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怕冷就用附子,还有可能是这个原因,当审慎!

 愚公移山之志 2020-07-02

导读:治疗畏寒不能一味的使用附子,通读本文,你可以了解以下的治疗方法。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畏寒

李某,男,55岁,云南开放大学教师,2017年8月12日诊。

畏寒怕冷伴自汗、头晕、恶心2个月余。

2个多月前的某日,患者乘校车前往呈贡校区上课。当日校车空调设定温度较低,患者吹冷气后便出现畏寒怕冷,症状逐渐加重。且每日下午出现自汗、头晕、头痛、恶心、胃胀。

自汗症状较重,汗出如水似洗,可打湿贴身衣物及被褥。头晕、头痛亦每日发作,乃至不敢轻易出门。

恶心、胃胀则影响纳食。最严重的症状乃是畏寒怕冷,虽时值夏日,也要着两件毛衣、一件军大衣及两条秋裤,尚手脚冰凉,每天开暖气,坐守取暖。

曾于他医处服“附子方”“玉屏风散”“桂枝汤”“小柴胡汤”“桂枝加附子汤”等处方,其中附子曾用较大剂量至数十克,服附子一度可缓解一两天,但稍缓而旋重。

又服玉屏风散合桂枝汤,畏寒怕冷、自汗、头晕、恶心等症反而加重。

患者爱人乃本校同事,8月12日晚,致电笔者寻求帮助。发来舌苔照片两张,见其舌前部质红少苔,而舌中后部苔厚腻微黄。


辨证:表郁不解,湿邪中阻,寒热错杂。

治法:健脾化湿,调和中焦,疏利气机。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方药如下:

法半夏12g,干姜15g,黄芩12g,黄连6g,太子参30g,柴胡12g,白蔻12g,厚朴15g,藿香12g,炒白术15g,茯苓20g,郁金15g,泽泻20g,桂枝15g,炙甘草6g。


2剂,水煎服,两日一剂。


患者当晚到药房抓药,连夜急煎,夜服1次。翌日起床,诸症减轻,头晕、恶心、胃胀等症状消失,畏寒、自汗明显减轻。

一服而效,患者向家人惊叹说此方竟然如此神奇,下午便欣喜地打电话告知笔者。

后以小柴胡汤、荆防败毒散、平胃散等加减,间断调治2个月,逐渐痊愈。

丨按 语

本案患者以畏寒怕冷为主症,虽暑天亦着冬衣向火,又有自汗,汗出如洗,且有恶心、胃胀,极易辨为阳虚、脾胃虚寒之证,故之前所服之“附子方”“玉屏风散”“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等,均为温阳益气之方。

但温阳杂投,而畏寒症状反却加重,可见附子、黄芪、桂枝诸方,非其治也。

追溯病因,乃由2个多月前坐车吹冷气所起,初起应为表证,治当宣散。而因失治,邪陷于里,寒邪入里而畏寒怕冷。

又误投附子、黄芪等诸多温补之品,愈加阻碍表里气机。

表卫不解,而邪郁于内,化生湿热,更加困阻阳气,阳气不伸,畏寒增剧。湿困清阳,故每日下午自感头晕头痛。湿邪碍脾,脾胃失和,则见恶心。寒热错杂,湿热蒸迫,故见汗出如水。

方拟半夏泻心汤加减,调和中焦,调和寒热,调和表里,健脾化湿,疏利气机。气机流通,一服见效。

方中半夏,所谓“五月半夏生”,善引阳入阴、引阴入阳,交通阴阳,为和解阴阳、表里、寒热、中焦之要药。

干姜、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四君子汤加干姜,亦可说是理中汤加茯苓,以此补中健脾。

加白蔻、厚朴、藿香,化湿和中理气。黄芩、黄连、干姜配伍,辛开苦降,以通解中焦湿热。

柴胡、黄芩,一升一降,化入小柴胡汤方,和解表里枢机,以疏利气机。

又有桂枝、茯苓、炒白术、炙甘草、泽泻,为苓桂术甘汤加泽泻,以温化利湿。诸药合用,乃化湿疏利之和法也。

临证看病,往往一见畏寒,不假思索,即投附子。但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畏寒怕冷者却与阳虚无关,多为湿郁,误投温补,为附子所误。

笔者临床,诊治过较多畏寒者,诚然用附子而取良效者甚多,但也见过不少并不适合用附子的患者,所以必当审慎。

笔者曾遇到过一中年女性患者,畏寒怕冷4年余,其间服附子无数,甚有医者为其处方,重用附子至上百克,且一服便是一年,间或症状减轻,但不久又畏寒如故,一拖4年。

后路过笔者诊室,见笔者诊室门口求治者甚众,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挂号求治。

笔者为其诊脉,其脉弦滑数,正色嘱其不可再服附子,而应该用大柴胡汤之类清热泻下方。当时,患者及其家属狐疑不信,一再要求笔者也开个附子方。

笔者苦口婆心加以劝说,并为她计算说:“4年来你已服用附子将近一百斤,为何病情不解?”患者则分辩说2年前服每剂70g附子之方,一度缓解半年,只是半年后复发,再服无效而已。

其家属在侧,更露怀疑不屑之神色。病家已无最基本之信任,笔者遂知已不可为,不再劝说,处大柴胡汤一首交予患者,最后嘱患者日后不可再服附子。

患者及家属口中虽应,但狐疑不信,说只要2剂,获方离去后未在门诊药房抓药,其后亦未来复诊。患者及家属心有定见,为附子所误而不自知,不信医者之言,故不可为也。

金元名医朱丹溪有类似一案,可供参阅。《丹溪翁传》载:“天台周进士病恶寒,虽暑亦必以绵蒙其首,服附子数百,增剧。

翁诊之,脉滑而数,即告曰:‘此热甚而反寒也。’乃以辛凉之剂,吐痰一升许,而蒙首之绵减半;仍用防风通圣饮之,愈。

周固喜甚,翁曰:‘病愈后须淡食以养胃,内观以养神,则水可生,火可降;否则,附毒必发,殆不可救。’彼不能然,后告疽发背死。”患者亦被附子所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