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6月02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经方辩证问诊单 所在省市:安徽省铜陵市 职 业:公务员 婚 否:已婚 性别,年龄:女,38岁 现在主要症状: 主症特点: 风吹、降温时畏寒,早起刷牙时咳嗽厉害,晚上睡觉前背部发冷、酸软 是否接种过什么疫苗?何年何月何日接种的? 小时候正常接种 最初发病的年份月份: 2013年2月底 病情加重的年份月份: 2013年3月底 发病的时辰: 早晚较明显 发病季节: 冬春较明显 发病原因: 受凉等 面色: 发黄 眼象: 有黑眼圈 出汗情况: 部位: 耳: 有时耳鸣 目: 容易流泪 口: 容易发干 咽: 有时痒 胸: 凉 乳: 左边有增生 心 : 有时烦、痛 心下: 经常堵 头: 偶尔发晕 项: 酸 肩: 酸、麻 臂: 凉 背: 酸、凉 腰: 酸 腿: 有时大腿发麻 足: 痛、麻 足跟: 痛、麻 足趾: 麻 饮: 饮水多,喜热饮,喜甜 食: 喜米 睡眠: 失眠,不易入睡,易困倦 大便: 每日早起一次,较正常 小便: 饮水多则多 房事: 少 皮肤情况: 肤色较白 月经: 26或28天为一周期,有时有血块,生育前痛经 白带: 正常 胎产情况: 孕一子,流产一次 身体有如下症状: 怕冷、咳、有痰、恶心、心烦、乏力倦怠、站立觉累 七情何者为重: 忧郁、思虑、悲伤。 QQ问诊: 日期: 2013/4/1 患者亲属17:37:25 先生,请您给看一下。问诊单给您发过去。 水先生19:29:59 请问这个病人和你的关系是? 患者亲属19:54:26 我小姨子。 我小姨子的病也请先生尽快赐方。 水先生20:12:16 稍等。 好的,正在看。 水先生21:12:20 处方:当归四逆汤 每日2剂。连服4天反馈。 患者亲属21:20:26 她咳得很严重,***对此也有疗效么? 水先生21:22:35 可以, 此方能治久咳。 患者亲属21:24:13 我一看到她手脚发冷,就想着是不是需要有**一类的药物,看来是误解了。 日期: 2013/4/6 患者亲属7:39:20 水先生,我小姨子已服药4天,我让她把治疗情况发给了我,向您反馈一下。 药已经吃了4天了,感觉咳嗽好多了,睡眠也还好,就是手还是发凉,还有一些痰。口角溃疡也好些了,但还没完全好。 要不要继续吃? 水先生8:28:04 继续服用4天反馈。 日期: 2013/4/13 患者亲属21:20:41 水先生,我小姨子反馈说: 又喝了4天了,她感觉对睡眠有帮助,咳嗽也好多了,就是口角还是溃疡、开裂,右边的还没好,左边的又开始了。 请问怎么办? 水先生21:20:54 继续服用3天。 患者亲属21:22:30 好的,明白。 日期: 2013/4/16 患者亲属16:50:33 水先生,反馈一下情况: 我小姨子目前已感觉好多了,就是还有一些痰,口角还是开裂。 水先生22:28:57 你小姨子继续服用3天。 日期: 2013/4/20 患者亲属10:31:35 水先生,我小姨子已再服3天的***,反馈说情况和3天前基本差不多。 刚回复说,老想吐痰,手脚发冷都好多了,就是嘴角开裂还没好。还吃了一粒维B2。 水先生20:03:05 在她的方子里面加半夏10克。 患者亲属21:34:55 谢谢先生。 水中火: 患者服用的是《伤寒》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是治疗厥阴肝寒一首极其重要的方剂。 用当归四逆汤来治疗咳嗽的理论依据是:见肺之病,知肺传肝。 内经云: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传,乘之名也。说白了就是万物的五行生克变化之理。 仲景云:见肺之病,知肺传肝,当先实肝。中工不晓相传,见肺之病,不解实肝,惟治肺也。 伤寒论中很多治肺炎的方剂其实都是治的肝。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的组方其实就是辛、酸、甘三“味”药的组合,而此三味全是入肝的。 青龙对应的是肝,白虎对应的才是肺。 小青龙汤正是见肺之病,知肺传肝应用的代表方剂。中工不晓相传,见肺之病,不解实肝,惟治肺也。 当归四逆汤治咳嗽与小青龙汤治咳嗽都是:见肺之病,治的肝。其区别则可以从用药看得出来: 小青龙汤主要用于能要人命的肺炎,重症病人一副药下去能让西医目瞪口呆。但是此方主治外感,所以,宣发力量强,不能长时间服用。 当归四逆汤这个方子主治内伤,如果患者体质本身就很虚寒,过分的发散,就会导致患者抗邪的后劲不足,这个时候当归四逆汤就是肝血虚寒体质患者的坚实后盾。 另外:我再强调一次:现传《金匮》肝,补用酸,这个是传抄错误。 肝德在散,适其性为补,逆其性为泻,酸主收敛,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现传《黄帝内经》的五味补泻,很多地方也都是前后矛盾。这些都是历代传抄错误所致。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黄帝内经》就与我们现在的黄帝内经有很多不同。其实,说五味补泻最清楚的就是《汤液经法》的辑录本《辅行诀》,大道至简,凡是真传的东西都不会复杂。 当归9,桂枝9,生白芍9,炙甘草6,通草2,大枣5枚(劈开),细辛3。 坛友互动: 汤液本草发表于 2013/8/28 13:41:45 辩病在肺,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水中火发表于 2013/8/28 19:10:36 小青龙汤是治肝的,青龙对应的是肝。 