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古代文人墨客用极尽奢华的诗句赞美杨玉环,即杨贵妃。作为历史上有名的美人,最后因为“安史之乱”爆发的影响,杨玉环最终在马嵬坡香消玉殒。 这本是一段带有惋惜的佳话,但却因为史书对杨玉环死因存在疑惑,导致千百年来人不断的有学者在追问,杨玉环当时真的死了吗? 《旧唐书.杨贵妃传》中记载:杨国忠父子被陈玄礼杀了后,有人认为“贼本尚在”,希望也杀了杨贵妃,因为杨国忠跟杨玉环的关系,让旁人不免的担心。而当时的唐玄宗不忍心自己心爱的妃子就此死去,于是就有“遂缢死于佛室”,就是让杨贵妃在佛堂自尽。 《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最后把杨贵妃缢于佛堂的梨树之下。而唐玄宗因为不忍见到这样的画面,便伤心的掉头离去。因为这两部史书的记载,就有了杨玉环不是死在马嵬坡,而是在佛堂。当然,更多的说法是,杨玉环是死在乱军之中,当时的场面极为激烈,处处刀光剑影,不小心误伤了人也是正常的。 生还是死? 根据后来唐玄宗改葬杨贵妃,但却只带回其生前的香囊的说法,民间流传其杨贵妃没有死的说法。大家纷纷推测,当时死的人是杨贵妃的侍女代替的,而她本人在别人的护送下逃走了,其实想想也有道理。唐玄宗是深爱着杨玉环的,而当时的唐玄宗即便处于危机关头,让其手下护送一个妃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如今的马嵬坡上面的贵妃墓地其实就是一座衣冠冢,而在四川天国山脚下的一座古墓,村里人说这是一座贵妃墓,其说法世代相传。 但对于墓中的香囊,新旧唐书的说法不一样,旧唐书说:肌肤已坏,香囊犹在;新唐书则说:香囊犹在。没有说杨贵妃的遗体,也就是说墓地里面只有香囊没有遗体。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当时的马嵬坡是否发生了什么意外的情况?叛乱的士兵在战斗结束后难道没人在现场寻找杨贵妃的尸体吗?为何唐玄宗改葬杨贵妃,带回来的只有香囊? 东渡日本之说 除了死于战场、缢死佛堂外,杨贵妃东渡日本的说法也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在马嵬坡时,死的是一名侍女,而陈玄礼因杨贵妃的美貌,不忍心下手,于是便跟高力士商议,用侍女代替。而杨贵妃则是被人护送从海上出逃,一直漂洋过海到了日本的油谷町久津。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古代的日本对中国文化极为尊崇,因为在日本的史料中也有这方面的记载。当时陈玄礼和高力士商议成功用侍女代替后,因为是陈玄礼负责查验尸体,因此杨贵妃自然很容易逃过这一劫。 日本的山口县“杨贵妃”之乡甚至还有杨贵妃的墓。在1963年时,有一个日本姑娘向世人展示家谱,说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人。2002年,日本的山口百惠也公开声称他是杨贵妃的后人。对于这样的惊天的新闻,自然会让人震惊,试想如果杨贵妃没有逃到日本生活,怎么会有后代在这里出现?而如果说这是一种炒作的话,日本方面又为何有杨贵妃的坟墓? 随着时长日久后,杨贵妃的生死之谜也被后人说的五花八门,现在的科学家更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要解开杨贵妃到底是死于乱军还是缢于佛堂或是东渡日本。但唐朝离现在已经举例一千多年了,而当时的史料记载也会因为王朝的更新换代所记录不一样,这就导致了杨贵妃的生死之谜一直困扰的学者。 总结 其实,杨贵妃是怎么死的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人对历史的探知欲,这是一种带着学习的态度了解古人的经历,通过这些历史事件让我们知道中华上下五千的历史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而杨贵妃的事件之所以一直没有答案,主要还是因为历史资料的记载不够详细,且资料本身就有许多版本,再加上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给这位绝世美人增加了许多无穷的个人幻想。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对美人的爱慕一直都存在,民间百姓还是文人骚客,他们不希望自己心中的角色女子就这样死于战场。因此,许多人抱着幻想和希望,希望她逃到另一个世界好好地活着。 而学者在探知历史的时候,也会从文人的诗篇文章中寻找线索,在这样的情况下古人的文章就会让学者某些时候产生误解,就造成了杨贵妃生死之谜僵持不下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