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程粹言(十) 义 利1、中心如自固,...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20-06-29
二程粹言(十) 义 利
1、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
—— 程 颢
程颢十岁能诗赋,曾作此诗,并常常吟诵。意为心中只要意志坚定,外物岂能迁移、诱惑、改变?
2、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利害者,天下之常情也。人皆知趋利而避害。圣人则更不论利害,惟看义当为不当为。
—— 程 颐
义与利的关系,就是公与私的区别。看重利,是天下人的常情。人都知道趋利而避害。圣人所不同的是,不管对自己的利与害如何,只从义上考虑当为还是不当为。
3、好胜者灭理,肆欲者乱常。
—— 程 颐
私欲多的人身上的理就没有了;放纵自己欲望的人就会乱常理。
4、富,人之所欲也,苟与义可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守贫贱以守其志也。非乐以贫贱,义不可去也。
—— 程 颐
财富,是人所欲求的东西。假如与义相合,虽然委屈自己也可去追求;如果与义不相合,就要守住贫贱以保持其心志。这样做不是以贫贱为乐,而是义不允许的呀!
5、尝谓凡人气量窄狭,只为私心隔断。苟以直养而无害,则无私心。苟无私心,则志气自然广大,充塞于天地之间。
—— 程 颐
常说凡是人气量、胸怀狭窄的,都是由于私心阻隔的缘故。假如以正直来充养他就不会有害处,也就没有私心。假如没有私心,那么他的志气自然广大,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
6、有欲则不刚,刚者不屈于欲。
—— 程 颐
有私欲就不能刚正,刚正者不会被私欲所屈服。
7、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
—— 程 颢
世间事大凡付出义就会得到利,同样,付出利也会得到义。天下之事,也就是义与利这两个方面。
8、圣人于利,不能全不较论,但不至妨义耳。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
——程 颐
圣人对于利,不能全不计较,但不至妨害义。人若无利,连生活都不能维持,怎么能没有利呢?
9 、利者,众人所同欲也。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蔽而忘义理;求之急,则侵夺而致仇怨。
—— 程 颐
利,是众人都想追求的。但专想为自己利益考虑,其害处就很大。欲望过甚,则会使人昏庸而忘义理;追求欲望过急,就会造成争夺、伤害而引起仇怨。
10、天下之害,无不由末之胜也,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淫酷残忍,本于刑罚;穷兵黩武,本于征伐。凡人欲之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也。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后人流于末者,人欲也。损之义,损人欲以复天理也。
—— 程 颐
为害国家天下的,全在于人欲太盛引起的。峻宇高墙,是宫室奢侈的反映;酒池肉林,是官员奢靡饮食的反映;那些残酷的行为,是滥施刑罚的人的恶欲的反映;穷兵黩武,是受喜好征战杀伐的欲望驱使的结果。凡过度强调人欲的,开始是为了奉养,可流布之远,则为害极大。先王规定了人们应遵循的根本法则是天理,后人由于受人欲的驱使而流于奢侈。损之义,就是要去人欲而恢复天理。
11、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为之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故目则欲色,耳则欲声,以至鼻则欲香,口则欲味,体则欲安,此皆有以使之也。
—— 程 颐
非分的欲望是害人的。人之所以不善,是非分的欲望诱惑的结果。受诱惑而不知,则人的天理良知泯灭而不知悔改。受欲的驱使,眼迷于色,耳迷于声,鼻迷于香,口迷于味,身体迷于安逸。这些都是过分追求欲造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