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名桥:洛阳桥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6-24

洛阳桥(Luoyang Bridge),曾用名“万安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一座桥梁,位于洛阳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在洛阳江修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民国21年(1932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民国27年(1938年),洛阳桥被日本飞机炸毁;1962年,洛阳桥进行维修;1963年4月,洛阳桥维修完成通车;1993年,阳桥进行全面修建;1996年10月,洛阳桥恢复古桥旧貌,开放通行。 

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至1048年),泉州人李宠在洛阳江中建造几个石墩,架上木板,作为浮桥,常被风浪冲垮。 
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洛阳桥建桥工程。 
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阳桥前后历六年之久,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长1200米,宽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七百棵。 
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受台风影响,洛阳桥垮塌,泉州群守赵思诚组织修复洛阳桥。 
明宣德间(公元1426年至1435年),洛阳桥桥址下沉,大潮来后,被冲走,泉州知府冯桢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增正淳,洛阳桥增高三尺。
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597年),福建发生大地震,洛阳桥桥梁倒塌,基址低陷,泉州知府姜志礼组织修复洛阳桥。 
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洛阳桥桥体崩塌,知县工之琦组织修复洛阳桥。 

洛阳桥墩端部呈船又形,两侧有扶栏,均有石雕,用于保护行人;桥的两侧建置石塔,用以镇风, 桥旁扶栏外.尚存幢幡等形式的石塔,塔身浮雕佛像、图案;桥上筑石亭,供率骑休息,桥身及其附属建筑物,有许多艺术石碉,造型美观,-有昂首挺拔的石狮,有口含石球的球狮子;桥中央碑亭刻有明万历年间有“西川甘露”碑刻和清道光间石刻“天下第一桥”横额,“中亭”周边有所代碑刻12方,中亭傍有崖刻“万安桥”、“万古安澜”和12方碑刻;亭东侧有“万安桥”及“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一为“西甘露”碑亭,在中亭右侧为古时祈雨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