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没有水泥,城墙却能六百年屹立不倒,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攒破烂儿的 2020-06-27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清 张英

中华文明已经在华夏大地上绵延发展数千年之久,在这片土地上,华夏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其中长城就是其中之一,绵延千里的长城,在数千年的时间内,帮助中原地区的人民抵御来自北方的攻击,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秦始皇到现在,虽然古代王朝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长城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

其实,在现存的各种文物古迹之中,除了长城,还有一类的建筑,同样起着保护人民的作用。那就是城墙。元朝以前的唐宋城墙,现在能见到的已经很少了,主要是因为在元朝时,为了减少人民的反抗,元朝统治者曾经下令大规模毁坏城墙,因此唐宋时的城墙大多已然消失。

不过,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城墙又逐渐被恢复了起来。明朝的城墙坚固,在冷兵器时代,根本就是难以逾越的存在。虽然在火炮被发明了以后,城墙逐渐失去了城防的作用。但是依然有不少的城墙有幸被保留了下来。最为有名的,恐怕要数南京的明城墙。那里现在已经成为著名的景区,每天接受着无数中外游人的参观和游览。到这里参观的游人大都会产生一种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南京的的明城墙能够历经六百多年而不倒,走在上面依然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城墙的坚固?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

元朝末年朝廷无道,昏君为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口号下,受苦受难的百姓开始推翻腐朽的元王朝。公元1353年,农民起义军朱元璋占据定远城,此时元朝尚且占据北方,蒙古,力量不可小觑。为了减少来元王朝的压力,朱元璋采取了开国谋臣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一步一步在乱世群雄之中壮大自己的力量,而这也成为大明王朝重视修建城墙的开端。

朱元璋在尚未称帝之前,就将大本营设立在当时的应天。既然是修建保卫自己的城墙,那朱元璋可不敢马虎。在原来六朝时期留下的城墙基础上,他开始修建,加固,用于抵御元朝军队和来自同样为农民军的张士诚,陈友谅的进攻。

不过,虽然尽心尽力,但是在战争时期,想要将城墙修好也绝非易事。在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以后,朱元璋又大举北伐,恢复了汉人山河。修建更加坚固的城墙也就成为要务。

公元1638年,朱元璋正式登基称帝,定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南京。洪武二年(公元1639)年,在财力和局势都允许的情况下,朱元璋对南京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现在所见的明城墙,也就是在这以后逐渐修建完善的明城墙。

去过南京的人都会被明城墙的宏伟壮阔所惊讶,殊不知,这可是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修建起来的城墙,为的是保护京师的安全。朱元璋嫉恶如仇的性格摆在哪里,负责督办的官员自然不敢马虎,贪赃枉法的事情也大大收敛。

南京明城墙也不是一次就修建完成的,如此规模的城墙,其实是分了三期才建好。明朝故宫是首先建造的,这里是朱元璋饮食起居办公的地方,自然最先修建,其实,这里在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前就已经修建完成。第二期是在洪武二年(公元1639年)开始,这一次修建是为了扩宽南京城墙,并且对之进行加固。第三期是在第二期建造完成以后才开始,时间是洪武六年(1373年),完成时间是在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

不过,这并不是结束,在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朱棣对南京城墙的修建提出意见,他认为紫金山,雨花台,幕府山都留在城外,这对于城墙防守极为不利。当时的大炮完全可以依托有利地形直接攻击朱元璋所在的紫禁城。于是南京城墙再次被拓宽。至此,南京城墙的建造才算完成。

六百余年屹立不倒的原因

南京明城墙最为危险的时候,是在朱棣靖难之役打南京时。不过当时的建文帝大将李景隆开门投降,所以南京城墙得以保全。之后朱棣迁都北京,留下南京一个空壳,至此,南京明城墙除了岁月的侵蚀,再也没有经历大的战争威胁。

