133~192),字伯喈,东汉文学家,书法家,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章,官至左中郎将。他有个女儿就是有中国十大美女、四大才女之称的蔡文姬。这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其故里问题,自然也引起了许多历史学者的关注。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蔡邕本人是怎样描述自己故里的?

 

《琅琊王傅蔡朗碑》,这是蔡邕为自己的前辈蔡朗所撰写的碑文,里面有他们老蔡家“公族分迁,氏家于圉”的表述。这也是蔡邕故里“圉”最早的记载。

其次,再看看史典是怎样记载的?

《后汉纪》:“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后汉纪》比《后汉书》还要早70年左右,也是“陈留圉人也”史书最早的记载。值得一提的是,《后汉纪》作者袁宏还是蔡邕外祖父家亲戚。

晋·张华《博物志·校证》:“蔡伯喈母,袁公熙妹,曜卿姑也”。“公熙,袁滂字;曜卿,袁涣字”,而袁涣是袁宏的高祖父。

蔡邕的父亲蔡稜,娶袁滂之妹为妻,同为书香门第,士大夫阶层,可谓门当户对。蔡邕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了扶乐袁氏的外甥,蔡邕自然而然形成了与《后汉纪》作者袁宏的姑舅表亲戚关系。并且袁涣、袁宏的故里在扶乐(今河南太康清集镇),与蔡邕故里圉县城仅20千米,是近邻。那么袁宏对他的老姑爷蔡稜、姑舅老表蔡邕的故里,应该是了如指掌的。因此《后汉纪》对蔡邕故里的记载应该是较为真实可信的。

 

南朝·范晔《后汉书》:“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这是前三史里面最权威的记载。

因为以上三项史料均记载蔡邕故里为“圉”,所以后来的史书、地理书和工具书大多沿用这个说法。蔡邕故里在陈留圉,这也是史学界共识的。

二、陈留圉在今杞县

接下来的问题是圉在哪里?也是尉氏县争蔡邕故里关键问题。

《后汉书》立传人物中有三位圉县人,一位圉县令。圉县人有蔡邕、董宣、夏馥。唐朝太子李贤仅给蔡邕作注:“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注:‘圉,县,故城在今汴州陈留县东南’”。为圉县令曹裦立传:“曹裦,字叔通,鲁国薛人也……再迁圉令。李贤注为:‘圉,县,属陈留,故城在今汴州雍丘县南也。’”从李贤对“圉”的两处注不难发现,圉人之圉和圉令之圉,均指的是圉县,而非指所谓的圉乡、圉村乃至于圉地,这是非常明确的;从圉县的位置看,圉县就在陈留的东南方向和雍丘的正南方向。如果分别从陈留向东南和雍丘向南划两条射线,正好相交于今杞县的圉镇镇,今杞县的圉镇镇便是圉县故城,圉县故城就是蔡邕故里。

夏馥与高式、蔡邕两家在圉县城比门而居,但关系处得并不融洽,在《后汉书》里也有记载。也是蔡邕与夏馥同住圉县城的一个佐证。

《后汉书·夏馥传》:“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少为书生,言行质直。同县高氏、蔡氏并皆富殖,郡人畏而事之,唯馥比门不与交通,由是为豪姓所仇。”

《后汉书》把蔡邕、董宣、夏馥均记为“陈留圉人也。”在一部著作里面标准应该是一致的。有些人只把蔡邕拉到尉氏,却把夏馥、董宣拒之尉氏大门之外,用双重标准对待古人,也是有失公允的。

东汉时期,陈留郡管辖包括雍丘、尉氏、济阳、圉、陈留等在内的17个县。《后汉书》记载张升为“张升字彦真,陈留尉氏人,富平侯放之孙也”;记载楼望为“楼望字次子,陈留雍丘人也”;记载蔡邕、董宣、夏馥为“陈留圉人也”。如果蔡邕是尉氏县人,《后汉书》直接就记为“陈留尉氏人也”了。既然《后汉书》已经记为“陈留圉人也”,没必要旁征博引,再把蔡邕从圉县往尉氏县拉了。

通览《后汉书注》,对蔡邕故里的表述通俗易懂,环环相扣。注和原著遥相呼应,相互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无懈可击。想不认可蔡邕是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都难。

朱绍侯教授通过解读《括地志》试图把陈留圉推向尉氏县。他人引用《括地志》:“故圉城有南北二城,在汴州雍丘县界,本属外黄。”解读为:“在古代外黄县、雍丘都属于古杞国。但对古代‘圉’的南北二城,一说在周城(实指古圉城),在雍丘县东,另一周城,则说在‘雍丘县西南’。”以证明圉城在今尉氏县境内。

开封学者韩鹏对“雍丘圉有二”深感疑惑:一在雍丘东北,一在雍丘西南,为尉氏。东北圉是何地,而杞县(雍丘)西南的圉镇是不是被忽略了?

