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湿也分体质,3类“湿人”请对号入座吧!

 昵称17447218 2020-07-02

大热天的,很多人觉得不管出不出门,整个人都“湿漉漉”的,其实这与湿气太重有关。中医认为, “暑必挟湿”“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所以,一到夏天,祛湿成了养生的主题。不同体质的人祛湿时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方法选择错误,还可能加重湿邪入侵。

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很大,不同的个体在机能、心理上存在着各自的特殊性,这种在生理上的特殊性便称为体质, 针对三种常见体质,要使用不同的方法祛湿。

虚寒体质

辨别虚寒体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这类人一般嘴唇都比较白,舌苔也偏白偏淡,他们只要稍微吃点寒凉食物,就会觉得胃部不适,一般常见于 女性。虚寒体质者 畏寒喜热,喜静少动,精力偏弱,容易生病,可通过以下方法 温阳散寒,健脾化湿。一些偏热性的药材,比如我们常见的 姜片、陈皮、花椒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01

泡脚

上期毒五月,用好这 3 招,给身体祛湿毒、防病疫! 中有提到泡脚祛湿,因为双脚被誉为人的“第二颗心脏”,密布着六大经脉和穴位,用温水泡脚, 在水中适当加入药材效果会更好,能刺激经络,振奋人体脏腑机能,有助于祛除暑湿、增进食欲、改进睡眠质量。

但是要注意的是:水温要控制在40℃左右,尤其是 糖尿病患者,因其末梢神经对温度不敏感,水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

02

茯苓陈皮茶

➤➤ 取茯苓5克、陈皮2克,洗净后,用热水浸泡10分钟,代茶饮。

茯苓味甘淡、性平,《用药心法》中说道:“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陈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作用。

内热体质

这一类人的体质也很好分辨,表现为怕热,容易长痤疮,急躁易怒,口苦口臭,尿色发黄,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这类体质者可通过以下方法清热祛湿。应多吃 苡仁、杏仁、薄荷、槟榔、绿豆、扁豆、莲子等偏凉的药膳。

01

黄芩茶

➤➤ 黄芩5克、山楂 10克,煎煮 10分钟,再放入陈皮、荷叶各 5克。

黄芩是《清宫医案》里最常用的药材之一,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山楂在《本草纲目》中被这样描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陈皮理气燥湿,共同达到清利湿热、理气消食的功效

02

按压阴陵泉穴

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中, 每天按压2次,每次 5分钟 ,能 健脾清热利湿

虚实夹杂体质

这类人既有虚寒表现,又有内热表现,既怕冷又容易上火。采用两种或多种祛湿食材组合使用,可避免过于寒凉或温热。

01

辛凉饮

➤➤ 薏米30克、藿香 3克、佩兰 3克、白豆蔻仁 3克,将薏米煎煮半小时,然后用薏米水冲泡另外 3种原料即可。

薏米味甘淡性凉,《本草纲目》记载其“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藿香味辛,性微温,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佩兰味辛性平,芳香化湿,醒脾开胃白豆蔻仁味辛性温,可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02

运动排汗

排汗是祛湿的最好办法,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让身体体表的温度上升、正确发汗,让末梢的微循环打开,继而湿邪之气随着汗水排出体外。比如: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有氧排汗运动都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清苓杞饮

赶走暑湿,清爽一夏

入夏心脏易中“毒”,2穴1经多按要牢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