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石码最后一位卖叮叮糖的人

 鹭客社 2020-07-02


这是一位石码木匠的稿件,这是鹭客社自创始以来第一次收到木匠的稿件。事实上,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大约是去年的秋天,鹭客社发表了一位刘五店渔民的文章。今天,收到木匠文章时,我还是颇为欣喜。鹭客社要向所有热爱乡土的人士开放,只要有适宜的真诚的图文。——  林鸿东


这几天订单较少,工作明显轻松许多;骑上电瓶车缓缓走着欣赏街景,在忙与不忙的选择中给自己放个小假。不远处阵阵"叮叮叮"的清脆金属敲打声入耳,寻着声音源头望去,街边的小挑担老伯正敲打着手中铁板。——  太熟悉而又久违的响声。这么多年来少在街上转悠,已经很久没听到这种声音了,也没有看到卖麦芽糖的小挑担;说很久应该说是四十年前或许更久。

小时候,在那物资匮乏年代,温饱问题急切摆在大家面前,有上顿没下顿地过着清苦日子,大人哪有什么零花钱给孩子买零食?为了争取有零钱来解解馋,骗上老妈一、二分零钱是件不容易的亊:谎说买铅笔、笔记本之类的费用,次数多了改说班级里交什么费用;左磨右磨的终于成功套取老妈手中那点少得可怜的生活费中预定的另外一笔开支。当然次数多了有时也会不能自圆其说地穿帮。

手中握着零钱便飞也似的跑到叮叮糖担前,敲上一块白色麦芽糖,早早来到校园,在同学们面前炫耀着,招呼三、四个平时要好同学,把一块糖咬成三四个小块,每人分得一小块。不忍直接把它送到嘴里,只用舌头轻轻舔了舔那甜甜的味道及糖上沾的芝麻,用上一午时间才全部溶到肚子里,吃进心里。从此,有分到麦芽糖的同学便是你要好的铁哥们。

前不久同学们相隔四十年重聚,提起往事,忆起趴在地上玩玻璃球、滚铁环,再忆起叮叮糖的故事,说到精彩处不时发出笑声,而眼角却闪岀泪花。
        四十多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儿时的往事犹在眼前。

岀于对往事的忆念,我停下车向老伯买了两块叮叮糖。正当老伯熟炼地敲麦芽糖时,我拍下了老伯苍老的影像。
       走过了多少风雨岁月,老伯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做一件亊,把岁月和历史深深地烙印在他身上,让时光倒映成一个永久的缩影。闲聊中据老伯自述,卖叮叮糖的人如今在石码小镇上,剩下唯有他一人了。此后挑担子卖叮叮糖的行当将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那"叮、叮、叮"清脆响声将是我们这辈大孩子永远怀念的声音,就如老北京各种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永远留在相声演员口中一样,成为大家心中渐行渐远的记忆。

我付了两块钱,从老伯粗糙的手中接过了两个用透明塑料袋包装、和儿时买的一样的麦芽糖,算是完成了一笔交易。收拾好挑担,拖拉着拖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别处招榄生意了。望着老伯远去的背影,宛如看到一部岁月教科书,一个乡土守望者!我不知道老伯叫啥名字,家住哪里?只知道我打小时候,他就风雨无阻地穿行在石码小镇上的大街小巷里。

手里捧着那两块麦芽糖,目送着老伯远去的背影,直到"叮叮叮"的响声消失在远方,我的思绪还一直在脑海里翻转着。转眼间,儿时青葱岁月犹在记忆里,人己行至知天命之年。儿时在那吃叮叮糖的年景,我们度过了一段极为苦涩、辛酸的日子的。如今,老伯叮叮糖的小挑担又唤起了我对往事挥之不去的回忆...
       祝老伯一切安好!也祝他生意兴隆!




作者简介:卢道强,石码人,今年53岁,木匠。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