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智远:双赢思维。

 王智远同学 2020-07-03

本文共计6125字,双赢思维。

这是智远的第0106篇成长笔记的分享。

“当你培育双赢心态的时候

你将拥有一件美妙的事情,所以的问题都会变得容易很多”。

提到双赢,我们想到最多的场景就是“谈判”“合作”,双方之间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对方做选择乃至于“决策”。

而高手之间的谈判,不仅仅可以给到对方选择,而且能做到“双赢”。

无论在工作还是在市场交易上,所有本质都是为了“价值的交换”,双赢思维就是说,两个人之间的合作,一定要让彼此获得价值。

如果我“盈利”,是建立在你损失的基础上,那么你肯定不愿意干,而有些合作表面看似占据了便宜,其实从长远角度,却吃了大亏。

双赢的过程,并不是简单1+12,它需要双方都从中努力。

做到双赢,就应该既要顾及他人的利益,同时也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的退缩,最终实现令彼此都满意的结果。


01

关于“双赢”思维。

从字面上理解“双赢”,就是指合作的双方,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乃至于满意度,而不是此消彼长或者两败俱伤。

“双赢思维”其实来源于博弈论思想,其对立面就是所谓的“零和博弈”,零和博弈就是非胜即败的博弈,比如下棋,球类竞技等等。

而参与博弈的对方,在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的情况下,一方的收益必须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为什么要做到“双赢”:

从“合作角度”,双赢是双方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双方在“双赢的前提假设条件下”,需要进行真诚的沟通,理智且适度的后退,达成彼此都满意的成果。

自己和对方的情感账户中,“足够的信任”,是建立双赢关系的基础。

双赢的本质基于“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在现实生活中,以下的这四种情况属于合作中经常出现的场景:

a.我赢你输
这种的在小商贩商家买卖中居多,属于一次性交易,不需要回头客,双方还停留在信任薄弱的环境里。

当然这种心理也会被商家所利用,比如你去购买某件商品,为了占便宜,和商家讲价,商家给你打了个折,最后促成成交。

其表面看似用户占便宜了,本质商家还是赚钱了,这就是(我赢你输)概念。

b.我输你赢

也称之为舍己为人,往往是基于有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基础的信任前提,在二次合作时候,自己主动让利或者因为市场因素造成不可抗拒的亏损,不去计较。

比如自己从某渠道采购了一批护肤品,原本采购价是50元/盒,双方签订了长期合作后,则第二次供给端突然涨价到52元/盒。

因为长期的缘故,则本次就不在追溯,主动亏损,让对方盈利,本质也是一种策略。


c.大不了都输
这种是最坏的打算,无论是谈判还是合作,到最后他们抱着“大不了都输,不合作的状态”,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买卖不成仁义在,如果是因为某些方面不能达成共赢,我们可以选择不合作。

不合作也是一种“双赢的结果”,因为我们没有投入更多的成本,浪费更多的精力。

(配图方便阅读体验)

“双赢”也是一场零和博弈:

如果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双赢,而不是”我赢你输,或者我输你赢”,那么就要找到一个均衡点”,而这个均衡点是对双方都有益处的。

我们可以假设那些足够强大的强者都是理性的,理性的博弈者都不会孤注一掷甚至“你死我活”所以看似坚决的态度,其实本质都是在试探对方的底线。

强者的失败多数都是自身的问题,对手只会放大自己的问题,那么如果想要达到最终都是双赢,至少要做到4个方面:

a.了解对方的需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一个荒郊野外,两个人都非常的饿,但是只有一个“肉包子”,两个人都想吃,如果A吃了,B就没的吃,这就是“零和博弈”

但是如果你能了解到A不吃肉,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皮给他了,而不是和他“分一半”,这样的合作,两个人最终的目的都能得到,即是双赢。

b.提供更多的选择

我在和别人谈合作的时候,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已经降到最低了,坚决不能降了”,其实这句话的本质意思就是:“这是我底线,你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拉倒”

如果换一种形式,“价格方面确实是最低了,但是没关系,我们还有B套餐的搭配方案,要不咱们看看”。

如果有多个结果的展示,就能让彼此都能从结果中找到对各自双方有利的那个选项,这也是一种博弈。

c.去做增量

博弈除了双赢,就是“零和”,我们都在有限的资源中瓜分,如果能延伸到增量,也会产生共赢的状态。

最简单的现象就是“加工资”,如果有员工给你提出加工资,但是以他的情况,现在打破这个规矩对其他成员不太公平,但是如果不加,这个员工可能离职,怎么办?