没有人力的威胁,那么南京明城墙的威胁就只有自然的力量。而南京明城墙至今仍然留存,与修建城墙的材料,结构,以及负责的官员分不开。

让南京明城墙的坚不可摧的材料——城砖,三合土。我国在修建城墙方面的技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非常成熟。城砖是修建城墙必不可少的材料,不过烧制起来并不是什么难事,工艺早已确定。对于城砖,最难的是保证其质量。在游览南京明城墙时,很容易就会注意到在城砖上的名字。这就是城砖高质量的秘密。

在烧纸城砖的时候,采用'物勒工名'的制度。也就是将烧制者的名字刻在城砖上。这样一来,一旦出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立刻找到城砖的烧制者,并对整个流程上的人统统进行惩罚。这其实并不是明朝才有的制度,早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箭镞,就采用了这一种方法。现在出土的秦箭镞上,依然保留着制造者的名字。

除了严格的惩罚,对于城砖的质量,同样有着高标准。在城砖的验收时,城砖必须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标准。敲之有声是为了验证城砖的烧制成功,避免烧制的人'偷工',不够火候,以次充好。断之无孔则是为了验证城砖的真材实料,保证城砖在制坯时没有'减料',将材料进行倒卖。这种高标准让城砖坚固无比。

三合土同样是南京明城墙建造的法宝。三合土顾名思义,就是使用三种材料混合而成,这是古人建造城墙时必用的建筑材料。在明朝时三合土多以石灰、陶粉和碎石组成,也有黄土、石灰和河沙这三种材料混合而成的。这些材料获取方便,价格低廉,用于建造城墙是比较简单易得的材料。三合土在混合完成以后,需要用木棍不断的搅动,然后待其自然混合,然后再继续翻动,捶打,使之变得坚固无比。三合土一般夯实以后用来作为城墙的墙体。

在南京明城墙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三合土,使用糯米、红糖和黄土三种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并不便宜,不过南京明城墙不只是国库出钱,明朝巨富沈万山也出资支持了一部分城墙的修建。不缺钱自然好办事。这种特殊的材料被用来当作粘合剂,用于加强城墙的稳定。

南京明城墙的结构也是其结实稳固的原因。南京明城墙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墙基、墙身和雉堞。墙基就是地基,城墙稳不稳,就看地基牢不牢。南京明城墙先用花岗岩或石灰岩材质的条石为墙基,这样的墙基结实稳定,根本就不要担心会发生倒塌的问题。在墙基之上,再用整齐划一的巨砖垒砌城墙的内外两壁以及顶部。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内部墙体不会受到雨水的侵蚀。在城墙的内外壁之间,还常常用碎砖石、砾石以及黄土进行夯实加固。这样的结构,完全能够承担城墙的的巨大重量,同时还对墙体具有非常大的保护作用。

整个城墙的形状也十分重要,站在城墙看,不难发现城墙其实是一个梯形结构,上窄下宽。所有城墙的重量都被分给了墙基,而宽阔的墙基能够承载巨大的压力,因而能够长时间不倒。此外,城墙的墙顶还有用砖砌成雉堞,而且还有泄水槽可以以将雨水从顶楼排出,从而减少对于城墙的损害。

材料结构都没有问题,最后就必须要有负责任的大臣尽心尽力进行修建,才能将这些材料发挥最大的作用。朱元璋嫉恶如仇,对于贪官污吏他绝不心慈手软,更何况又是在这样大的一件事情上面,他自然更加的格外关注。而且,朱元璋用了一个十分有心计的方法,那就是'南人官北,北人官南'的官员回避政策,不让这些官员有相互包庇的机会。所以负责督建城墙的官员大多恪尽职守,一方面是不敢,另一方面是不能。

总结

南京明城墙能够屹立六百多年而不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材料结构的原因,也有负责的官员的努力。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总是显得那样的渺小,可是南京明城墙对外显示出了中华民族极高的聪明才智。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的民族,一定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勇往直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