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罗学贵:古体诗讲座(第八讲)

 菊野文化传媒 2020-07-03



  

古体诗讲座 
文/罗学贵
编辑/落英小桥

8讲  古体诗对句:

鱼虫对:

虾对蟹, 蚁对蜂, 蟋蟀对蜈蚣, 蜘蛛对蚯蚓, 蟒蛇对蝗虫,

蝉对蛹, 蚊对蝇, 蛾对萤,山龟对河蚌 ,蝴蝶对蜻蜓。(要求背诵熟记)

例句:

蝉声断续悲残月,

 萤焰高低照暮空。

例诗: 杜甫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网友习作选登

野生藤茶

鱼戏新荷动 蛙蹬莲蓬芯

童拔藕丝断 情真还连筋

songyufang0717

鸟鸣花艳春光美,蜂飞蝶舞花间卧,

伊人弄姿随梦起,醉里笑看秋黄落。

鱼戏新荷动,蜂立百花间,

秀色粉绝世,磬香谁为传

zy1957328

鸟鸣花艳春光美  蝉唱荷红秋色浓

银装素裹北国俏  江南芳草绿茸茸

eplggg

锦丝栖化蝶,疏柳噪秋蝉。

蛛网罗麻雀,井蛙守小天。

襄樊山东人

庄周梦化蝶 吕望兆飞熊。

当今博客园 ,风虎会云龙。

狡龟能穿三穴隐,鹪鹩权借一枝栖。

日丽风和春光美,月园花好皆咸宜

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

于飞调凤卜,维梦叶熊占。?

456833945

鸟鸣花艳春光美, 蝶舞蜂飞景色新。

人面桃花相映红, 朦胧倩影梦成真。

鸿运雁

鸟鸣花艳春光美, 蝶飞妩媚情陶醉。

山川锦绣皆如画, 无限风光又转回。

鸿运雁

两情鱼水春作伴, 珠联壁合影成双。

红花并蒂向阳开, 银燕比翼凌空翔。?

931896964

风吹爽雨乱如麻, 雷振万物胆颤惊。

群山飘浮雾霭里, 江河咆哮高声鸣。

李红杰

曾向秋天吟蟋蟀 也在河边唱青蛙

季节时令是关键 不同场景不同画

李红杰

断蛇埋地称孙叔 干蛙跳滩比龟寿

天壤之别也看肩 志虽高扬终难优?

李红杰

蜘蛛有网难罗雀 蜜蜂有刺怕丢针

本领有别画地圈 真命有限自保身

荷乡语韵

鱼戏新荷动, 蛙惊起涟漪。

稚童凝神注, 一汪碧水池。

第一正人君子

鸟鸣花艳春光美, 蝶舞清风新柳翠。

水荡荷影惊鱼梦, 香伴旭日映光辉。

如何写好古诗?今人学写古诗词的几个误区

     古人写诗本为抒情,今人写诗本为怡情。但是我看网络和诗词刊物上一些诗词,通俗一点说,就是不够地道。其根源就在于,我们和古人在文化氛围和文化背景上都有一定的差别。我看着这些似今非今似古非古的诗词郁闷了很多年,究竟为什么写不出味道,我想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误区(一) 首先是因为“丢了真情真事”;

     这是出自《红楼梦》的一句话,林黛玉和史湘云整理好中秋即景联句之后,妙玉冒出来的一句话。

    古人也深知这个道理,如果作起诗来自己就觉得晦涩难懂,都是用风月来堆砌,那作了有什么用?因此很多古诗词,都是将正在进行的事随手写成了诗词。那么我们现代人呢?面对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竟然要我们写春花秋月那些看不着的事,望着天空,由于灰霾的缘故,月亮犹抱琵琶半掩面,星星一颗没看着,那么你能凭你的想象作出“缺月挂疏桐”吗?那马路上也没梧桐只有法国梧桐。综上所述,听我一句劝,你没去过香山就别写红叶,你没去过西湖就别写划船,你没去过哈尔滨就别写下雪。

    第二、没有留心生活的小细节。写诗,不一定要写山水。我看所有人写诗词,通篇都是山水,因此写出来都是一个系列的。如果写山水,也要等有了奇思再写,硬凑是凑不来的。古人就算天天坐在家里,也有好诗好词出来。因此并不是我们没有素材,而是我们没有情怀。

   就以杨万里为例,这个人算不上是唐代的大腕,但他的诗很有意思。比如“飞入菜花无处寻”、“梅子留酸软齿牙”,都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再比如辛弃疾在松边醉倒,大着舌头跟松树叨叨了好半天,最后还“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这些诗读起来都很温存,因为都是诗人亲身经历的事,犹在眼前,兴味盎然。有很多人的诗在看罢后,并不知那人在说什么,这就是因为没有感情,别人就只能看见你的字句,而看不见你的内心。古人写春花秋月,并不是信手拈来,而是有感而发,因此同样是春花秋月,我们就可以看见古人温暖的情怀。

    误区(二) 首先、就是让我辈见之晕倒、看之无奈的“无病呻吟”;

