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如曰(六)| 文学只有充分地文人化,才能达到特别的高度

 国学正典 2020-07-06

内容来源:本文为晋如曰(ID:jinru-yue)首发,国学正典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进行授权。

主讲嘉宾:徐晋如著名诗人、词人、古文家,《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度青年领袖。著有《大学诗词写作教程》《长相思——与唐宋词人的十三场约会》等。

责任编辑 | 正典君
第  963  篇深度好文:2058字 | 6分钟阅读

诗学


本文优质度:★★  

正典君说:

  • 《晋如曰》栏目是读者与徐晋如老师直面对话的一个平台,在这里我们谈思想,谈学问,谈诗与远方。与儒学大家徐晋如对谈孔荀之道,与“古之学者”徐晋如谈天人之学,与大诗人徐晋如谈诗论词。知识无涯涘,思想无终极,修其德,讲其学,庶几可矣。

1、『泊叶



老师您好,您说过创作诗词不是为了发表,那么请问您怎样看待诗词比赛等活动呢?这是否有违诗词为己的初衷?


诗人的价值,不需要通过比赛来认定。是否决定参加某一项比赛,是个人的自由,无可厚非。比赛其实最主要的不是考参赛的人。而是考验主考,考验赛制。就像科举考试,本质上并不是在考进士,而是在考制度。

2、『杜东平



徐老师好!我想买一本平水韵的韵书,带每个韵字的组词和解释,请问可以推荐一下吗?


《诗韵合璧》呀。一看就是没有读过我的书。

3、『匿名



想关于黄季刚的词提几个问题:
1、我在读黄词的时候,最明显的感受是他的情感非常的真挚动人,但也有一种感觉,就是他的词集似乎内容有些重复,变化比较少,词的题材风格好像不是多元化,请问老师我的这种感觉是否到位呢?您有过类似的感觉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黄季刚会是否由于这个原因而不能算作大家呢?

2、此外我发现他的词中所用的事典很少,因此我想问相比于诗来说词是不是语典比事典更重要呢?

3、您的书中说好的诗词经常有寄托,那请问黄词是否有寄托呢?如果有的话一定是政治寄托吗?


胡应麟提出的大家名家之分,是以具范兼镕为大家,偏精独诣为名家。但下面还有一段话,有各体俱工而不免名家者,摩诘是也。有某体稍欠而不失大家者,太白少陵是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王维缺少李白和杜甫所具有的悲悯情怀,浓到极致的深情。后主一生只写小令,风格也并不多样,但谁能否认他才是词中的帝王?

关于用典的问题,我在今年的中山大学中华诗词研究生暑期学校讲课,专门讲了用典和咏物两个专题。也特别指出,语典比事典更重要。复旦大学胡中行教授早就说,写诗词可以不用事典,但是绝对不能不用语典。

寄托只是好词的一个标准。对于初学者来说,写有寄托的作品,比没有寄托的作品更容易写得好,倒是真的。

4、『元鉴



您在《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中所引用过的以下几首词:李叔同《金缕曲·披发佯狂走》,梁启超《水调歌头·拍碎双玉斗》,文芸阁《水龙吟·落花飞絮茫茫》以及您本人的《减字木兰花·百年心事》是否属于“着腔子的好诗”,是否有犯本位之嫌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既然您强调尊体,那诸如此类以诗为词的作品初学者是否该学呢?理由是什么呢?


我的《忏慧堂集》是把这一类的作品收在《胡马集》当中,和古近体诗放在一起,而把那些具有词体的风格特征的作品才放在《红桑照海词》里。也就是说,我把这一类的作品是看成是一种特殊题材的诗,而不认为它们是词。


您是否认为南宋词的整体成就要高于北宋词呢?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更雅呀,更加文人化呀。中国一切文学只有它充分地文人化,才能达到特别的高度。

5、『邬志远



还是想请问徐老师“悠然见南山”的问题。因为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第三条谈“无我之境”时引用本诗,并称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则是否可理解陶诗此句主语不是“人”,而是“物”—即“南山”,从而全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上下句两个主语了,解释为“我自采菊而南山自现”,因而读xiàn。这样理解是否可以?诗歌中,上下句变换人和物或事的主语的其他案例是否也存在?


这样理解是绝对不可以的。为什么不可以?语感啊。诗也得说人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