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sogone 2020-06-24

我们认为,主要应有下列几个特点:

(1)热爱生活、善于享受生命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很顺利的,在顺境中能热爱生活是不难的,但在逆境中也能热爱生活则是很难的,这需要达到较高的认识水平和修养境界才能做到。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他深知他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如人意的地方,但他不会为此而怨天尤人,他更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更乐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那些他能够改变的地方,同时,也更容易适应那些他所无能为力的地方。他不仅热爱轰轰烈烈的生活,同时也热爱平凡普通的生活。当他作为售货员站在柜台前,千百次地用同一套言词为顾客介绍某一个产品的时候;当他作为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年复一年,教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懂得“加、减、乘、除”的时候;当他在家里每天都得做出一日三餐的时候……对这些他眼前必须得做的事情,他不会感到单调乏味、心烦郁闷,他会感到它们之中包含着无尽的乐趣,甚至还会发现其中具有某种崇高的意义。在他的眼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会为某种崇高的理想或信念自愿贡献和牺牲自己的生命,但他决不会因为个人的失败和挫折而糟蹋生命或抛弃生命。

(2)胸怀宽阔、不为小事烦恼

因为他站得比较高,因而看得比较远,更容易从宏观上、本质上认识生活、把握生活,所以自然容易具有宽阔的胸怀。他对人对事都善于宽容,这种宽容是一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态度,而不是勉强或违心的表现。他不苛求于事,也不苛求于人(包括他人和自己),只争取尽可能的好,而决不会去追求十全十美。所谓小事本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在这里指的就是个人的一切事,在他看来,个人的事再大也都是小事。升学考试失败也好,失恋也好,顶头上司不欣赏自己也好,有人在背后造谣或拆台也好,生意赔本也好……都不会使他陷入烦恼不能自拔。

(3)欲望适度,不为名利所累

他也有欲望,别人所有的各种欲望他也都有,最大的差别主要在于他的欲望是适度的。他不会让任何一种欲望无限地膨胀,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他不排斥物质生活,但更注重精神生活。他不排斥应得的名利,但他从不把名利看得太重,始终是名利的主人,而不是名利的奴隶。他也需要赚钱来解决自己的生活需要,对合理的劳动所得通常他也不会嫌多,但当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之后,他就不会把积累个人财富作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而绞尽脑汁了,他更关心的则是怎样才能使生命更有价值、怎样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他乐于关心社会的利益、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他渴望通过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来建功立业。

(4)充满自信,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既清楚自己的长处,也清楚自己的短处;他深知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也不是一无所能的。在自知之明的基础上,心里充满自信。他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同时也知道怎样发掘和利用自己的潜能来创造尽可能大的人生价值。他会遇到挫折和失败,甚至有可能屡遭严重的挫折和失败,但他不会因感到一败涂地而从此一蹶不振,他可能会调整前进的方向,但只要他还活着,就永远也不会从根本上认输。

(5)情绪波幅不大、心境良好

他和所有的人一样,喜、怒、哀、乐、忧、恐、惊各种情绪样样俱全。他的特点是一般不会因个人的得失和荣辱以及环境的不如意而引起过大幅度的情绪波动;他的情绪波动持续的时间短;他生活在现在,他的情绪反应绝大多数不是因为过去或未来的事情;他的心境的基调是轻松愉快,即使是在较严重的问题或较大的困难面前也常常如此,正所谓: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心不跳。

(6)善与他人相处

他很清楚周围的每一个人(包括最亲密的人)都有着明显的缺点,他们或者自私、或者小气、或者爱嫉妒,但他更看重的是他们的优点。他对人怀有广泛的爱心,善于容忍和忘记别人的过失,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当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会由衷地乐于牺牲个人的利益。在集体中,他始终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乐于享受独处的超然,他不会为讨好别人而违心地做一些事情,不会为赢得别人的认同和接纳而不顾原则地盲目附和。他不拒绝他人的帮助,但他不依赖他人,因为他更相信自己的力量;他经常愿意帮助他人,他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因而他并不希求得到等量的或超量的回报。他可以和各种人建立有效的沟通,同时也善于享受独处的超然。凭着自然、真诚、热情和理性,他往往会获得人们的普遍尊敬和好感,但他并不期盼人人都能理解他、人人都说他好。

(7)拥有健康的认知模式

他判断和评价事情不会绝对化、极端化,不会以偏概全。他会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不会去抗拒。

他能坦然地面对各种变化,因为他知道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事物的生、变、灭都是事物内外各种相关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各种条件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事物本身的变化就是必然的,因此,他会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条件和利用条件以便能把握变化的方向。对那些自己难以有所作为的变化,他会去接受它、适应它。他可能会因车祸而下肢瘫痪,但他不会整天愁眉不展,哀叹自己的下半生彻底完了;他的头发会一天比一天变白,他脸上的皱纹会越来越多,但他不会为年龄发愁,他会去追求心理上的年轻。正当他准备与未婚妻结婚的时候,她突然告诉他:为了出国,她已经决定嫁给一个“老外”。他为此可能会感到有些气恼和伤心,但他不会弄一瓶浓硫酸泼在她的脸上,也不会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好,一生的幸福被彻底毁了,更不会为此痛苦得无法自拔而自杀;反而,他会认为这并非是坏事,相信自己的爱会找到合适的归宿。

他永远立足于现实,以现实为中心,他对现实的存在和演变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力、洞察力和预见力。他通常会有比较远大的理想,但他的理想始终植根于现实的土地,他是依据现实来确定目标和方向的。

上述几条在心理健康达到良好状态的人身上通常都是同时具有的,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点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中拥有健康的认知模式最为重要。有了健康的认知模式,他就自然会热爱生活、善于享受生命;也自然会胸怀宽阔、不为小事烦恼;也自然会欲望适度、不为名利所累;也自然会充满自信、善与人处和保持情绪的稳定。

总之,心理健康者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接受”。接受自我、接受他人、接受自然、接受生活现实。这种态度使他们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减少或削弱了冲突、斗争以及选择时的犹豫和矛盾。许多问题被淡化了,与其说解决了这些问题,不如说看清了这些问题。许多问题并非是固有的问题,而是被“病人制造的”。在心理健康者看来,许多表面上不可调和的斗争不再是斗争,而是快乐的协作。

以师生关系为例。健康的理解应是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不是对权威和尊严的威胁。一种是自然的坦率,一种是做作的尊严。前者不容易受到威胁,后者则容易受到冒犯。采用第一种做法,教师用不着装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样子,用不着威吓学生,也不必摆教师的架子。这样在课堂的气氛里,就没有猜疑、小心、自卫、敌意和担心。

心理健康的人的共同特点是,不仅有很高程度的个人化,同时也有很高的社会化,有着对人类的更深刻的认同。在他们身上,欲望与理性相吻合,自私与无私融为一体,工作与娱乐界线分不清,他们既是最成熟的人又保持着孩子的天真和诚实,既很讲道德又保持本能的欲望。也就是说,他们的本我、自我、超我是相互协调的,很少冲突的,而神经病患者则恰好相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