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玩手机沉迷游戏,你怎么讲都不听,你若不想焦虑生气,请帮他点出情绪名字,3分钟出效果!

 壹心大哥 2020-06-25

我们今天接着说关于情绪的话题,我的上一篇文章《为何你的安慰与鼓励无效?走心看完,会让叛逆厌学的孩子家长扎心》已经大致把情绪本身与情绪的表达区分开了,同时也通过一个大家熟悉的孩子玩手机时间比较长,妈妈生气了的案例来诠释一个大人对情绪的觉知与情绪的表达。

文章发布后,我看到有父母留言想知道如果跟孩子沟通,孩子不听也不接受,爸爸妈妈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怎么说?

如果你看过我写的《怎样正确引导孩子厌学情绪:光有耐心还不够,还要用好奇疗愈孩子》,开始尝试运用好奇与孩子沟通有点心得了,那么你就现在可以把情绪的原则加进来,你就会发现在情绪里与孩子好奇对话的时候,对孩子的情绪纾解非常管用。

我这里再重申一次,虽然情绪这个原则威力很大,但我希望你的出发点是真正的对孩子有所了解、有所关心、有所接纳、有所爱,而不是透过这个方法达到让孩子听你的话目的。

生气该如何表达

我们经常听到爸爸妈妈跟孩子说不要生气,但其实是不对的,孩子如果生气那是出自于一个生物性的本能,因为生气是来保护你的。

小的时候当我们在丛林里面,如果遇到了野生的动物来,我们为了要保护自己、保护家人,我们就需要有愤怒的力量。

所以生气是一种情绪,它不容易就这样子消失,但是情绪是一个部分,情绪的表达是一个部分。

例如,我看到女儿一直在玩手机,我觉察到自己内心因为焦虑有点生气了,有想过去干预制止孩子这种行为,我可以平和跟我的女儿说:“萱萱啊,爸爸刚刚看到你一直在那里玩手机,想跟你说话你好像有点心不在焉,哎,爸爸有点生气。”,而不是用愤怒的口气压制她,这就是我认为一个大人正确的情绪表达。

可是如果一个情绪表达不太好的人,他就会是骂你、打你、不说话,所以生气是一件事,生气的表达是另外一件事,所以我们如何去区分这两个很重要。

所以当一个孩子,他遇到了一个情绪的事件,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先用好奇跟孩子做纾解,然后是帮孩子点出情绪的名字。

比如说孩子如果有了生气、有了难过,孩子自己可能并不知道,所以我帮孩子把这个情绪的名字点出来,如果这个情绪能够点出来,那么孩子的情绪可能就会好一点。

帮孩子点出情绪的名字

我们大人遇到情绪的事件,常见应对的方法就是压抑它、忽略它,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健康的方法,压抑跟忽略,会使得情绪的碎片一直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一直翻搅,呈现出很闷、焦虑不安、急躁,动不动就想要发脾气。

前面提到人们视情绪如洪水,果真如此的话,人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山海经有一则传说,大禹的父亲『鯀』治理水患,以围堵的方法,水患最终并未解决,反而更加泛滥了,最后大禹治水,采取了疏导的方法,解决了水患。

不妨看看一般人面对情绪的方式,其实与大禹的父亲鯀治理水患颇为相似,多半使用“围堵”的方式,比如:“乖,不要生气啦!”,“听话,不要难过了!”,“没事的,不要紧张!”,“大胆点,不要有压力!”,“勇敢点,不要害怕啊!”

我通常建议爸爸妈妈学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方法,假设一个孩子生气了,你怎么说他都不听,我们不要用『鯀』治理水的方法,大家都知道『鯀』治水的方法是堵它,把这个水堵起来、堵起来,堵久了这个水就满出来。

我们要学大禹,帮孩子把这个情绪取一个名字,把这个水打开来,它就能够流掉了,第1个步骤就是用好奇先连接孩子,好奇就是凿通孩子情绪关卡里面的一个简单的开始。接着为情绪命名是第2个步骤,我举一个案例来作说明。

我的女儿萱萱,一直是个开朗活泼的孩子,再加上我一直以前有“男孩穷养,女儿富养”的观念,从小我都没有去责骂过她,所以在家中她有时候会有点任性,当然也会少不了有情绪引导的问题。

女儿进入青春期后,为了便于日常联络,我们就给女儿买了台手机,给她手机的时候,我就把自己的一点点担心说给女儿听了:

“萱萱啊,爸爸这次虽然给你买了手机,但是爸爸还是有点担忧,担心你会长时间玩手机而忘了按照规定时间写作业,你能答应爸爸有了手机后可以不耽误正常的写作业吗?”

