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功体悟---抓住“因”字练丹田

 武道网 2020-07-02


欢迎关注:

抖音号:禅茶太极 ( cctaiji5555 

快手号:禅茶太极 ( cctaiji5555 

文|张启林  编辑|禅音

目前,网络上介绍如何修炼丹田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丹田功的修得,可以说是每一位太极拳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但为啥我们练了多年的拳,桩也没少站,可丹田就是不给“面子”,一点反应都没有呢?就更不要说下盘功夫了,这是为什么呢?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期能对有缘者有所启迪。

我最早接触太极拳,是1987年在重庆三年进修期间,参加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跟着李任春老师学习24式、48式等国家套路和站混圆桩,自己还参照李经悟前辈写的《太极内功》一书中介绍的方法练桩功,当时特别用功,早晚都练,一天至少有3个小时在练功,站桩至少是半小时以上,有时站一个多小时,就这样一练就是两年多,差不多三年,毕业时没感到丹田有啥特别之处,下盘依然无根漂浮,最大的收获是把多年的肠胃病给练好了。回到单位后,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就没再练了。

一晃20年过去了,2008年由于身体频亮红灯,虚弱至极,又重新拾起太极这个好东西,并暗下决心,这次一定要把太极练好,于是到处寻师访友,拜师学习,几年过去了,自己对丹田、培根、固根之类的东西似乎仍未开悟,没有掌握。与没学过拳的人推桩,还可对付一下,但与师兄弟切磋,就明显感觉丹田没啥东西,下盘无根。当时真的是彷徨、苦闷极了,师父拜了几个,还追寻名师,全国各地到处学习,自己也很勤奋,每天至少练3个小时,但功夫为什么就不上身呢?是不是现在修炼的方法不对,路走错了?于是,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修练过程,开始回忆恩师们的教诲,回忆起当时到重庆请教刘鸿友老师时的情境,交流中,我说现在网上有教练丹田的几步功法,刘老师说:“不要去信那些东西,那是骗你钱的,就是把身法和我教你的这些基础的东西练上身,丹田就有了,功夫就上身了”。再联想到我的启蒙恩师马威声先生(杨绍西前辈的大弟子)传授时,要求我们手不要高了,手高了,气会上浮等,现在回头看,这些真是醒世良言,但,当时真的是好高骛远,心浮气燥,很不以为然。

从此,我就开始严格按照启蒙恩师的要求和武禹襄前辈总结的:“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裹裆、护肫须下势,含胸、拔背落自然”身法八要规范自己的拳架,纠正每一个动作。这样练到2016年下半年,再与师兄弟切磋,感觉就大不一样了。2017年,我就开始出来办班,与拳友们分享自己修炼心得,以期拳友们不再重复我的错误,少走弯路,共同提高。

随着练功的深入和教学的实践,我越来越认识到身法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只有严格按照身法的要求去修炼,才会入门,才会有所进步,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永远都是在重复错误的动作,就永远只能在门外徘徊。因为身法要领就是“因”,如果这个“因”不正确,就永远不可能有气沉丹田的功夫,只要当这个“因”做到了,练到位了,气沉丹田的功夫就会不期而至。气沉丹田的修得,绝不是靠引呼吸之气到丹田,或有意鼓腹收腹而修得的。切记!切记!这一点可从两位泰斗级前辈关于气沉丹田的论述得到佐证。一位是刘晚苍前辈,他说:“气沉丹田指腹部鼓荡,使身体上部的气劲下沉而集中于丹田,并用提肛圆裆使身体下部的气劲也集中于丹田,从而,身体上下俱轻灵,而重心部位独实重,意念完全集中于此,是故也称意守丹田”(详见《刘晚苍传内家功夫与手抄老谱》P158)。

另一位是王新午前辈,他说:“所谓气沉丹田,系指全体之气而言,沉字有集中之意。一般言气者,皆兼意而言,不专指呼吸之气。但仅言丹田以上之气,用意下沉,而于丹田以下之部分,若腿若脚,俱忽视之。夫丹田以上之气,固下沉于丹田矣,然則丹田以下之气,若再下沉,不将沉于两脚中否?就已往观察,不知丹田之功者,姿式太高,不能下势,飄浮若无根之草;知之者,观其动作,两脚着地;类以全力下踏,即移步亦极迟滯,岂非气沉两脚之明证也?然则下部之气,将如何至于丹田乎?亦惟圆其裆,提其谷道,则气自上升,而腿脚轻灵。换言之,即丹田以下之气,用圆裆提肛之法,而上提于丹田也。于是乎上下皆轻,而重点全寄于丹田矣,此为气沉丹田之真义”(详见《太极拳法实践》P42)。两位前辈在这里提到的“使身体上部的气劲下沉而集中于丹田”,如何使之下沉?就是身法上要做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如果这四个要领做不到位,气就会浮在胸上,就不可能到达丹田。反之,她就会自然而自然的聚于丹田。同理,身体下部的气劲也是通过提肛圆裆这两个身法要领而聚于丹田。

修炼太极拳的终极目的,就是修炼丹田气,有了丹田气,从养生的角度讲,人就会更加健康。崔立志前辈曾对他的家人们说:“什么时候我丹田的这个球消失了,我的生命就结束了”。可见,丹田气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身法这个“因”,认真修炼这个“因”,使我们一举手,一投足都符合这个“因”,如此久久用功,就会延年益寿不老春,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情趣。

(广告)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太极》微信公众号 微信:taijichanyi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