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工作者,是需要“思虑”的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教育工作者,是需要“思虑”的

——一位被亲切称为“老大哥”的副校长

点上方"小陈语林"或扫二维码关注我

“我来问你一个问题,都说你是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者,你能告诉我,你们语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吗?”

(陈玉红校长正在看有关教学视频)

我表示很感兴趣听听他的看法。然后,他滔滔不绝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是一个数学老师,是学校副校长。他说他总爱思虑自己的脑筋,每天都会想很多的问题。当然,关于数学教学,他也思虑了不少,一次与一位省特级教师交流,这位特级教师大为振奋,回去把他的观点略作整理,就发表在杂志上了。

他是一位老城南教师,所以关于学校的发展,他也思虑得非常多。当学校初提出文化营造设想时,他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便提出:“善”只是思想,那么切合我们学校的师生的具体行为到底是什么?如何衡量师生已经“有善心、有善行、有善德”了?这促使学校提出了“致善”的校训,并在具体行为的性质上作了规定。

学校开展闲适性课外阅读课程,并且将其与文化关联起来,形成读书达善的办学理念。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将自己思虑的结果提了出来:何为“闲适性”?显性的行为是什么?怎么就达善了?根据是什么?这促使我对闲适作了哲学理论和实践理论的研究,并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后者则促使我们提出了读书达善”“博学明道”“阅智立世的读书理念,完成了“读书”与达善的联结。

(陈玉红校长正在为孩子的作业进行计时)

当然,他思虑最多的,还是学校的孩子。作为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他从来都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每天早晨,他来得都非常早,到了学校,第一个去的地方,一定是教室,在学生面前,他也有训斥,但这种训斥一听就知道里面藏着满满的爱和期待。当然,作为一位副校长,他也思虑别的班的孩子,当听说有一个班的孩子有些调皮难管时,他便利用一个早来的时间,跟孩子围着操场一圈一圈地转啊,转啊,转啊,听不到他说什么,但能看到这孩子不断地点头。

(陈玉红校长正在与孩子谈心)

所谓“思虑”就是一种“烦”,有烦忙和烦神两种。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总是在筹划着自己如何成为在世之人,并且为了那超越的、无可联系的、确定的可能性(对死的恐惧)而甘愿沉沦于世界之中,用大量的物质的获得,使自己感到某种掩饰焦虑的安慰。然而,诸多存在者终归会因为生物体的消灭,而使精神发生了停止。因此,我们或许需要另一种“烦神”。这烦神就是所谓的为他人而存在。这样的,往往是植根于对生命价值的敬畏之上的,是植根于某种的精神层面之上的。也只有因为这种思虑,人才能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将自己沉沦在世俗中的无家可归感给涤除,而发现了自己的良知,从而感到了自己的职责。人类文明的发展,便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建筑。

教育工作者,不能只看着工作内容和对象的物质性、生物性和原始性,更要透过这些看到某种精神的存在。于是,教育工作者便更需要某种思虑,需要。这“思虑”里有爱,这里对人的未来的希冀。

他,就是我们城南被亲切地称为老大哥的陈玉红校长。

作者简介:陈林,江苏省宝应县城南小学校长,扬州市特级教师。长期致力于教育现象研究,曾获得“七彩语文杯”苏教版教材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主持省级课题,多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