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端康成笔下的危情少女和风情熟女

 印客美学 2020-10-31

2020年6月14日,

是川端康成的诞生日120周年。

这位亚洲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巨匠,擅长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如同自传一般的私小说,也是个写女人的高手。


常有人说,川端文学是一种描写女性与爱情的文学

《伊豆的舞女》曾先后6次被搬上银幕,山口百惠饰演的舞女熏子,一直是小印心里纯洁的初恋的象征;获诺贝尔奖的三部曲《雪国》《古都》《千只鹤》中,女人也是最重要的描写对象。




01
川端笔下的少女和熟女分别有何特点?
纵观川端作品,主要勾勒出两种典型的女性形象,分别是圣洁处女与成熟女性。如果你以为只是单纯的红玫瑰和白月光,那可大错特错。

首先,认识下川端作品里的圣少女。


川端康成少年时代读《竹取物语》,这是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辉夜姬从竹子里出生,被众人求亲,最终奔月。

文学家从小既喜欢做阅读理解,他认定这是一部崇拜圣处女、赞美永远的女性的小说,从而顶礼膜拜。


川端年少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便贯彻这一理想。

高二学生“我”来到伊豆旅行,偶遇流浪艺人一行,舞女薰子深深地吸引了“我”,二人发乎于情止乎礼,经历旅途,然后依依惜别。


熏子无疑是纯洁的少女象征,少年少女朦胧的初恋和别离,怅然而有余味。她们是美丽、年轻、有着处女纯洁的纯真女性。那么,川端作品中的成熟女性,难道是我们传统概念中的轻熟女?


事情可不会那么简单!向大家隆重介绍男女关系混乱的诺贝尔奖作品《千只鹤》。理一理青年人菊治和近子、雪子、太田夫人、文子四人之间复杂的关系。

近子:菊治父亲的前情人。

雪子:近子的女弟子,菊治憧憬的如雪般纯净的少女。

太田夫人:菊治父亲的情人,菊治父亲死去后对菊治移情,发生关系,因此自杀。

文子:太田夫人的女儿,菊治因太田夫人的死产生负罪感,与文子结合获得救赎。



太田夫人就是川端推崇的成熟女性代表!四十五岁以上的中年女性,像母亲一样给予温暖的完美女性。

在作品中被赋予「非人类的女人」、「人类以前的女人」、「人类最后的女人」赞美的至高的女性。三谷菊治更是通过与太田夫人的女儿结合,完成自我救赎,达成作者内心理想女性的映射。


呃……这是什么魔鬼关系和神逻辑?



02
女性观为何自相矛盾?


女人美到极致,必然伴随悲哀的宿命

川端康成虽然把女性视为至高至美的存在,但为什么总设定遗憾和悲伤的结局?这与日本的传统文化中的“物哀”、“幽玄”、“风雅”美学有关。


“物哀”的审美意识在川端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日语中,悲伤是与美相通的语言,悲伤等同于美丽。


日本名著《源氏物语》,其中“桐壶”“藤壶”“紫姬”篇分别讲述光源氏的生母、继母和爱人。生母桐壶备受父亲宠爱,却出身卑微,体弱早亡。光源氏对与母亲相像的继母藤壶心生恋慕,并偷情生下小皇子。


紫姬是藤壶的侄女,拥有与藤壶相像的相貌,宽容大度的性格,是光源氏从小教养的“理想性”爱人。

分别表达了宿命、恋母情结和重温旧梦的日本传统文化情结。美并不是世俗的圆满存在,而是由于生活的遗憾而形成的。


这样的审美意识一直指导着川端的创作,在他的作品中,道德和爱情是对立的,正是因为要创造幻想中存在的最高的美,现实生活却无法容忍纯粹无垢的恋爱。


川端康成正是借助了美丽和悲伤,塑造了这些女性的形象,也看出川端康成的女性观点:在赞美女性美的同时,也认同女性的卑贱。
 

对女性顶礼膜拜,又认同男尊女卑

日本的神话传说中,至高神天照大神是女性。对自然与神灵的崇拜,而产生出女性崇拜,诞生了日本女性最为古老的职业——巫女。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2世纪末左右,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卑弥呼死后,立男性为王,结果众人不服,邪马台国大乱,死者过千。于是不得不另立新女王才终于平定了内乱。