《括地志》是一部地理志书,由唐朝皇子李泰所著。大家都知道,古今地方志,地理志都遵循“越境不书”原则。该书在“雍丘县”条目下,只能书雍丘县范围内陆理、地貌、地名之变化。尉氏从未被雍丘县管辖过,尉氏县和雍丘县是两个互不隶属的同级行政区划,如果尉氏有圉城,也不应在“雍丘县”条目下提及。况且尉氏县如果有圉城,不是没有表述的地方,《括地志》接下来的条目便是“尉氏县”,没必要急不可待地在“雍丘县”条目里表述。而在“尉氏县”条目里却只字未提“圉城”。如果尉氏县有“圉城”,作者李泰那真是“张冠李戴”了。作为皇子的李泰不至于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括地志》“故圉城有南北二城,在汴州雍丘县界”。表述得非常清楚,故圉城有南北二城,均在雍丘县境内,没有推论在尉氏县的必要。

本人研读《括地志》后,萌生两个判断:

1.如果“故圉城有南北二城”,前一“城”为城市之城;后一“城”为城墙之城。可能当时的古圉城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并且分别筑了城墙,所以出现了“南北二城”的奇观,不过需要考古的证据来确认。

千百年来,圉城县废了,城墙圮了,而在废墟之上站立起来的两个村落,一直称着“前城”和“后城”,这也是本人之所以这样推断的依据。

2.“故圉城有南北二城,在汴州雍丘县界,本属外黄”。南北二城,只能在雍丘县界里找。一在雍丘东北的外黄,一在雍丘西南的圉城;或者是本来就一个圉城,先在雍丘东北的外黄,后来迁移到了雍丘西南的圉城。

其实,在尉氏县和古外黄县目前是找不到故圉城的。况且,唐朝学者杜佑在千年之前,就已经对“雍丘县东故圉城”给予了否定。他指出:只有一个圉城,在雍丘县南五十里。

三、结论

关于蔡邕故里的记载,较有影响的有三处:最早的是蔡邕自己为其曾祖辈蔡朗撰写的碑文,最权威的是有“前三史”之称的《后汉书》,较为可信的是比《后汉书》还要早七十年左右的蔡邕的亲戚袁宏所作《后汉纪》。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圉”。关键是这个“圉”在哪里?这也是杞县说和尉氏说的分歧所在。

所谓圉有“南北二城”说,实际雍丘县东的圉城是不存在的,很可能是雍丘县西南的故圉城,分为南北两个部分。退一步讲,即使有南北两个圉城,也只能在雍丘县范围内找,不会跑到雍丘县以外的地方去。用“南北二城”来支持蔡邕故里尉氏说,让人难以信服。

尉氏县明代之前蔡邕、圉一类的碑刻和记载,没能找到重要而可靠的依据为凭。同时,引用明代以来尉氏首创的各类史典记载,是很难否定东汉、晋、南北朝以来记载依据的。

从周《春秋左传》,到《杞县志》等史书、地理书,及民国以来《地名大辞典》《辞海》等权威工具书可以看出,有关蔡邕故里的记载是一致的,连续的,一脉相传的。

通过以上文献资料的研读可知,后汉时期,陈留圉就是陈留郡圉县。蔡邕撰写的《琅琊王傅蔡朗碑》里的“公族分迁,氏家于圉”的圉,还是指的后汉时期的陈留郡圉县。众多资料,相互印证,两千年的传承,尽管朝代更替,尽管作者所处年代不同,不变的是东汉时期陈留圉就是今杞县南圉镇镇。今河南杞县南五十里的圉镇镇,就是蔡邕蔡文姬父女的故里。

四、题外话

最后我想说的是,个别学术权威,在蔡邕蔡文姬故里争论中有当和事佬的思想,搞伸头都有份儿。把争论当政治,搞平衡,把研讨当民事调解,试图讨好参与争论各方,愿意当都不得罪的老好人,并且还拿南阳、襄阳诸葛亮之争说事儿。就南阳和襄阳争诸葛亮躬耕地这件事儿来说。诸葛亮躬耕地可以有多处,而一个人的故里只有一个。这些学术权威不愿意深入地研究蔡邕蔡文姬故里的有关文献,甚至别人研究出来了也不愿意相信。觉得几百年的历史疑案,咱们这一代不可能给他解决了。都是开封市所辖的县,口咬哪个手指头都疼,不愿意得罪任何一方,喜欢这种争执不下的状态。

但是历史是不容篡改的,各类权威史书、工具书、教科书还有史学界泰斗郭沬若都早已定论,相信通过研讨,会更加巩固这种定论。这些学术权威到头来只能是一头抹脱,一头滑脱,不可能取悦各方,还将自毁声誉和形象。奉劝这些学者,在权威的史书、工具书、教科书没有修改之前,回到既有的定论上来,莫让后人贻笑大方。


◎占全今日吉凶播报——

2020年6月17日    农历闰四月廿六   周三

   宜:祭祀 捕捉 取渔 修饰垣墙

   忌:诸事不宜

财神:正东

喜神:西南
福神:西北

贵神:东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