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价电商拼多多“被薅羊毛”:赚钱和形象实在难兼得?

 智家电 2020-07-01

拼多多叒叒又上热搜了,而这一次的问题还不小。从1月20日,拼多多平台被曝出现重大BUG,大批用户凌晨上线“薅羊毛”。尽管漏洞已修复,但拼多多对涉事订单进行溯源追踪并报案,还与用户进行利益博弈,后续仍然带来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拼多多这场“羊毛党”的狂欢中,用户可以直接领取100元无门槛优惠券。不仅卡券的领取数量没有上限,无门槛消费;而且虚拟产品也能正常使用,用优惠券充值话费、买Q币,充100元话费只需要0.44元,几乎等同于给用户“送钱”。

这一BUG被发现后迅速在网络传播,直至当日上午10点左右,系统才被官方修复,相关优惠券被全部下架。不过,有人充的话费已够用十几年,还有人晒图已买了90多万元Q币。部分用户为应对潜在的拼多多追责风险,声称已将Q币消费,转换为游戏道具交易出手。

一时间,关于拼多多的话题多次登上新浪微博和百度的热搜榜,各种传言开始在网络上散布。比如拼多多一夜损失200亿元,用户“薅羊毛”充话费或Q币被拼多多客服威胁起诉等,后来都被证实为谣言。但是,最新的拼多多回应仍然引发诸多关注。官方消息称,拼多多将追回每一笔“薅羊毛”订单,不但下单会退回,包括已充值话费和Q币订单也将强制退回。

实际上,类似于“薅羊毛”行为在互联网时代并非个案。包括之前腾讯视频会员系统BUG;东航购票系统bug,但这两者均选择兑现订单,基本是因为平台工作失误。不过,从最新消息看,拼多多事件却涉嫌网络黑灰产团伙,盗取的是此前拼多多与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开展合作时的过期优惠券,进行不正当牟利。

目前,上海警方以“套券诈骗”的网络诈骗罪名立案并成立专案组,并依据“财产保全”的相关规定,对涉事订单进行批量冻结。消息还称,在此次恶意账号中83%是通过“黑卡”注册产生,属于典型的黑灰产行为。与此同时,又出现另一个问题,“薅了羊毛”的普通用户怎么办?有技术手段进行甄别?还是“一刀切”?

从体量来说,拼多多凭借低价快速崛起,已经成为国内第三大电商巨头,理应具备成熟的安全预案,而本次优惠券BUG事件则至少反映出该平台仍存在风控短板。不仅对技术和安全口碑产生影响,后续处理,如何公关,也将影响整体的品牌形象。

“拼多多成就不了品牌,因为大部分是为了便宜,并不在意品牌”“这样不如卸了拼多多”“支持薅羊毛的”……从这些网络讨论中,可以看到,在得知拼多多将追回订单后,很多网友并不站在拼多多一边。毕竟,与京东、阿里不同,即便是拼多多的用户,但之前“山寨”的形象也并没有带来多少好印象,此事件无疑对品牌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则是此次漏洞事件对拼多多带来的财务和运营压力。财报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拼多多营收为33.72亿元,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0.98亿元。作为一家美股上市公司,拼多多需要在本季度财报中披露这次漏洞事件所带来的实际损失数据。

显然,不管是从利益,还是从品牌、市场、用户,对拼多多来说,都是一次大考。如何兼顾,不知道拼多多能否给出好的答案。

====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新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