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一位诗人,终身未娶,死后连宋仁宗都哀悼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7-03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6亿,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中。现代人都想得开,谁也不想迁就谁,买不起房子、不想生孩子、只想自己一个人生活……不想结婚的理由有千万个,结婚的理由却想不到几个。其实,不止我们现代人这样想,在1000多年前也有人抱着同样的想法,终身未娶,做了一辈子的单身贵族,他就是林逋。

01

林逋是浙江钱塘县人,自幼父母双亡,但他勤奋好学,乐观向上,家里贫穷也不以为耻,安然自若,颇有颜回之风。年轻的林逋曾畅游江、淮等地,过了很长时间才回杭州。回杭州之后,40余岁的他在西湖孤山建造了一座房子,隐居在此。

他隐居的地方,竹树环绕,绝对是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幽之所。吃食皆亲自耕种,闲时也养蜂。

林逋平时没别的爱好,除了喜欢写诗作词,还种了一株梅,养了两只鹤,与他相伴,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闲暇时,他也常驾小舟游览西湖周围诸寺院,与寺里高僧结为诗友。

作为一个隐居人士,林逋的朋友圈可不一般,全都是大佬。当时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都敬佩他的为人,喜欢他的诗,经常去孤山与之唱和,还出钱给林逋修建新宅。林逋与北宋默写天团之二的范仲淹、梅尧臣也有诗唱和。

每当有客人来,林逋养的两只鹤就发挥作用了。叫门童子会纵鹤放飞,林逋见到鹤就知道有客人来了,驾着舟回来。

据《宋史·林逋传》记载,“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他每次写完诗稿,略微欣赏、吟咏一会,即随手撕掉。有人问他干嘛不保留下来,留给后人。林逋说:“我隐居在山林之间,现在尚且没有以诗出名的想法,哪还希冀名扬后世呢?”幸好还有好事的人私下记录下来,现在林逋的诗还留存有300多篇。不然,我们也不能欣赏到他的好诗。

林逋最出名的一首诗要数《山园小梅》,尤其其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将梅花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以梅为妻的林逋,果然名不虚传。

02

这样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生活他一过就是20年,20年都不曾踏足过城市。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名气也越来越高,连宋真宗都听说了他的名字,赐给他粟米、布帛,诏令官吏一年中季节时令慰问。林逋虽然感激,但不骄傲。很多人劝他入仕,都被他婉言相拒了,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大致意思就是,我的志向不在于成家立业,也不在于功名富贵,青山绿水才是我心之所向。不慕富贵荣华,安贫乐道,这种境界,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少有人能及。

林逋终身不仕不娶,也没有儿子。他与东晋的隐居者陶渊明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林逋全无半分入仕之心,一生未曾踏入过官场一步。而陶渊明从起初的入仕到最终的归隐,前后经历过四五次反复,说明陶渊明内心其实还是想在官场有所作为,经历过仕途的打击与官场的黑暗才绝了仕途之心。

陶渊明隐居与东晋黑暗的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寒门子弟很难有一番作为。而林逋所处的北宋,风气重文轻武,文人有很高的地位,有才华之人都想通过做官一展心中之抱负,因此人才辈出,北宋默写天团的诞生并不是毫无缘由。陶渊明如果生活在北宋,可能就不会隐居了。

在宽松的环境中,林逋依然坚守了自己内心的想法,选择了隐居,不以诗谋利,实在难能可贵。天圣六年(1028年),林逋结束了他61岁的人生。他去世的消息传出,连宋仁宗都哀悼,赐谥“和靖”。

关于林逋终身未娶背后的原因还有诸多猜测,有些人认为林逋终身未娶是因为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最终未果,所以才终身未娶。支持这一论点的理论依据就是林逋写过的一首词《相思令·吴山青》: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这首词描写了一女子与情人诀别的情景,多么哀怨缠绵。他们认为林逋一定是经受过爱情创伤,才能这么将爱人分别时的情绪刻画得这么精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依然倾向于他没有因为某段无果的爱情而终身未娶,而是个人选择了做一个单身贵族,毕竟一个人他不香吗?

人生短暂,还是抓紧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吧,结婚不是必选项,做一个像林逋一样坚守内心真正想法的人才不会后悔!

以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

end.

话题讨论:

大家认为林逋是因为什么原因终身未娶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