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重庆旧书市场淘书

 真友书屋 2020-07-08
编者按
对于淘书爱好者来说,走遍每一个城市的旧书市场,感受当地的独特文化气息,是淘书过程中所必要的。重庆,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特色的古老“山城”,也使得浸润其中的古旧书业独具风貌。今日,我们便跟随淘书人秦老师的文字,一起走进重庆的旧书市场,在烟火气息中感受它真实的生存力量。

在重庆旧书市场淘书

作者:秦涛


“今天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时代,今天重庆跑旧书铺的人,绝大多数是为了某一个小小的“现实”的目的,“发思古之幽情”者,恐怕百不得一二罢。——茅盾《旧书铺》”
 
上引的是茅盾《旧书铺》。抗战时期,很有一些文化人流落重庆。缺衣少食尚在其次,无书可读却是要命的事情。大概因为这个缘故,重庆也曾兴起一些旧书铺子。茅盾所记的是一处名为“米亭子”的旧书街。如今,张恨水、茅盾屡见过访的这处旧书乐园早已风流云散。唯一可供追想凭吊的遗迹,是1942年成立的“米亭子小学”。不过,该小学早已迁出江北城原址,“米亭子”名存实亡了。

重庆淘书地点散忆


余生也晚,到重庆淘书已是本世纪初。在渝十六年,最常去的旧书摊是杨公桥、石桥铺,且按下不表。此外还有:
 
红旗河沟立交桥洞里曾经摆过旧书摊,书品极佳,多是故家流出的五十到八十年代出版物。如今记得淘到的有朱光潜译的维柯《新科学》、楚图南译的斯威布《希腊神话和传说》上下册、范寿康《朱子及其哲学》等,都以牛皮纸作书衣。到此淘书,最好坐619到大庙下车,先吃一碗“海关对面”的干拌豌杂面,配一碗桃花羹。不过这里后来整治摆摊,清理掉了。
 
大石坝路边偶见过一中年男子推木板拖车卖旧书,曾淘到几本文物出版社的书。此处距离九村烤脑花总店极近,淘书之后去喝夜啤酒最痛快。不过这里交通不便,后来未曾过访。那名男子多半早已转行。
 
北碚的天生农贸市场地下有一溜旧书摊,多半是从西南大学的学生手里收来,没有什么好书。淘到过一册毛远明签名钤印本《碑刻文献学》,一套80年代自然旧的《论法的精神》。沿着西南大学,如今开有两间旧书店。其中一家在阁楼上,没有像样的书;另一家是新开的沿街铺面,店名忘记了,淘到过台湾洪范书店1978年的《郁达夫南洋随笔》。下缙云山,访雅舍后,不妨顺道来这里淘个书。
 
此张图片来源网络

黄桷坪的川美外有家旧书店,店名也不记得了。艺术类的旧书,颇有一些。淘到过什么书,也忘记了。逛逛川美,淘一本老画册,到交通茶馆坐一下午,真是再惬意不过的神仙生活。
 
重庆大学B区外沙杨路上有家旧书店,文史类书很多,品相也好,就是卖得贵,极寻常的也在二十元以上。我逛过两次,从来没买过。这家马路对面,就是好吃的“(足拜)抄手”总店,很小很好吃的苍蝇馆子。(按:足字旁加个拜)
 
磁器口有一家“古旧书屋”,以红色画报、宣传画、小人书为主。十八梯曾经的旧书摊,如今也清理掉了。
 
以上都是散兵游勇。重庆最大的、也最接近茅盾笔下草莽气十足的旧书市场,当然是石桥铺和杨公桥。(据说中兴路也有旧书经营,只是在渝十余年,居然始终乏缘一访,无从置喙,只好姑俟异日了。)
 

清理前的杨公桥旧书市

 
杨公桥是重庆最复杂的立交桥之一,桥洞里寄居着各色营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数十家旧书店。我在杨公桥淘书,已有十余年历史,远在石桥铺之前。

