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郭名高的书法世界

 lj0279 2020-06-27

2019年夏天,我去淮河以北出差,从同学汤道凤处,偶然见到了郭名高书法,是一小幅隶书,同在现场的工会同事,看了一眼便脱口而出说:“一般。”我观赏一会儿以后,并没有顺着同事的话,却说:“虽是应景之作,但绝非一日之功。”汤同学说她并不认识郭名高,是一位朋友介绍的,那幅隶书她要留着纪念,却顺手送了我一本郭名高著、并有作者本人签赠朋友的《随书法去远行》。


回到合肥,工作之余我就翻了翻《随书法去远行》,看了文章中的几幅书法作品,还拜读了序文和后记,深以为是一本好书,其中的书法作品更是没有一二十年工夫很难写出来的好字。

有了这个初步认识,我便有了与郭名高联系上的冲动——我想为自己弄的公众号《文艺纵横》组稿,想请郭名高赐稿,或者能找寻到一些关于郭名高的书法评论。因了工作繁忙,加上自己才思枯竭感知愚钝,我开辟出这块园地,却没有时间去打理,特别需要像郭名高这样既能书法又长于作文的人赐点文稿,以解园地荒芜之憾。

2019年7月31日一早,我扫了《随书法去远行》封二作者微信码,与郭名高取得了联系。但可惜的是,郭名高本人也有一个公众号,叫《师贤斋工作室》,他虽然创作力惊人,然而原创往往会第一时间在他自己的公众号面世。我想从他那里征得原创稿件的愿望将会落空。



上面截图中我发的长方形黑色图案,原来的样子是以下这样的。放在手机里时间较长,占用内存,我不久前将它清理了,留下了这么一个黑色图案。



由于我拍了《随书法去远行》的封面,却又不是买书,引起了郭名高的较大疑问和兴趣,他问我是从哪里看到这本书的。因了上面有签赠人的姓名,为了朋友双方着想,我只好避而不答,匆忙之中表达了向他约稿的意向。从此,我们就建立了联系,郭名高的《隶书十年》是我向他请求开放白名单,我的《文艺纵横》才得以成功转载郭名高在他的朋友圈,也推荐过我的旧作《法古出新  内敛天成——徐宏勤书法艺术欣赏》



作为早逾天命之年的人,我却忙不迭地侍弄自己的园地,那是因了从事的工作、谋生的饭碗。2017年2 月,遵从组织安排,我从研究室主任转任网络工作部部长。

网络工作部是一个在工会改革中撤销、合并、减少7个部门的情况下新组建的部门。按照“一库、一卡、两网、两系统”工作规划建设智慧工会云平台,其中以单位名称命名的微信公众号也在网络工作部管理。

由于时任上级领导关注,群团系统的“共青团”“徽姑娘”一直雄踞省直系统新媒体前十,而群团老大哥所办的公众号一直排名靠后,领导看不到,必然不满意,压力自然会传递到我等刚接手的同仁肩上。每当发现排名下降,我就将小编团队招到办公室来,一起找原因、想对策,有时发现一些明显失误、偏差,我还会劈头盖脸地予以批评。

有一次,我发现团队负责人迷糊着双眼任由批评,看似倾听实是蔑视。这时我才意识到,作为部长,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我并没有想出比别人更高明的办法,为了掩饰自己的束手无策,我就以批评人、大为光火来掩盖自己的无能。

当然,作为部长,我也先后带队去前面这两家群团学习取经,我更设身处地、从头学起,自己来做一个公众号,看看究竟有多难做。一做,才真正体会到了平时挂在嘴上的“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深刻道理,正所谓“一入新媒深似海,从此再无休闲时”。

经过团队几个月的努力,我们一举进入前五,超过了“徽姑娘”,到我2019年底离任时,我们部门负责运维管理的微信公众号依然挺立在全国省级系统、本省省直机关新媒体前列。



不知道,我是不是说清楚了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为啥弄一个公众号《文艺纵横》的缘由?说这么多,因为郭名高先生关心,我相信还有其他热心人关注,趁此机会赘述,也算统一作答。



郭名高的职业是教师,教场地处终南山下。教学之余,他埋首于对书法的孜孜观摩、研究与书写,且用功用力用心。自从我加了他的微信,看到他的朋友圈,他每天作息,除了教职及陪伴家人,展示给我们的多是他的书法生活,读帖、练帖以及由此生发的学书体会、 人生感悟。一个将书法作为自己生活方式的人,念兹在兹都是书法,将自己的整个生命融入了书法活动之中。他虽然亦书亦文,游走于书法与文学的边缘地带,目前所见已经有了《心仪秦汉》《随书法去远行》这样两部散文集,但他散文所论都是书法,都是关于书法特别是关于隶书的创作体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郭名高是一位散文家,不如说他是一位纯粹的书法家,是一位心无旁骛的书法实践者、艺术苦旅者。


书法是郭名高心摹手追的志业。据了解他的人介绍,郭名高初学唐楷,后来临习“二王”以降的碑帖,临北魏墓志,而用功最勤的是汉隶版。汉隶如《张迁》《西狭颂》《石门颂》《封龙山颂》等,他都广泛涉猎过。正像他自己书名所言,他“心仪秦汉”,侧重于隶书的书写,继“隶书十年”之后还在持续书写中。



秦以后,汉隶兴起。汉隶又称八分书,结字平正雍容,态势左右开张。蚕头雁尾的横画,加重了毛笔提按的用笔表现,以孔庙《乙瑛》《礼器》《史晨》三碑,以及《曹全碑》为代表作品。隶书源于篆书,下启楷书行书,应当说隶书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和枢纽。



我本不懂书法,对隶书更难说上一二,但看郭名高隶书,明显感到格调高古苍朴,心生喜欢。

——郭名高隶书杂糅诸书之优,并蓄百家之长,泥古而不唯古,循规而不蹈矩,在变化中求延展,在探索中求殊异,以此来搭建自己的书体外形,培植自己的书法内蕴。



——郭名高隶书书体素雅、洁净,端庄中隐匿婀娜,静谧中不乏动感,似乎那尺寸之纸,游荡着浸润之韵,颤悠着幽古之风。



——郭名高对中国书法源流及其递嬗演进有着较深入洞悉,并庖丁解牛般拆解书体架构,梳理出纹理脉络、灵魂归依。

郭名高生于1978年,在他这样的年龄已然能将隶书写出自家面貌,实属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郭名高心心念念的就是书法。我一直以为,一个人倘若既具慧根、又能坚持,假以时日必定能成就大气象。



我与郭名高虽未谋面,只是虚拟世界的朋友(微友),但我对他的书法艺术有信心,对他的未来有信心。
郭名高,我挺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