再者,小青龙汤的用药,辛 ,酸 ,甘也能对应出是治肝的。 但是此方不能长时间服用。 faming发表于 2013/8/30 23:42:23 方中大枣仅用5枚,原方好像是25枚,水师能否解释一下? 水中火发表于 2013/8/31 22:42:58 原方大枣用25枚,原方1两是15克,所以需要按比例缩减。 faming发表于 2013/9/1 09:29:49 谢谢水师回复;原来水师也是认同经方1两是15克的。 想再问水师《伤寒杂病论》参考的主要是哪个版本? 由民间中医网校对的桂林古本(木通3两)及湘古本(通草2两),推算通草用量应在6~9克之间,本处何以仅取2克? 水中火发表于 2013/9/1 17:02:42 《伤寒论》多个版本都有各自的优点。 因为怕药铺以关木通充当川木通卖给患者,而关木通有肾毒性,会导致肾衰竭,所以为了避嫌,又因为通草和木通功效相似,所以可以用通草代替木通,通草轻,所以量就开得小了。 患者之心发表于 2013/8/31 11:39:28 老师,中医四大经典书籍现在哪种版本最好?能否帮我们推荐? 《黄帝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案的咳嗽是否就是肝咳?如是肝咳但未见肝咳之状?费解? 水中火发表于 2013/8/31 22:46:41 现在的黄帝内经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内容很多都是唐以后加进去的。你只需要记住我引述的论点就行了,其他不必花费时间专研,因为看也看不懂,看懂了,只有理法,没有方药,也不会治。 只有《伤寒论》是理法与方药合为一体,这个才具有花费时间专研的价值。 zx_51553发表于 2013/8/31 09:04:55 先生,我有个这样的疑惑: 水中火发表于 2013/8/31 22:51:07 比如参考点定为肺,看来路,再看去路。肺病的来路是心,肺病的去路是肝,3为一体综合分析。 jiaojunjie发表于 2013/8/30 20:13:19 老师,有一个问题,患者的症状表现为,背发寒,发冷,咳嗽,咳痰,手脚发凉。依据这些症状,可以是内伤,也可以是外感的? 水中火发表于 2013/8/31 22:57:52 六病既可以是外感,也可以是内伤,并不是中风和伤寒是外感,其余的是内伤。 伤寒在太阴,伤寒在少阴,伤寒在厥阴,伤寒在太阳,伤寒在阳明,伤寒在少阳。外感病是分六病辨证。 bt4200发表于 2013/9/1 07:45:44 水师是从哪个点上看出患者是厥阴病而不是少阴病的?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9/1 17:12:06 为什么需要记住证治条文呢?原因就在这里。 就像学习数学,一定要记住公式,定理,灵活应用就靠自己了。 原文〈伤寒论351条〉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bt4200 发表于 2013/9/3 20:10 水中火: 四逆散的手足厥逆,上不过肘,下不过膝,身灼热。即患者身体不会感觉到冷。 现在主要症状: 主症特点(哪些条件可使症情加重或减轻?相关伴随症状。):风吹、降温时畏寒,早起刷牙时咳嗽厉害,晚上睡觉前背部发冷、酸软。 方文发表于 2013/9/3 21:53:18 我想问一下水中火老师,关于五脏疾病传变的问题,比如遇到咳嗽的肺病,什么时候应该直接治肺?而什么时候应该通过治肝去治肺?也就是遇到某一个脏腑的病,什么时候应该直接治疗?什么时候应该通过传变关系去间接治疗?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9/4 15:11:5 《伤寒论》的原话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数学几何证明题里面不是有从结论推条件,和从条件推结论两种思维模式吗? damaoyuyu发表于 2013/9/21 22:20:36 请教水师:金匮云: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照上文所讲,肝虚应用甘味补之,似乎有矛盾,还请释疑。 水中火发表于 2013/9/21 22:27:48 正确的是,夫肝之病,泻用酸。 七月老虎按: 1.《金镜内台方议》:阴血内虚.则不能荣于脉,阳气外虚,则不能温于四末,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也。故用当归为君,以补血,以芍药为臣,辅之而养营气;以桂枝、细辛之苦,以散寒湿气为佐;以大枣甘草为使,而益其中,补其不足;以通草之淡而能行其脉道与厥也。 2.《古方选注》:当归四逆不用姜、附者,阴血虚微,恐重劫其阴也,且四逆虽寒,而不至于冷,亦惟有调和厥阴,温经复营而已,故用酸甘以缓中,辛甘以温表,寓治肝四法,桂枝之辛以温肝阳,细辛之辛以通肝阴,当归之辛以补肝,甘、枣之甘以缓肝,白芍之酸以泻肝,复以通草利阴阳之气,开厥阴之络。 3.《医宗金鉴》:此方取桂枝汤君以当归者,厥阴主肝为血室也;佐细辛味极辛,能达3阴,外温经而内温脏;通草其性极通,善开关节,内通窍而外通营;倍加大枣,即建中加饴用甘之法;减去生姜,恐辛过甚而迅散也。 |
|
来自: xmjulytiger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