    我一般在网上看见此类的作品,第一反应就是“闪”!否则就会被滔天而来的泪水淹死。这一类的作品,最高境界是:成篇慷慨汪洋,沉痛悲壮,掰着指头数一数,竟左不过都是“秋月”、“无眠”、“深夜”、“泪沾襟”、“花谢”、“红消”“春山”……然后其中表示心情的词例如“愁”、“悲”、“恨”、“痛”、“泪”、“伤心”竟然一句一个。实在不是我辈迂腐,这个这个,一句一个“泪”的大概之有易安的大手笔才可以媲美,而易安的那首《声声慢》,的确也是一字一泪。但是为什么我们看《声声慢》会感觉悲痛,而看你的这些不会悲痛呢?呵呵(坏笑),写的人不悲痛,那么看的人也不会悲痛。

       其次、很多人学写词,可能对词有一定的误解。因为词是以婉约为宗的,这和诗又有不同,诗集叙事、抒情为一体,而词天生是写来抒情的。因为词还可以唱出来。所以词一般偏于婉媚,豪放派大发新声,实际上还是没能撼动婉约派的地位。用通俗来讲当时婉约是“主流”,豪放是“非主流”。所以,很多人学词,可能就走进了这样一条歧路。

    什么是婉约?婉约派并不是悲情派,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的。悲情派是属于韩国小说的(而且韩国也是最先进行文学产业化的)。我们对于文学要知道,中国式的悲哀,和日本式的悲哀、苏联式的悲哀是不一样的。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促使了我们的文学向温婉含蓄的趋势发展。中国式的悲哀是喜欢不露痕迹的,它不像外国人那样直抒心臆。这也就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它讲韵味,讲气骨,讲深层的东西,因此古诗词需要把玩。

     那么也就有例外了。像刚才说的《声声慢》,还有我们这里最了解的李煜,再还有晏小山就是这个中的特例。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词是建立在我们所无法想象的背景下的。《虞美人》是什么?是国仇。《小山集》是什么?是家恨。《声声慢》是什么?是国仇家恨和世人的不理解。甚至我可以说这些人的每一字每一句中都有一道血迹,都有一个深意。这种悲哀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甚至是没有那么沉痛的,如经常被贬谪的苏轼、王安石还有心怀报国的陆游等等,他们的身世处境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这是中国文人的悲哀,他们文字里的悲哀是骨子里的,是时代性的,是内心的,因此是我们无法复制和拷贝甚至无法理解的。所以不要以为你用了那么多悲痛欲绝的词汇,你就很像李煜了。

     同样在秋瑾那个年代,她叹了一句“秋风秋雨愁煞人”,我也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属于那个年代,因此我们叹不出这样的悲哀。

      所以我们也讲到中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里的悲哀就像是内伤,不是外伤,让你狠狠被击倒却找不到伤口。

      因此,我们要试着去走出这个误区。如果只知学古人呻吟,就永远找不到自己的风格。想要靠悲哀达到至高的艺术效果,如果不是发自内心,最后的结果就是东施效颦。

    误区(三)就是不脱巢臼; 看到一些人学着去模仿古人,这应该还是一个好现象,只是这样未免很难提高。最重要的不是去模仿古人的形式,这不是太高明的做法。应该去模仿古人的风韵气骨。像周氏兄弟就是模仿岛国的文学,最后探索出中国文学的出路的。

    辞藻堆积。这大概是很难克服的弱点,很多大师身上也有。只是到了一定层次,也要注意白描,回归自然才是。

      在格律方面,就要自己在背诵熟记上花点工夫了。

      最后给想学诗的朋友提几个意见。

      就是不要管前人的,由着自己去创作。当然诗也要多读一点。还有,如果你身边有林黛玉这样的人,要不耻下问。上面的误区注意一下就好了。

      首先,语感要好,掌握的同义词应该比较多;

      其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绉,要多看看古诗文;

      再次,多练习,别怕人笑话,大不了匿名啊;

      然后,对于做诗的原则,比如押韵啊,对仗啊,平仄啊,要了解。

      最后,我不得不说,天分很重要。

       最重要的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多读多看古诗词。语感一定要练出来。

       我背古诗词经常连读二十遍以上,这么读下来也记得也差不多了。长期坚持,语感自然就有了。

       第二,腹有积累,可大胆尝试。试着对对联,随意写写。在这个阶段,你的韵律、平仄可能还不规范。但是暂时可以不去计较这些东西。平时每看到什么东西,比如一株花一片云,你必须在心里想方设法地用那些字词形容出来。这种自觉性对积累非常重要。

        第三,略有感觉后,注意规范诗词格律。推荐你一本《诗词曲格律词典》,花城出版社出版。多看看,会有益处的。总的来说,多读、多练、多积累,只要你愿意坚持,100天后必有极大改善。


作者简介:罗学贵 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喜欢乡村的青山绿水,工作之余每遇佳景、偶得佳句,即发诗兴,便把这美丽画卷描绘出来,久而久之,结集千余首,自取名《垄上诗行》。本人擅长律绝、填词。古风和长短句、散文诗多是信手拣来,自然、自由、带有泥土味,原生态成份多一些,还需要沉淀和打磨。因忙于工作,作品末考虑出书和投稿等事宜,这是第一次面世,希望大家喜欢。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韵律诗评: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诗歌评委:钟金洲   古道西风  

槐花飘香     新新     五月雪  

组稿:

罗学贵   湘子  剧明水

明月心  徐志杰    秋实

主播:深谷幽兰   周珮云  

 孙立彤    乐怡   蓝天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