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肾脏肿瘤影像回顾

 忘仔忘仔 2020-07-06

 专家介绍 

李广明,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影像工作二十余年,先后到多所国内一流医院进修学习,精通普放、CT、MRI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于疑难病、少见病有较深的见解。擅长CT引导下的各部位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主持完成新业务新技术10余项,参与完成省级科研一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参与多部专业著作编写。曾在两届全国影像万人读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及二等奖,在区域读片大赛上也多次带领医院团队包揽一、二、三等奖。近年来热衷于公益活动,在全国多个影像微信群中担当要职,培养了大量的基层医院影像人员。

(视频时长35分钟,请在WiFi情况下观看,土豪请随意)


(文中所有图片点开可放大)

临床资料:
病史
血尿,血压,实验室检查,激素类药物使用史
性别
大部分肾癌男性多见。aml 、后肾腺瘤、混合上皮间质性肿瘤
年龄
肾癌好发中老年40-70岁,<6月中胚层肾瘤,2-5岁肾母、肾素瘤好发于年轻人
发病率
首先常见病,多发病、少见病的典型表现、少见病的不典型表现

影像特征:
形态
大部分肿瘤膨胀生长呈球形或类圆形,aml可呈楔形,可见劈裂征
数目
透明及乳头可以呈多灶性,AML、淋巴瘤、转移可以多发,肾母伴发肾母细胞瘤病可以双侧
位置
大部分肿瘤位于皮质,集合管癌及髓质癌发生在髓质,aml可以在肾皮质外匍匐生长,也好发于肾脏两极
边界
大部分肿瘤有包膜边界清。集合管癌、淋巴瘤、转移瘤、肉瘤边界不清     
影像特征:
·信号及密度
    钙化:60%钙化来源于肾癌,婴儿突入肾盂鹿角状钙化提示婴儿骨 
   化性肾瘤
    出血:良性的aml及恶性肿瘤,小儿包膜下出血提示横纹肌样瘤
    囊变:透明及乳头囊变常见,肾母及肉瘤亦可见囊变坏死。混合上皮间质
    性肿瘤、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瘤呈囊性改变。
    脂肪及脂质:aml最常见,少见有脂肪瘤、脂肪肉瘤、肾母、肾癌,约60%  
     肾癌可见脂质。
    T2低信号:乳头、嫌色、aml、淋巴瘤、集合管癌、平滑肌瘤
    DWI高信号:乳头、淋巴瘤及小细胞肿瘤。乳头>嫌色>透明
·强化方式
   强化幅度:透明>嗜酸>aml > 嫌色>肾盂癌 >aml>乳头
   强化特点
快进快出 透明细胞癌、嗜酸、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快进慢出型 嫌色,aml
渐进强化型  嫌色、乳头、淋巴瘤、后肾腺瘤、肾母、肾素瘤
结语:
肾区肿块影像诊断,首先是要明确病变发生的部位,了解肿瘤的血供,依据肿瘤的本身的影像学表现,同时需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大多能够得出明确诊断,同时要了解临床关注点,为外科手术及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