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所需的商品,降低顾客服务水平,不利于门店形象的维护 

 (一)、分为四个阶段: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的销售时间,可以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1、导入期:新产品上市,消费者有个接受过程,销售较为缓慢。 2、成长期:产品经过一段时间后,销售快速增长,这个时段也是最容易出现断货的时期 3、成熟期:此时市场成长趋势减缓,产品已被大多数潜在购买者所接受,销售量会逐渐达到高峰 4、衰退期:产品销售量开始衰退,直至退出市场(二)、每季的实际生命周期: 1、春装: 生命周期:1月15日-4月15日


 1、销售的有效期:衰退点之前;一年最明显的两个衰退点为夏装南方一波为5月7日前;秋装南方一波为10月7日前;4、交货周期:面料采购时间+生产期(目前平均交货周期:纳纹为10天+6天)+运输时间; 1、保守补货量(周滚动补货法):每周补货一次,周补货量=日销售量*7天;2、正常补货量:按交货周期补货,补货量=日销售量*平均交货周期,要察看是否过了最迟到货点;3、激进补货量:按衰退点补货,补货量=日销售量*(衰退点-开始交货点);但一般我们为了防止库存,按保守量即导入期日销售量为标准,成熟期可按导入期日销售量的2倍。 (1)在单款补单量上,根据试销反馈的信息,按照畅销款排名预估上货后日均消化量(是网络中所有网点的日均消化量),根据已有订单量(包括库存量及待发量)及出货时间,预计现有订单能维持的时间,补一个出货周期的量。(2)补货一直维持到衰退点为止。(注:衰退点的划分是根据区域不同对普通款大致进行划分,爆款的衰退点应延长至季末;另外,需注意重大节假日对衰退点的影响,在节日期间需求会被提前/延迟释放)。 3、周备货调整每周根据实销情况,对备货进行调整,新出现的畅销款及时追单,方法同上。对备货偏差的款式,考虑是否需要促销。(一)、案例——由某款商品实销曲线图引发的思考:  以上2幅曲线图是某年冬装大衣类目前排名第一的单款在2个地区实销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图一有一个明显的起伏,而图二则是相对比较规则的一条产品生命周期曲线。为什么在销售旺季的时候,本应销售好的款式,销售会经历一个下滑,然后又上升的起伏呢?答案很简单,图一网点在销售上升的时候,货品库存开始出现不足,该款有将近10天的缺货,实销开始下降,随着补货的到货,货品充足了,实销又开始上升。然而,这中间因为缺货而造成的利润和市场份额的损失,已经难以估量。如果冬装正价销售期按50天计算的话,那么其中20%的时间是处于缺货状态,而且,缺的肯定都是最畅销的款。 根据目前公司采取订货+补货的方式。缺货,就是供需出现缺口,在目前的机制下,产生缺货不外是两种原因,一是订货不足,二是补货不足或者不及时(这里的不及时,是指不考虑补货周期的情况)。关于订货不足的情况,在此暂不作讨论,因为市场不同,每位代理商的眼光与订货策略也都不同,我们着重讨论的是在已有实销数据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补货,才能即保证不缺货,又不造成太大的库存压力。 举例:一个50平方的南方某店铺,在4月1日至4月7日销售报表为:
(一)、1、某单款,假设4月8日补货:如果回复到货时间为4月30日,需要补多少货? 答案:补货量=1.4件*2*7=20件;按尺码分。(二)、某单款商品,假设交货期为10天,则采取如何的补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