增量就是,你和员工说,加薪资问题不大,如果你努力把“某个项目也做起来”,我可以从这个项目中单独给你股份或者现金。

这样的增量奖励,也能满足员工诉求,同时留住了人,也给企业创造了价值。

d.适当的进行退步


以退为进,也是一种零和博弈,实现最终想要的,空城计的司马懿就使用了这一招。

三国时候,诸葛亮之所以能大胆地以“空城”退敌,就是他能精准的揣摩到了司马懿谨慎,多疑而心虚的心理状态。

但是诸葛亮独出心裁,奇异的思维方式,使他在成功的化解了当时的危局。

适当的进行退步,不代表“理亏或者是真正的退步”,在商业领域有个词叫做“战略亏损”,就是这样。





修炼双赢思维的三种境界:

初始阶段,我要赢,更重要的是“你必须输”,中期阶段我要赢,但是你如果输了,别怪我。最高境界,我要赢,你也要赢,否则就不做。





02

建立情感账户是“双赢”的前提。

无论是打工还是交易,本质都是价值驱动,但是价值驱动的前提就是“信任”,信任背后同样也是需要“情感账户”。

抛去零和博弈,如果真的要实现双赢,智远认为我们需要详细了解下这个概念,就是“情感账户”。

情感账户就像我们平时在银行开的银行账户一样,平时需要往里面存钱,也就是存储感情。

你的“情感账户”有多少钱:

果你不往里面存钱,只想一味的取钱,你会发现很快就取不出来了,同样的道理,如果平时自己不注意与人情感关系的建立,到自己有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除了父母,没有人愿意帮你。

就像智远看到的一篇报道所写:

一个女硕士平时在单位很少与人说话,没有交集与往来,到自己结婚的时候把请帖发给全单位的人,结果办酒席没人去,那是非常的尴尬。

从家庭角度,我们从3岁开始记事开始,就和父母在存储感情,等到自己长大了,很多父母就开始批评自己的孩子了,这就是开始取钱了。

很多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开始叛逆,你会发现他们会慢慢的不愿意搭理自己的父母,和父母闹别扭,离家出走什么的,搞的家长很头疼。

这就是你们之间的“情感账户”没钱了,你不爱他,他也会不爱你。

那么投资“情感账户”的方法有哪些?

智远总结认为,理解他人,注意细节,信守承诺,明确期望,犯了错误勇敢承认,主动帮助,这些都是我们与人建立关系,投资情感账户的基本方法。

有人可能问,我要对每个人都这样么?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去“投资”情感账户,基础的社交只需要做到“靠谱”,“实在”,基本的储蓄即可。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从交朋友层面,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是非常的重要。

这里的志同道合并不是玩到一起去的简单层面,而是升华到“互补”,他可以帮助你成长,你可以监督他学习。

从工作合作层面,信任,诚恳,踏实,靠谱也是与人建立“情感账户”双赢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些,即使自己再有价值,人品不行,别人也不会愿意和你走的更近。

(配图方便阅读体验)

不同性质的“情感账户”:

情感账户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智远大致总结了下,比如个人社交产生的,员工与公司的,公司与客户之间产生的,公司与投资机构产生的,每个不同的梯度都有相关不等对应的条件。

个人社交上面智远有分享,基础的条件就是“信任”,“靠谱”,为人善良,诚恳,三观正就可以做到基础的储蓄。

那么员工与公司之间的情感账户是什么?

