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 中国约有3亿人失眠。 记得我在高中时,也因为失眠而睡不着觉,从而影响了学习。 当时我的师傅用大剂量桂枝汤给我治好了。 直到我开始学习中医才明白当时的病因,所以我对失眠的痛苦也是深有体会的。
我在论坛上曾经也公布了一则桂枝汤治疗失眠的医案今天,我再提供一则整夜整夜都难以入睡的医案,供你临床时参考。 经方辨证问诊单:(患者儿子填写) 职业:农村务农 婚否:已婚 性别:女 年龄:58岁 现在主要症状: 每天晚上和中午基本不能睡眠(失眠),偶而能迷糊一会。 四肢无力(特别是二手)。 精神差,食欲不佳。 视力看东西久一点会模糊。 现正在服用的药: 2010-10-2晚服****(人名屏蔽)方: 党参46,附子46,干姜46,甘草31,麻黄46(另包),桂枝31,杏仁31。 上药用水五碗,先煮麻黄,去上沫,入他药,煮取一碗半,分三次温服。 喝药后,睡眠更差了,一晚上都没有睡觉。 2010-10-10服的药: 无效。 现在是否艾灸: 没有 最初发病的年份月份: 最初发病是20年前有过类似症状,当时是因为家庭矛盾,我妈被我婶婶打伤了。当时胸口痛,吃了很多治打伤的中药(是乡下的土方)后就出现不能睡眠,四肢无力,精神不佳的症状,后来也是多方求医,吃了不少中药,西药,最后也是吃中药治好的。 病情加重的年份月份: 自从20年前治好后,之后没发生过这种症状,但时不时会腰痛,因为在乡下干农活,曾多次扭伤腰。 一直到2010年3月份左右,开始是腰痛,后来发展到脸上皮肤,手上皮肤很黄,皮肤感觉灵敏度下降,用手抓皮肤痒地方,感觉不到手抓皮肤的感觉。 双手无力,抓筷子也无力,不能睡眠,心里烦燥,吃饭无味,牙齿感觉松动,无力。 吃乡下医生开的中药,大概吃了有20多付,基本上恢复。 2010年5月18日左右,出现上身过敏,吃了一些西药和输液,当时还没有失眠症状,但感觉肚脐靠上部位有痛疼和不舒服,以为是胃炎,吃了一些胃药,效果不好。 一直到2010年6月1日中午之前,症状仍旧照旧,吃饭还没胃口,到下午16:00左右,我妈最小孙子出世(我弟弟的儿子出生),当天晚上我妈的所有症状消息,胃也不痛,也能吃东西了。(这个有点奇怪,有点冲喜感觉,没有吃任何药,所有症状自动消失。) 2010年8月26日,当天早上8:00左右,喝了一次豆浆,感觉有气往上膈,肚脐靠上一点部位有点痛,不舒服,中午劳动感觉腰有点痛(腰很多年前就扭伤过,近几年也时不时会腰痛),此时相继出现精神差,睡眠不好症状,又以为是胃痛,吃了一些胃药(西药),效果不好,后来又吃了一些中药,肚脐靠上部位痛疼和不舒服感觉有所减轻,但失眠、四肢无力、说话中气不足、吃饭感觉牙齿松动、无力、精神不好等症状相继出现,也吃了不少中药,效果不好。 2010-10-2晚喝了****(人名屏蔽)的建议方: 党参46,附子46,干姜46,甘草31,麻黄46(另包),桂枝31,杏仁31。上药用水五碗,先煮麻黄,去上沫,入他药,煮取一碗半,分三次温服。 喝药后,睡眠更差了,一晚上都没有睡觉。 面色: 黄,无光泽。 眼象: 白睛颜色黄,有血丝,有瘀斑,有干涩。 出汗情况: 平时基本没汗,体力劳动时会出少许。 目: 昏花,当一直看某一件东西时(比如一直看电视时)一段时间,再看远处,感觉看不清楚,模糊。 口: 不想喝水。 心: 有时会紧一下的感觉。 头: 痛,后枕部,前额部。 不能吹风,吹风后就会感觉头痛,后脑勺、两眼眶内部感觉酸痛。 肩: 肩膀有时痛。 腰: 痛。 饮: 少,喜热饮, 不想喝水。 食: 少,喜米,厌油腻。 睡眠: 少,基本不能入睡,好像一晚没睡着。 大便: 成形,一日或二日行一次,有点粘。 小便: 少, 晚上一般起夜一次,尿不多。 房事: 很少有,从闭经后,干痛,心里感觉害怕房事。 皮肤情况: 偏黄。 月经: 51岁闭经 白带: 无。 七情何者为重: 忧郁,思虑。 处方:方一:地黄半夏牡蛎酸枣仁汤;方二:半夏秫米汤 用药反馈: 日期: 2010-10-13 病人儿子: 先生,昨晚喝了第一服药。 