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学需要尊重“文路”的思考(八)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语文教学需要尊重“文路”的思考(八)

 

 

语文教学需要遵循“文路”的思考(八)

——私人空间的诗意与公共场域的理性

今天阅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这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的文本,但却不像《大作家的小老师》那样,在文末将道理揭示了出来,因而其所谓空白而带来的精神上的遐思更能绵延或者辐射进读者的灵魂。

也因此,我们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反思这篇文本了。人类的不断繁衍,使得原本以城堡存在的人类群居逐渐走向了民族层面、走向了国家层面,人类也逐渐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角色,比如资本生产者角色、市民角色等等,人类的生活也逐渐变成了如万花筒一样,精彩但会很无序。

于是,规则出现了。规则确定了某种秩序。这个秩序突然间让人感到了两种空间的存在。一种是私人的空间。这私人的空间,就是所谓的个人的自由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可以成为自己的生命、生活、规划的占有者;在这个空间里,人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汤姆和爸爸摇着小船来到湖中小岛上钓鱼”;在这个空间里,人可以欣赏慢慢升起的明月,可以欣赏鱼钩抛入湖中在湖面泛起的一圈圈银色的涟漪。在这个空间里,人可以自由观察并接受来自同伴的赞赏。

私人空间,往往是一种精神的空间,一种诗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成了自己的主宰,人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一切都在向自己敞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人!

然而,人必须有规则。因为随着人口的繁衍,人与自然的和谐被打破,人与自然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秩序。

于是所谓的管理出现了,这个管理开始介入人的私人空间,将人的一部分私人空间变为公共空间,也就是哈贝马斯先生所谓的公共场域,在这个公共场域,人与人的交往形成了一种主体间性,人与人之间开始有了中间地带。在这个中间地带,人们遵守共同的行动规则。

由此看来,规则是何等重要。

不遵守规则的想法,一定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想法,比如放心吧,爸爸,没有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在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这样的想法,就是一种没有社会意识的想法,是一种处于自然人境界的想法。

但是,这或许也是人类的一种悲哀吧!所谓文明,仿佛就是人类理性的产物。可想而知,当人类的规则制定到一定的程度以至于趋向无限的时候,规则也就消失了,那个时候,人类将会无所适从,将会陷入到生命的迷思当中。

回过头来说,规则本来就是一种不规则的东西,正如所谓的一寸,也只是历史上一位国王的脚趾头的长度而已。

因此,本篇文本最后还是深深同情汤姆的!然而,同情归同情,文本还是认同了规则的存在以及爸爸教育的正当性。

然而,让我们好好站在三年级儿童的角度进行心理实验:或许当他们抚卷回忆的时候,让他们感到怦然心动的,还是明月下的湖面,那让钓竿弯成很大弧度的大鲈鱼吧!当然,在人类当下的阶段,三年级孩子也慢慢开始懂得,自己已经是公共场域的一份子了,所以,以一种理性的文明精神来规范自己的私人非理性,看起来还是显得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我们还是要尊重文本:同情,还是必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