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别十年!压在中国画家头上的三座“大山”有望同台展出

 戈壁蓬草 2020-07-03

前言:

虽然一辈子碰不上几次,但是去现场看难度挺大的。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是名副其实的台北故宫三大镇院之宝。

要想见到这三件中国水墨画的无上神品同框展出,不是容易的事。

而昨日看到消息,就在明年,这三件国宝将要同场亮相。赶在台北故宫2022年大修前与观众见一次面,不知下次见面是何时。


01

压在中国画家头上的三座大山

中国艺术史的一个有意思的特点,那就是出道即巅峰。拿书法来说,自东晋王羲之初创新体,那一时期的书法就成为后世翻越不过的高峰;而山水画同样如此,它真正成熟就是在北宋时期,同时,也是在此时达到满级成就。

其中,《溪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图》等三幅北宋宗派大家的山水画,是被李霖灿、高居翰(James Cahill)、方闻、班宗华(Richard M. Barnhart)和艾瑞慈(Richard Edwards)等艺术史学家作为艺术史断代分析的佐证,身为确定无疑的真迹神品,成为其后中国画家心摹手追的巅峰之作,从未被超越。

这三幅画都不是小山小水,而是典型的巨碑式北宋山水巨作。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长两米有余,站在真迹面前,真的会有一股穿越千年的磅礴之气扑面而来的。



这幅画的构图历来为人所称道,它主山推远、中景拉近,两者作用之下大山与观者隔出一个难以实测的距离感。而主山在画面三分之二的分割方法在比例上接近500年后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寻找到的“黄金分割”。可见无论东西,美的秘密都是共通的。


立在中央的主峰主宰了整个画面。


细如弦丝的瀑布直洩而下,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此处微有墨色变化,像是阴暗中不易辨明形象的山壁。



用颤动浓重的轮廓线,表现山体坚硬的表面。用纷如雨下,绵绵密密的雨点皴形容山体的峻厚。


右下角岩石背后道路上有一列行旅,行旅右方树阴下是“范宽”的落款。


树木虯曲,节瘤突出,生长在坚硬的岩石上,是透过苍劲的笔力刻画出来的。


现在有学者认为,早期山水画也有一定的写实性,范宽此作,大概就是取景自华北某地实景。只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不可捉摸,看到一张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马尾瀑布旧照倒是与《溪山行旅图》有几分相似。真是山川异域,溪山同旅。


早春图

作于1072年的《早春图》,不仅是郭熙传世的代表作,也是山水画史中最重要的里程碑。郭熙在宋神宗时进入宫廷服务,正当王安石变法之际,官府殿阁的新建布置中,都使用了郭熙的山水。此作可能原来也是其中之一。

《早春图》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郭熙自题此图为〈早春图〉,落款为:“早春。壬子(1072)年郭熙画”。



山石多用云头皴,林木则为蟹爪枝,画面看似烟岚浮动。



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和草亭,背后衬以远山。


右侧有舟子撑篙,渔人捕鱼。这些点景人物使画面更加丰富,为山水间添加生气。



左侧巨石后方岸边,露出草房和竹篱。妇人抱婴,二童挑担,小狗奔跑。


画中有实体的山川、林木、建筑物,也有无具体形象的云雾、烟岚、空气,显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能。将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苏醒,草木发枝的景象展露无遗。

万壑松风图

《万壑松风图》画于1124年春,三年后北宋灭亡。它的作者李唐,也步入南宋,成为两宋山水画转型期间最重要的人物。



画上的主峰布置在画幅中央,两旁有高低参差的插云尖峰相衬。在主峰旁陡直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款。


山岗、峭壁,造型沉稳厚重,纹理如同经过斧头砍凿。山腰白云冉冉欲动,还柔和调剂了画面气氛。


谷中松树盘根于岩石之上,针叶上浓重青绿清晰可判,仿佛可以听见山风吹过松树间的声音。因此有学者推测,《万壑松风图》原先应是一件青绿设色的作品,可能因为年代的久远,所以目前只剩下些许浓丽的绿色残留其上。



瀑布一线垂下,几折而后,转成一滩溪涧,穿石而过。也由此凸显了深远的沟壑。


山中泉水潺潺流动,极具生命力


不同于前面两幅行旅山水,《万壑松风图》中并没有叙述性的点景人物或建筑物。这是北宋后期以诗入画创作理念的表现之一。而李唐的这种笔法,日后被南宋画家马远、夏珪所承袭,形成马夏山水的重要特征。

总结起来,这三幅宋代山水的伟大之处在于,虽然画中山石历经沧桑,但依然向观者传输一种欣欣向荣的活力。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些画也有自己的生命,跨越时空,不断向后来者诉说曾经的辉煌。

02

镇院三宝的历史同框

查询已知记录,镇院三宝上一次合璧展出是在2011年举办的“精彩一百国宝总动员”特展中,展出时间为2011年9月23号到当年的10月27号。距今已经将近十年。


而再上一次展出是在2006年举办的“大观——宋代书画特展”上,时间为2006年12月25号到次年的2月7号。


继续往上追溯,可以到1961年在美国举办的巡回展览“中国古艺术品展览”。当时宋代绘画《谿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图》领头率台北故宫一共253件文物赴美。


“中国古艺术品展览”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1961年

这次展览声势浩大,美国方面甚至派来一艘巨大的军舰做运输之用。在1961年2月14日,中国农历除夕当天,《溪山行旅图》等赴美巡展的23箱文物被搬上这艘军舰。这次赴美展览的展品规格之高,仅元代之前的古画就有90件,几乎囊括了运到台湾的所有绘画菁华,其中范宽的《谿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更是代表着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至高水准。

从某种角度来讲,它不是一场单纯的展览,更有其政治含义。当时台湾地区的二把手陈诚还亲到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以示支持。



陈诚参观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Edward Clark1961-08

叶公超参加展览开幕式。


“中国古艺术品展览”在美国影响巨大,光是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展出期间,就有近15万人观看。展览让美国人意识到中国才是亚洲艺术的正统,并从此开始认真研究中国艺术。其中就包括著名艺术史家班宗华,因为看到了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毅然决定转向中国画:“从196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的’中国珍宝大展’上,第一次看到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还有其他宋代山水画,就整个改变了我的人生——从那个时候起,我最喜欢的就是宋代的山水画。而在25岁以前,我学的还是油画。

不过,同样由于这次展览,这三幅绘画被列入禁止出境展出名单。据台北故宫前副院长江兆申指出,包括《溪山行旅图》在内的9件书画曾于1961年赴美巡展时受到损伤,此事在1996年台湾方面筹备赴美国“中华瑰宝”巡回展期间不断发酵。包含故宫三宝在内共有27件限展书画列名借展清单,引发舆论哗然,学术艺文界挞伐声不断。其后通过临时决议,书面建议故宫三宝不可出国,再又召集6名专家学者组成专案小组审查,迫使策展方在选件上放弃了故宫三宝在内的多件限展书画。自此以后,《溪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图》便再也没有外出展览过。

2021年,这三件无上神品再次聚首,考虑到限行措施,想过去实地观看应该要费一些周章。不过,作为限制外展文物,来到大陆展出,当然不算向外。期待有一天我们也能方便地看到这些华夏先贤创造的民族瑰宝。

文献参阅:

台北故宫官网

谷歌艺术相关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