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淡泊人生书苑 2020-06-25

(一)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被称为“端阳”“重午”。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流传最广的是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大臣,他倡导举贤任能,力主联齐抗秦,但遭到朝中其他贵族的强烈反对。这些贵族联合起来向楚王说屈原的坏话,被排挤的屈原逐渐失去楚王的信任,最后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流放期间,屈原仍忧虑楚国的未来和百姓的命运,写下了诸多不朽的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知道这件事后,心如刀割,便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在江上划船来回打捞他的身体;还有人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为的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不去咬屈原的身体;甚至有老医师将雄黄酒倒进江里来药晕蛟龙水兽,以免它们伤害屈原……此后,这些习俗便慢慢流传了下来,如人们用树叶包起来投入江中的饭团,现在已经演变成了粽子。

(二)裹粽子与赛龙舟

无论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我国端午节的习俗基本相似,其中最常见的便是裹粽子和赛龙舟。

粽子,最初是用菰(gū)叶把黍(shǔ)米扎成尖角形状的食物,所以原名为“角黍”,是端午节必备的食物,也是馈(kuì)赠佳品。后来改用糯米为馅,就形成了现在的粽子。粽子作为一种传统美食,口味丰富,不仅仅是一种节日美食,现在还成为风靡全国的日常食品。

“赛龙舟”活动传说是从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划船营救而逐渐沿袭下来的大型体育活动。每年端午节,浩浩荡荡的龙舟队伍便会齐聚河边,河岸上则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当龙舟队伍竞相出发、乘风破浪飞向终点时,场面更是激动人心,最先到达终点的龙舟会备受人们称赞,人们也以此作为一年中会有好运的兆头。

(三)端午挂艾的传说

传统上,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月初五更是“恶日”,每到这时便会有瘟疫流行、毒虫侵害,所以端午节还有一些祛(qū)病健体的风俗沿传,挂艾便是其中之一。

挂艾,即把艾草挂在门楣上。艾草是一种在很多地区都会生长的野生药材,晒干后点燃可以起到驱赶蚊虫的效果,古人便是以此驱除毒虫。关于挂艾有一个流传许久的传说。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率兵到了河南邓州一带。在路上,黄巢看到一位妇人带着两个孩子赶路,奇怪的是,那妇人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却领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他便问那妇人为什么抱着大的、领着小的。那妇人惊惶地回答说:“官府说黄巢的军队要攻进城了,会杀光所有百姓,让我们出城逃难。我抱着的是邻居家的孩子,他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了,而领着的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宁愿自己的孩子受罪,也不能让邻居家的独苗有一点闪失。”

黄巢听了妇人的话大为感动,便对她说:“你现在不必逃难,只管回城,黄巢的军队只会杀贪官劣绅(shēn),不会为难穷苦百姓。”说着他从路边扯下一把艾草递给那妇人,道:“你回城暗中传话给贫苦百姓,让他们在自家门上插上艾草,只要有了这个标志,黄巢的军队一定不会侵犯你们的。”那妇人听后,连忙赶回家中。两天后,正好是端午节,黄巢的军队杀进了城门,门口上挂有艾草的穷苦人家不仅受到了保护,还分得了粮食,挂艾于是也成了端午节的一个习俗。

(四)捉鬼天师钟馗

悬挂钟馗(kuí)像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在我国的江淮地区,每逢端午节,几乎家家都会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为什么端午要挂钟馗像?相传这和唐玄宗李隆基有关。有一年端午节,唐玄宗从骊山回宫,疟(nüè)疾发作,他梦到一大一小两只鬼,小鬼穿大红无裆裤,正偷了杨贵妃的香囊和自己的玉笛,绕殿而跑。而穿蓝袍戴帽的大鬼则一直紧追小鬼不放,终于捉住小鬼,并挖掉小鬼的眼睛,一口吞下!唐玄宗吓了一跳,大声喝问对方是谁,大鬼回答说:“臣姓钟名馗,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唐玄宗清醒过来后,疟疾顿好,不由暗自纳闷,后来细细一想,知道必是那钟馗为自己祛除了小鬼才得以痊愈。于是他令画工按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的画像,通令天下在端午节时一律张贴钟馗像,以驱邪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