但自儒家思想传入日本,男权主义昌盛。男性作家无意识的男权意识,也表达了女性是男性的附属物,以及对宿命的徒劳无力。


《千只鹤》中,菊治和太田夫人第一次发生关系时,“在那浪中休息,菊治甚至感到征服者一边打盹一边让奴隶洗脚的满足”。

将女性作为救赎主人公的工具来使用的态度看,男性支配者的地位是很明确的。

但是,川端并不是故意伤害女性的作家,因幼年失去了母爱,从少年时期就非常向往女性。


作品中女性有各自的不幸,但她们的心和爱情却一直很纯粹,可以看出在川端康成的心中,女性是美和艺术的化身,是倾注心血的最高理想。



03
川端康的女性观是怎样形成的?
社会动荡,奠定颓废的基调
和对净化的追求

一切观念都不可能脱离现实独立存在。

川端康成经历了日本战败的阵痛期,日本国民从军国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面对着日本被美驻军的屈辱感,文明异化、价值观动摇,国民不安堕落,社会充斥着对净化的追求。


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川端康成,深感浮世之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飘渺,将这种情感投影到作品上后,决定颓废的基调,也极大地倾斜于作品的两性情爱关系。


早期他的作品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描写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他的弟子三岛由纪夫却是个激进派,在七生报国的革命失败后,切腹自尽。川端康成深受影响,1972年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
 

人生经历,对女性之爱的渴求

川端康成出生于一个特殊的家庭。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七岁祖母去世,十岁姐姐死亡,十六岁祖父也死了,成为天涯孤儿、葬礼上的名人,形成了“孤儿根性”。


心理学领域认定一个人少年时代的经历和感情体验会影响个人无意识的心理和以后的生活。作为孤儿,有着孤独感,陷入苦闷的生活中,拥有被某人解脱的迫切愿望。

然后,熏子、雪子、文子等出色、纯粹无垢的“圣少女”出现了,通过她们的献身将“我”从苦闷的世界中解救出来,完成了净化的过程。


从少年时代的经历中,也有在作品中怀念父母,特别是强烈思念母亲的“母恋”的主题。《千只鹤》中菊治和太田夫人的恋爱是“母体性渴求”的集中体现。
 

中学的时候,曾在宿舍和一个叫笠原的美少年有过同性恋的经验,并在《独影自命》中写道:“从现在开始到十五岁为止,我好像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爱”。


他的作品总是描写各种各样的不伦之恋。

为了消除忧郁,川端康成把对少年的敬仰变成了对少女的爱,他爱上了伊藤初代的十六岁少女,决定结婚,但却收到了对方寄来的弃约信。

这样的感情表现在《伊豆的舞女》的熏子身上,初恋有着纯洁的特性,最终会分离。


由于母爱不足和初恋失败,川端康成在渴望女性的温暖和美丽的同时,也抱有深深的怀疑和绝望。同时,复杂的人生经历与社会背景,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是他矛盾性女性观的重要成因。




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物哀与母恋

作为近代文学新感觉派的代表,川端康成推崇人的内心世界和日本的传统美的结合。日本文学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物哀”美意识。

对川端康成来说,悲哀是一种美,颓废和空虚也是一种美


在《物哀与幽玄》中,叶渭渠将“物哀”的构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男女恋爱的悲哀。

与中国文学的教化传统不同,日本文学不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更以对色情和性欲享受的态度放任。


沉迷于日本古典文学的川端康成自然受到这种传统的影响,他的作品重视两性关系,以悲哀的基调,表现爱的徒劳之悲哀。


同时,川端康成的女性崇拜和男权思想也起源于日本传统文化。

与世界神话中男性的最高神不同,日本神话中最高神的天照大神是女性。对于日本人来说,天照大神是母亲的原型,形成了特殊的“母恋”这种无意识的心理状态。


随着父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日本民族母系社会形成的女性崇拜变弱了,也派生出了男尊女卑的价值观。但是,女性崇拜的思想一直在日本文化中根深蒂固,形成了矛盾的日本文化。


川端康成是一位向往传统文化的作家,当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看,日本文化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和女性观的根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