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畏寒】李某,男,55...

 爱知识也爱珍藏 2020-07-01
李某,男,55岁。2个多月前的某日,患者乘校车前往校区上课。当日校车空调设定温度较低,患者吹冷气后便出现畏寒怕冷,症状逐渐加重。且每日下午出现自汗、头晕、头痛、恶心、胃胀。自汗症状较重,汗出如水似洗,可打湿贴身衣物及被褥。头晕、头痛亦每日发作,乃至不敢轻易出门。恶心、胃胀则影响纳食。最严重的症状乃是畏寒怕冷,虽时值夏日,也要着两件毛衣、一件军大衣及两条秋裤,尚手脚冰凉,每天开暖气,坐守取暖。

曾于他医处服“附子方”“玉屏风散”“桂枝汤”“小柴胡汤”“桂枝加附子汤”等处方,其中附子曾用较大剂量至数十克,服附子一度可缓解一两天,但稍缓而旋重。又服玉屏风散合桂枝汤,畏寒怕冷、自汗、头晕、恶心等症反而加重。见其舌前部质红少苔,而舌中后部苔厚腻微黄。

辨证:表郁不解,湿邪中阻,寒热错杂。

治法:健脾化湿,调和中焦,疏利气机。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方药如下:法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太子参,柴胡,白蔻,厚朴,藿香,炒白术,茯苓,郁金,泽泻,桂枝,炙甘草。2剂,水煎服,两日一剂。

患者当晚到药房抓药,连夜急煎,夜服1次。翌日起床,诸症减轻,头晕、恶心、胃胀等症状消失,畏寒、自汗明显减轻。一服而效,患者向家人惊叹说此方竟然如此神奇,下午便欣喜地打电话告知笔者。

后以小柴胡汤、荆防败毒散、平胃散等加减,间断调治2个月,逐渐痊愈。

【按语】
本案患者以畏寒怕冷为主症,虽暑天亦着冬衣向火,又有自汗,汗出如洗,且有恶心、胃胀,极易辨为阳虚、脾胃虚寒之证,故之前所服之“附子方”“玉屏风散”“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等,均为温阳益气之方。但温阳杂投,而畏寒症状反却加重,可见附子、黄芪、桂枝诸方,非其治也。

追溯病因,乃由2个多月前坐车吹冷气所起。而因失治,邪陷于里,寒邪入里而畏寒怕冷。又误投附子、黄芪等诸多温补之品,愈加阻碍表里气机。表卫不解,而邪郁于内,化生湿热,更加困阻阳气,阳气不伸,畏寒增剧。湿困清阳,故每日下午自感头晕头痛。湿邪碍脾,脾胃失和,则见恶心。寒热错杂,湿热蒸迫,故见汗出如水。

方拟半夏泻心汤加减,调和中焦,调和寒热,调和表里,健脾化湿,疏利气机。气机流通,一服见效。方中半夏,所谓“五月半夏生”,善引阳入阴、引阴入阳,交通阴阳,为和解阴阳、表里、寒热、中焦之要药。干姜、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四君子汤加干姜,亦可说是理中汤加茯苓,以此补中健脾。加白蔻、厚朴、藿香,化湿和中理气。黄芩、黄连、干姜配伍,辛开苦降,以通解中焦湿热。柴胡、黄芩,一升一降,化入小柴胡汤方,和解表里枢机,以疏利气机。又有桂枝、茯苓、炒白术、炙甘草、泽泻,为苓桂术甘汤加泽泻,以温化利湿。诸药合用,乃化湿疏利之和法也。

临证看病,往往一见畏寒,不假思索,即投附子。但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畏寒怕冷者却与阳虚无关,多为湿郁,误投温补,为附子所误。诚然用附子而取良效者甚多,但也见过不少并不适合用附子的患者,所以必当审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