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瓦当文、中山内府锔、钫铭文欣赏,感谢转发

 青木森森 2020-06-30

中山内府锔、铭文

上图《中山内府销铭文》作于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1968年于河北满城出土。下图《中山内府钫铭文》制作与出土同上

汉瓦当文、中山内府锔、钫铭文欣赏,感谢转发

两件铭文比较,初看只是感到铜销的铭文有圆转的笔意,而铜钫则更趋方折。但仔细察看,可发现其结体有本质的差别:如“府、铜、镅、钫、第、年、郎”等字,铜铞中为地道的篆书结构,而铜钫中为求书结构。可以看出那时是一个篆隶混用,并向隶书演变的年代。此两件铭文、,其章法都具特色。二者均取横式书写,竖行长短各异,字形的长短也差别很大。

铜铞毎每行3-4字不等,铜钫每行均为4字。参考此类铭文创作,可以写出隶书或篆隶结合的横幅作品,其特点应是笔画凝重、字形活泼、章法生动,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和艺术美。

汉瓦当文

汉瓦当文、中山内府锔、钫铭文欣赏,感谢转发

此四种瓦当均为西汉中期所制。

“千秋万岁”和“长毋相忘”结体为篆隶结合而随形

有变,按自上而下、自右至左识读。吴氏舍当”和“盗瓦者死”结均为较成熟的隶书,按顺时针方向识读瓦当文字有其特定的应用功能和装饰功能,故书法上也有其明显特点。主要表现为字形用笔多有变通,有些很不规范,为突出其装饰功能所致。因而汉瓦当文字多用变形篆书,变异方法也有很大差别

瓦当文字中使用纯隶书的较少。从使用隶书的“吴氏舍当”和“盗瓦者死”两种情况看,两者均可能为民间所制用,原因一是内容通俗,二是便于书写。特别从“盗瓦者死”四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汉中期民间的求书写法已相当普及和成熟,为东汉隶书的规范统一奠定了基础。其结体匀称,波嵥分明,自然酒脱,对今天的隶书创作亦具有参考价值

汉瓦文

《都建平三年瓦X中)作于西汉都建平二年(公元前4年),.《保城都司瓦X右).作于新莽始建国四年(12年),《保城都司空瓦X左作于新莽始建国天风四年(17年)。三瓦均出土于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拓片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汉瓦当文、中山内府锔、钫铭文欣赏,感谢转发

《都建平三年瓦》文字为规范隶书,有后来的《张迁碑》等碑风韵。其笔画挺直,波磔分明转折方劲。其结体方正,布白匀称,形态自然。其章法以瓦形取势、字间紧密,舒展有度。两件《保城都司空瓦》文字略有篆书痕迹,风格相近。因其瓦模制作时应为反字,书写多有不便,故模制的字有反字的感觉。尤其右图各字的横画多为左高右低,与正常书写习惯相反,恐为制模时疏忽所致。

参考汉瓦研究隶书创作,可探讨汉代隶书的应用功能及书法特点,还可分析它从书写到反刻和制瓦成形的过程和效果。这对我们今天创作特殊功用的书法作品也很有参考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