“没有问题,爸爸你放心了,我绝对不会耽误的。”刚接到新手机的女儿大声的保证。

有一天,我回家比较晚,回到家发现家里的氛围有点不对,女儿房门是紧闭的,好像还听到女儿在房间哭闹。

我转过身问孩子妈妈:“发生什么事了?孩子怎么会在自己的房间里哭闹啊?”

“还不是放学回家,一直在玩手机,今天的作业也没写,我后来就暂时把她的手机没收了。”,妈妈简单的把事情来龙去脉做了回答。

看的出妈妈没收孩子手机的行为,让女儿的情绪开始高涨起来,妈妈接着问我:“她还在生气,要不你去劝劝女儿。

我反问孩子妈妈:“不是上次买手机给她的时候,她就保证不会耽误学作业的吗?她怎么现在就这么喜欢玩手机啊?”

“这段时间,孩子好像喜欢在抖音上看各种搞笑的视频,仿佛有点上瘾了,我讲过几次了,她总是不听啊。”,孩子妈妈回应我。

“那这次还是我来吧。”我无奈的对孩子妈妈说。

一般大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把之前与孩子约定的规则再拿出来讲给孩子听,例如,质问的口吻:“你之前不是保证过不影响写作业的吗?”或者是说教的口吻:“你要懂得规划时间,处理好手机跟学习之间的关系,何况我们之前还有约定的。”

写到这里,我想问你,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是不是也会这么去教育孩子?孩子会听你的吗?

孩子肯定不会听你的,所以你按照上面的说法跟孩子讲,她就会更加生气,表现出来的就是扭过头不理你,或者哭闹更加厉害。

往往这个时候,我们一般的大人很有趣,要么就是制止他的行为,要么就是在观点上面告诉她:“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太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要么就是在期待上面告诉她:“你如果再这样,我以后就不还给你手机了!”,要么就是在渴望的层次勒索她:“你如果再这样子我就不管你了!”

这样的处理其实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怀着温暖跟爱来说规则,而不要怀着这种坚硬的、对立的感觉去跟她做规则的处理。

孩子的手机被妈妈暂时没收了,她躲在房间里哭闹,这就是她的愤怒,虽然孩子之前有错误的行为可是小孩子此时也有感受,我们怎么不跟她的感受做对话呢?

那这个时候大人该怎么办呢?帮孩子点出情绪的名字,所以大人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对话呢?我运用的方法是这样:

“萱萱啊,你想要玩手机啊?”

“嗯”,女儿暂时停止了哭闹,点点头。

“不行啊”,我以温柔而坚定的口气摇摇头。

“为什么不让玩啊?我都长大了,自己会安排好时间的。”,女儿回答我。

孩子这个时候以疑问的方式来表达她自己的观点,通常这个时候,大人如果好奇心不够,就会直接去到讲道理、指责说教的传统沟通模式上去了。

“可是我就是想玩手机啊,我可以先玩一会,再写作业啊,不耽误的。”,女儿在陈述她的理由。

“萱萱啊,听起来,你还在因为妈妈刚才没收了你的手机,在生气啊?”,我点出了孩子现在的情绪名字,同时说完后,特意停顿了一下。

“可是,我就是想玩会手机,再写作业的。”,这个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女儿的情绪就少了一半。

“萱萱啊,爸爸知道你还在生气。”,我顺势把这个点出名字的情绪带的更深一点点,表示我理解她。

马上女儿就如泄了气的皮球,不再哭闹了,低声的嘟哝了一句:”爸爸,我还是想玩手机。“

我通常在情绪原则的运用中这么处理:先连接生气,最后连接难过,所以我接着的回答就是:“爸爸没有同意你现在玩手机,你很失望吧?”

”嗯”,女儿点点头。

“爸爸也知道刚才妈妈没收了你的手机,你心中其实很难过,对吗?”,我继续帮孩子点出另一种情绪的名字。

“嗯”,女儿又点点头。

“爸爸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咱们去写作业,好吗?”,当我说出这句话后,女儿很乖巧走出房间,开始写作业了。

在这里,我想提醒各位爸爸妈妈,当你点出孩子的情绪名字后,引导的方向千万不要变成有条件的讨好,“爸爸知道你现在很难过,要不你现在先把作业做完,我让妈妈把手机还给你,好吗?”。

孩子妈妈在旁边非常的惊讶说:“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说她都不听,还闹情绪,你就这么几句话,她就听进去了,太神奇了!”

我笑着对孩子妈妈说:“孩子出现问题了,不要急着干预,纾解孩子的情绪是关注孩子的核心工作,这样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父母接纳,以后才能自己面对情绪,不压抑不忽略,平和的与情绪共处。”

结束语:情绪的连接是为了爱,为了接纳,不是为了满足你让孩子听你的话目的,很多的大人不明白,所以这就是现在我一直推广对话,我希望每位大人有一点点的对话的能力,我们在进入情绪的脉络里面,去跟孩子们做连接相处。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