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级古诗词教学,让知识自然生长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中年级古诗词教学,让知识自然生长

今天到四年级尝试教学《登鹳雀楼》。

中年级关于古诗文方面的教学标准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看起来与低年级的表述还是有区别的,低年级是先展开想象,再获得情感体验,最后感受语言的优美。中年级则是先体验情感,再展开想象,最后是领悟诗文大意。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今天孩子们自由读了这首诗之后,我问大家读懂了哪一句?

孩子们基本上已经忘记了二年级时老师所讲的古诗的意思,甚至有的同学将“黄河入海流”说成了“黄河像大海一样地流”;有的同学则并不知道“尽”的意思。这充分说明了,在低年级让孩子们去理解古诗的意思,尤其是古诗中一些特定的字词的意思,还真的要慎重,常态的教学似乎并不能引起他们对这些特定字词意思的记忆。

然而,这不排除低年级孩子对于古诗所描绘内容的想象。这是因为,低年级孩子处于第一种生命周期,也就是处于一种神秘的原始思维阶段,这种原始思维对于大地万物具有独特的互渗能力。所以,他们更加对于具体可感的世界感兴趣,也更容易引发思维,所以,在低年级,先让孩子们想象,似乎是合理的。当然,只有想象了,才能有一种情感体验的获得感。而正是这种情感体验的获得感,才让孩子感到语言的游戏而产生的游戏感。是啊,十个字罗列了这么多景物,怪不得作者还想看,所以得“更上一层楼”。或许,到此为止,低年级教学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而后面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运用则必得由教师对生活加以编织,而让孩子们感到此运用到好处了。当然,也可以通过告知的方式。

然而,到了中年级,当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古诗词的意思已经基本上遗忘时,我换了一种教学方式。先让孩子们诵读,然后请他们读出自己的理解来。还真的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我问第一个孩子,他想读出什么情感来?他说,他想把景物的美感读出来?

我问第二个孩子,第二个孩子读完后,也说,他想表达的是对景物的喜爱。

我问第三个女孩子,女孩子说,她想读出这首诗第三句的意思,就是不断攀升的意思;

我问第四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也说,她想表达人要不断学习的意思。

……

是不是课程标准真的这么神奇呢?孩子们诵读诗歌先获得情感体验,然后才能展开想象呢?我以为,毋宁说课程标准神奇,倒不如说中年级孩子此时正处于一种对世界审美的阶段,他们已经分清了主观和客观世界,他们能够站在客观事物面前对他们建议审视,所以,他们对世界往往先有体验,因此,他们经常会问: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问题。他们需要确认自己的体验是否正确。

因此,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他们虽然还没展开想象,但内心里却有了一些渴望正确的判断。尤其是是那具有神秘意象和思维结构的古诗,他们确实是想表达一些什么的。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他们的生活阅历已经允许他们展开独特的想象了。

而这独特的想象,他们也是不太肯定的,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倒是可以让孩子们相对准确地理解古诗的意思了,或者最起码做到有所领悟了。

事实也证明,当孩子们通过诵读表现了情感体验后,我让他们展开想象,他们居然也想象到了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眺望的景象。

最后我问,学这首诗有什么用?他们很自然地说:我们需要一层层地登攀;只有站得高,才能站得远;要想看到更美好的世界,只有不断地学习……孩子们似乎是领悟的。

中年级古诗词教学,似乎可以进入到一个由感受到意识,由意识到观念,再由观念到知识的境地了。也就是,中年级古诗词,可以让古诗中的知识自然生长出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