我妈说昨晚上迷糊了二次,之前最多一般只能迷糊一次,感觉有点效果,但仍不能像以前正常睡眠。 其它症状如两双手无力、食欲不佳等暂没有改善。 日期: 2010-10-15 病人儿子: 先生,昨晚服第三服药。 昨晚睡觉有迷糊二次,总体感觉有改善。 上次方子三服药已全部服完,请先生继续开方,不胜感谢! 日期: 2010-10-21 病人儿子: 先生,第二个方子三服药昨晚已服完。 我妈说昨天感觉精神好点,睡觉还是迷糊一至二次,不能熟睡。 但是没睡着时没有之前烦燥,之前睡不着时感觉心里烦燥。 日期: 2010-10-24 病人儿子: 先生,:三服药至昨晚已服完,总体感觉有改善。 睡眠仍旧时间不长,四肢无力症状略有改善,但精神仍不太好。 日期: 2010-11-1 病人儿子: 现在情况:睡眠较之前有改善,上半夜能睡一觉,下半夜醒后有时能再迷糊一会。 肚脐上部位跳动问题有改善。 现在主要问题:还是四肢无力,两手感觉软软的,双脚走路没劲,有点轻飘的感觉。 日期: 2010-11-8 病人儿子: 先生,我妈回乡下了,上次方子还有一付药她带回家去了。 感谢先生的细心诊治,虽然没有完全恢复,但较刚来时有较大改善。睡眠也好多了。 现在主要问题还是四肢无力现象 我国庆回家带她来我处有一个月多了,她有点想家了。 而且家里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需要照顾,所以就回去了。 再次感谢先生! 水中火: 有缘千里来相会! 水中火: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从前医的处方用后的效果,思考对症的处方 “2010-10-2晚喝了****(人名屏蔽)的建议方:党参46,附子46,干姜46,甘草31,麻黄46(另包),桂枝31,杏仁31。 上药用水五碗,先煮麻黄,去上沫,入他药,煮取一碗半,分三次温服。 喝药后,睡眠更差了,一晚上都没有睡觉。” 患者服用的是桂林古本治疗阳旦证的地黄半夏牡蛎酸枣仁汤 太阳病,其证备,按桂枝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其故何也? 师曰: 此阳旦证,不可攻也。
这也是困扰历代研究《伤寒论》的医家的难题。 既有阳旦病症的论述,为什么没有治疗的方药呢? 其原因就是遗失了。 《伤寒论》中遗失的方药何止此条?而桂林古本的问世,恰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漏。在原条文下又多出下面一句: 何以见此? 阳旦证有昏睡不安 ,而酸枣仁生用治“多眠”,熟用治“不得眠”。 而此例患者是整夜都睡不着,我就把生枣仁换成了熟的。 经方的使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运用之妙全在于人,尤其是不能拘泥于条文对药方的使用限制,应该不断地发现和扩展其运用。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黄帝内经》的用语“阴阳已通”。 谚语有:“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由此可知,半夏有交通阴阳的功效。 对此,仲景云:冬夏二至,阴阳合也。 研读《桂林古本伤寒论》,贵在从实践上去研究验证,勿再为难以确考落实的真伪问题,各持异议,而作不必要的纷争。 医籍如能“说理真实,应用有效”,即不可忽视其科学价值和实际作用。 希望今天我公布的这则医案,能使得埋没千年的仲景良方得天见日。 桂林古本的问世可释千古疑难,于仲学研究不无小补。 wcyerik: 失眠—— 肝不藏魂 风气为病,病在肝 三焦疏泄不利 肝不藏血,不能濡筋
水中火回复wcyerik: 善于思考! |
|
来自: xmjulytiger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