智远总结认为,从公司层面,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到准时的日期发放工资,每个月不定期的有额外的福利惊喜,员工生日,年终奖,股票分红等,这些都是为员工储蓄的情感金额。

而员工如何为公司储蓄呢?

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好”,“不迟到”,对于领导交代的事情,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代,这样公司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把重要任务交给你。

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情感账户是什么?

以电商平台为基础,智远认为”发货时效快”,“产品质量过关”,这些才能做到基础的情感维系,在经营中,如果你能给出客户超预期的“服务”或者体验,

比如在“用户生日的时候”,为用户发放公司的纪念手册,礼品,短信的关心,祝福等,就相对于往情感账户里面存钱。

相反,如果“发货慢”,“不履行用户承诺”,“答应的无理由退货却迟迟不退”,这些就等于欺骗客户,就相对于在情感账户中“取钱”。

在深一步说,如果你往客户的情感账户里面存钱到达一定的数量,客户就愿意帮助你去转发,传播。

而如果情感账户为负,客户可能不再缴费,甚至还可能出去说你平台的不好,在这里,智远也要提醒各位老板,取钱容易,存钱更难。





支付宝,微信的“微积分”就是自己的“信用账户”,当你的信用足够高的时候,很多项目不用支付“金钱”,就可以使用。

情感账户也是相同,当情感储备足够多的时候,别人也会无条件的选择信任你,在关键时刻去义无反顾的帮你建立情感账户是“双赢”的前置条件,不要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透支自己的信任。


03

“双赢”思维是格局的提升。

在公司,我们一直说“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中心,去服务用户,但是真正思考一下,我们做到了么?显然,智远认为多数的公司没有做到。

我们有没有那么一刻,为了最终交易的达成,说着一些“漂亮”的话,让顾客去购买下单。双赢,看似合作,其实是“格局的提升”。

生意靠“利”,做到超前预期:

都说做生意之人必然是“有利可图”的,但这些都是双方的,如果仅仅是乙方,那么我想,这个生意也不会长期。

如果我们真的为对方好,就像我们与顾客的关系,我们提升业绩,顾客也可以穿的非常漂亮,从中得到享受,这也是合作。

我们仅仅是考虑自己,那么时间长了,顾客也就不在相信我们了,我们就有可能流失顾客,并且口碑不好。

我在做电商的时候,经常遇到“客户下单”,因为发货慢,造成用户体验不好。

我经常会要求“客服小姐姐”主动打电话回访,并且安排反”优惠券“,如果成本hold的住,返“现金”也不是不可能,假如是老用户,我也会安排定期的送“小样”

这本质是什么?我知道因为“时效的问题”他可能会来找我,倒不如我主动出击,做到超前预期,让用户爽了,他才会给我介绍更多他身边的朋友。

其实看似没挣钱,我却带来了很多的用户,这本是生意格局的一个提升。

(配图方便阅读体验)

维护客户靠“情”,而不是问需不需要:

在去年,我负责市场的时候,有一次我印象特别深,因为市场经常和“供应商打交道”,很多的乙方供应商添加完好友,就会习惯性问:“王总,公司最近有某某业务的需要么?”

如果我回答“没有”,这些乙方的朋友便会不了了之的说“好吧”,然后就没有下文了,甚至于以后都不会有所联系。

而有一个男生,我印象非常深,他添加完我之后,并没有说太多关于“业务”的内容,而是说,“王总,我看过你的笔记”,你对某些方面的了解,独立思考非常的深入。

成功的引起我的兴趣,后来他做什么的,还是我“主动询问”的,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没有跟我介绍你们的服务,或者你们是做什么的呢?

