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我觉得你课在开头还可以修改一下,可以改得更加艺术一点,比如出示有关’林冲’的词语,然后让孩子猜,每次都要加上音效。” 我已经到了要上课的地点找了宾馆住了下来。但,好心的老师还是追了一则微信。我很感动。 这段时间一直在研读关于“艺术”方面的书籍。总觉得我们的人生一定是需要艺术的,艺术是人类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比如,一些女孩子无论做个什么东西,都喜欢加上花边什么的。古代的原始人早就会找一些猎物的骨头或者植物的藤蔓来装饰自己的身体,或者用多彩的泥土来涂抹裸体了。 这位女教师在我的文章里出现的次数可能是最多的了,因为她的热心,因为她的与人为善,因为她对教育的热情以及对孩子的爱! 我真的无法想象,我已经到了要上课的地点了,她居然还追了一则微信过来。我可以想象,她可能一直在思考着这节课。 对的,她依然在思考,这是对课的一种何等至笃的兴趣啊,这是对课的一种何等完美的追求啊!她的教育之路难道不在向一种艺术的方向发展么? 由此我也可以推理,其实学校里每一个老师心中都有一颗艺术地教学的种子,也有一颗艺术的教育人生的种子。 但,这得看学校去如何感召这颗种子的萌发。 是的,我们经常说,与其说是种子遇到了水和阳光而自动萌发,还不如说,是阳光和雨露感召了种子,是适宜地气候感召了种子。 这正如,一名教师如果有了爱,有了对知识魅力的无限崇拜,也能唤醒孩子心中那颗求知的种子一样,而使他们的学习不是技术,而可能成为享受的艺术一样。 这两天一些年轻老师在思考关于课题的问题。由于我们学校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很多老师已经好久没有接触过课题研究了,一些在这里的年轻老师则干脆还不知道什么是课题研究。 但,难道我们可以说,他们不会课题研究吗?他们思考上课的过程,难道不是在课题研究吗?也就是,他们的心中难道没有课题的种子吗? 但,也许这颗种子还在沉睡着,于是我决定,邀请县内的教育科研专家来学校专门指导。我想,这位教育科研专家一定能够给他们带来一点什么的,但无论她给他们带来什么,可能都是次要的,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这位教育科研专家自身所流露出来的追求教育艺术的气质和精神,这气质和精神一定能够发出强大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可能使老师们要进行的课题通向艺术之路。 我又想起上次我去一个学校谈论文写作的话题,最后那学校的校长也是我的好大哥说:其实写论文的技巧对他们来说都是次要的,我觉得你所讲的技巧以外的,你的感恩的情怀,你的“不害怕”的精神,你坚持读书的毅力,对他们才是重要的。我想,这也算是一种感召吧?这种感召,其实就是让我的教育人生走向艺术的力量。 是的,所谓的艺术,就是在实用以外所关注的一种观念,一种装饰,一种追求,一种气质,一种思想,一种标志,一种装潢……作为老师,这其实是我们的自觉行为;作为教师生活的环境,则可能需要一种感召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