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记忆:妈祖呀,请保佑我们沙格人的海上龙舟赛吧

 鹭客社 2020-07-02

我的家乡位于泉港区沙格村,是泉州最北边的渔村,村民主要依靠近海捕捞谋生。村东有省保灵慈宫,还有我最引以为傲的端午节龙舟赛,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涉台的妈祖端午海上龙舟赛。


许多人思念的故乡,也许不是故乡本身。所谓故乡,更多是“少年时光里的故乡”,所以故乡在你离开的一瞬间,其实已经随时间跑走了。你再回去,也只是尽量找当年的余韵,找那些“还没有变化”的地方。
 
       假装时间并没有走,我们并没有长大,一切还如少年时一样。

 
       我的家乡位于泉港区沙格村,是泉州最北边的渔村,村民主要依靠近海捕捞谋生。村东有省保灵慈宫,还有我最引以为傲的端午节龙舟赛,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涉台的妈祖端午海上龙舟赛。每年爸爸还会去参加比赛,或许因为如此,自记事起我从未错过。近两年也因为在厦门东南乡建从事乡村设计,便更加重视自己家乡的民俗了。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将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用于村庄的保护发展和民俗文化的传承。

俗语道:“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沙格龙舟赛始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年历史。最初只是划龙舟,并非为了比赛。因当时瘟疫流行,人们借屈子英灵和妈祖神威以正祛邪,驱除魔障,祈求乡里人丁兴旺,后果然文风广振、科举蝉联,直至演变为现在的龙舟竞渡。后来发展到了清朝,沙格村的忠臣王忠孝,追随郑成功父子收复台湾,青史留名。在他客死台湾后,沙格百姓为他“七日超度”,便利用端午节“扒龙船”(划龙舟的闽南话)之机,以赛龙舟来纪念乡贤王忠孝。

沙格举办龙舟赛有传统的祭神仪式,祭奠屈原和妈祖娘娘。隆重的祭奠仪式后,用大轿抬出妈祖神像,村民穿着古代的衣服,绕村巡游,民间称“出游”,以示驱障祛邪;就算刮风下雨,差不多在妈祖要出游的时间,雨就会停。而后把妈祖神像抬到海滩上的观礼台就坐,观看龙舟比赛。神奇的是不管出游的时候还是比赛快开始的时候,就算下雨,也会变成小雨或没雨。东西两侧戏台俗称“文武棚”,同时上演莆仙戏,人们在观看竞赛的同时,又能够观赏戏曲表演。龙舟船头雕饰成龙头形状,船尾雕饰成龙尾形状,并于船舷处彩绘龙纹图案,酷似蛟龙出水。龙舟装饰的图案有红、白、蓝、黄、青五色,惟黑色不用。竞渡比赛通常在海水涨潮时的下午一二时开始,竞渡过程中,舟首一人擂鼓,舟尾一两人掌舵,一二十名划手分坐两侧,奋力划桨。比赛一般要进行两日。比赛时观者群集,船上鼓锣之声不绝,岸上喝彩之声不断,场面壮观。

 
       但是……
 
       2010年港湾获得省里批准填海造码头泊位,每每一动工,就遭村民阻止。当地政府将我们仅剩的一个澳口(港湾)填平。传承保护和经济发展,就围绕着这个港湾展开博弈……83公顷海面如果被填平用于建货运码头泊位,也就是说,我们的龙舟赛场将全部被填掉,渔民也将不再是渔民。2012年1月18日海峡导报、台海网、东南网等媒体协助报道了一篇关于村庄“村民为阻塞龙舟港湾被填平造码头,海边蹲守3个多月”的报道,在同年的端午节龙舟赛结束之后,龙舟就再也没有回“龙舟室”了,而是直接划向要填海的码头空地上,风吹日晒。也从灵慈宫 “请”来三位妈祖神像,在此“镇压”工程的进行。至今已有五年多,白天村民有空就过来码头,晚上轮流值守在遮雨棚里。这片海域水文条件好,没有暗流,涨退潮海流都不剧烈,最适合办龙舟赛,是渔民世代经验的选择。邻近的上西村历史上也曾办过龙舟赛场,但屡屡船翻人亡。村民几百年来习惯了这里的“气场”,一旦迁移,传统的东西就可能永远消失。

第二年老人协会组织全村集资再造一对龙舟,但妈祖和旧龙舟还是在码头,每年出游变成只抬出妈祖的轿子环村巡游,热闹程度已一年不如一年。加上码头事件让村民人心惶惶。庆幸的是,今年在农历4月底的时候村里已经开始请出龙舟在海中练习了。令人担忧,家乡的龙舟赛还能持续多少年?

我们90后,出生在乡村,工作在城市,梦想是否会回到乡村?2017年的端午节快到了,龙舟赛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上消失。希望这篇文章发表后,可以引发更多人关注沙格龙舟赛,关注民俗传承。

 
附上2017年沙格龙舟赛观赛及旅游指南:
http://mp.weixin.qq.com/s/My3I8R_elcoqvdpskhrGEw
时间安排:
2017年5月30日初五上午8:00从沙格灵慈宫开始出游
2017年5月30日初五约下午14:00(初赛)
2017年5月31日初六约下午14:00(决赛)


作者简介王茂光,1991年生,泉州泉港沙格村人,乡村建筑师。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