他却告诉我,我观察过很多的销售,都是业务驱动,上来就开门见山,没有建立基础关系,现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做成合作的。

我认为,作为一个销售,应该先观察用户,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了解他们的需求,动态,甚至于喜好,并且建立基础的关系。

而建立关系,和甲方合作的时候,本质也是“格局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是我在老板那里学到的。

你看那个大老板在谈生意的时候,会直接说“我们的业务是做什么的么?都是在建立也基础后,达成了合作。



同样,若我们自己有双赢思维,做任何事情就会想的比较全面,因为格局的提升,视野也会提升。

自己在工作的时候,遇到问题也不再会钻同事之间的牛角尖询问得失,易怒,而是更多的关注下次如何避免,别人是否舒服,有无考虑不周等,难题也会随之迎刃而解,也能促进感情,友谊。


04

3大要领,助力双赢。

要知道,双赢可使双方相互学习,互相影响以及共谋其利。要达成互利的境界,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和“与人为善”的胸襟。

培养这方面的修养,少不了过人的见地,积极主动的精神,并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团队的智慧力量作为基础。

双赢的品德: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5个独立的方面。

像我上面所说的情感,信任,都可以称之为“品德层面”,那么紧接着建立起来的是“双赢的关系”,由此延伸的“双赢的协议”。

你总不能嘴上谈判说“双赢”,具体落实也没有着落,需要“体系”培育出优良的环境,通过“双赢的过程”来完成。

业务层面的三大双赢品德基石:诚信,成熟,和知足。

诚信突出的是自己(企业)的“价值观”,如果我们不了解“赢”的真正含义,以及我们的价值观是否统一,方向统一,那么就不可能做到“赢”。

其次是成熟,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双赢模式”不但要求个人(企业)要温和谈判,还要勇敢无畏,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成熟。

知足是相信彼此的资源充足,一般很多人(企业)会担心资源的稀缺,假如别人多抢走一块,自己就会吃亏,也见不得别人好。

拥有富人的心态的人相信世界上有足够的资源,人人都可以进行分享,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产,大家一起工作,讨论,一起实现单枪匹马无法完成的理想。

(配图方便阅读体验)

双赢关系与协议层面:

一旦建立合作,情感账户就是你们的“储蓄卡”,缺乏信用,就无法开诚布公,彼此学习,互相交流和发挥创造性,才能“存钱”。

双赢关系不会让遇到的问题虚化或者被弱化,也不会让意见上的分歧消失。

但能够除去那些分散精力的消极因素,从而实现创造出更多利于解决问题的积极合作氛围,你对双赢态度也坚持,越投入,对别人的影响也就越大。

一旦关系确定后,尤其是公司层面,要拟定合作的协议或者“KPI”,要对合作过程中的“预期结果”,“指导方向”,“可用资源”,任务考核,奖惩制度有明确的规定。

所有的双赢都注重与结果,在合作过程中要释放个人潜力,将协作效应最大化,产出与产能并重。

双赢绩效的设定,本质就是为了激励员工,让付出的成绩得到回报,这样才能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

(配图方便阅读体验)

双赢的过程和体系层面:

既然达成了合作,就要设定合理的运营体系,体系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环境。

比如两家公司成立子公司,首先要有整体规划,财务,培训,运营,预算,薪酬的设计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

建立这个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双方都遵守这样的运营模式,从竞争变为合作,那么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负责人要完成大概4个方面的步骤:

Step1: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能出的资源,想法,想实现的效果,需求和顾虑。

Step2:看清楚主要的问题,而不是“站队”,搞立场。

Step3:确认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和运营方式。

Step4: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的途径。

“建立双赢”和“双赢过程”,“形成的结果”三者都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人类交往的一种模式,它体现在能有效阐明并管理人们的期望和成就的协议中,同时也在拉近彼此的感情。



核心观点:

所有高情商,都“双赢思维”的必然。

在日常中,应该把“双赢”当做一个核心,牢记在心,这样在任何时候你都会寻求一种折中,对发展都有好处的方案,而不是一味的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

人都是有磁场的,保持这种思维习惯,一方面自己的个人品牌魅力会得到提升,其次,人脉资源也会不断的向你靠近。

关于幸会社club:

互联网社群服务品牌,靠谱的互联网圈子,已经有830人+找到组织,社群注重于“交流””对接”“异业合作”,覆盖职业包含媒体记者,运营,市场公关,品牌营销等,职场年轻人的充电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