当时还在新校区上大二或大三,某日与大明一起坐公交车至半月楼,穿入一地下通道,七拐八拐,循着重庆桥洞里特有的下水道气息,摸到一个呈干字形的桥洞,总有四五十米深,里面密布书肆。沙坪坝高校林立,重大、西政、重师、川外皆在左近,半月楼有沙坪坝图书馆,小龙坎有重庆市图书馆,货源当不成问题。

这些书肆每户约二三平米,积书至顶,才容一人周旋,以二手教科书居多。但每户都有至少半面墙,卖些老旧书籍。其中也有两三户专营旧书的,因深谙此行,定价要高昂得多,只能淘些别处没有的书。例如我有一次拿到一套三册台湾1984年版的傅隶朴《春秋三传比义》,60元。在十年前来讲,并不便宜。

杨公桥下的桥洞入口,进去即是连排的旧书肆

如今杨公桥旧书市,作为重庆近二十年来最大、最富特色的旧书市场,在去年的市政市容整治中,已被清理掉了。我只将最后一次在此淘书的场景用文字记录下来,留作纪念。

除了上面提及的几家专营店,桥洞中的其他铺子,价格就非常便宜了。我淘书,档次很低,一向喜欢捡便宜货。而这些书肆老板,大多毫不懂书,漫天要价。只要稍懂行情,即可坐地还钱。十年来,一书包一书包背回来的旧书,总有五六百册。而且杨公桥下始终弥漫着一种下水道的气息,这里的书浸染既久,臭味相投。我现在蒙上眼,从书架上信手取一册书,鼻下一过,即可知是不是得之杨公桥下。
 
如今到这里,一派萧条气息。有一家以往书积得顶天立地的铺子,四壁萧然。心知不妙,一问,要搬迁。问此地要改作何用?老板口出愤语:“开妓院。”再问到哪里另谋店面?老板说:“旧书不挣钱,打算称斤卖废纸,改行。”邻铺老板接口:“大学生都不读书喽,卖给哪个去哟!”

桥洞内景一
 
听罢无言,默默低头觅书。以往不入眼的寻常货色,此刻争相映入眼帘。这才明白,这哪里是寻常货色呢,只不过仗着这片宝地似乎会天长地久开在这里,任其权寄架上,择日来取罢了。乐莫乐于新相知,哀莫哀于生别离。回忆十余年前懵然闯入这片洞天的喜悦,再看看眼前的凌乱狼藉,终于忍不住心头一酸。
 
桥洞内景二  
桥洞里面除了旧书肆,还有菜铺、剃头铺、修钟表铺等

眼下,杨公桥下的这片洞天,将只余空洞了。仅存的硕果石桥铺,还能支撑多久?
 
书肆内景一
 
书肆内景二
这是其中面积较大的书肆
 
最后一次在杨公桥下淘书了,不再挑剔,稍能入眼的全部拿下。莫待此书成追忆,却道当时只寻常。
 
《魏晋南北朝诗选讲》,作者韩兆琦是《史记》名家,不意有此小书;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寄架已久,品相绝佳;夏承焘《唐宋词欣赏》,名家小书;程嘉哲《九歌新注》曾未寓目;顾平旦、曾保泉《对联欣赏》也不曾听说,但有张伯驹题签,应不会差;陈蒲清《文言文基础知识问答》、周秉钧《古汉语纲要》性质相近,一属普及的,一近研究的,搭伴拿下。
 
淘到的几册文学书

《大众川菜》是豆瓣奇书,评分9.1,可惜品相差一点。《拜伦抒情诗七十首》译者杨德豫,近日读《杨树达之后的杨家》方知是杨树达的公子。这是淘旧书的乐趣:旧书摊未必更新,但我的知识在更新,则老书摊往往能有新得,这是其一;得此1981年的初版初印本,仿佛穿越历史,亲接其人,这是其二。
 
《东鞑纪行》虽久闻名,但不是研究这一段的,因插图精美、题材有趣,购之;《美国法律思想模式》是西南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自己组织翻译、印行的教学参考材料,扉页有“杨老师指教”字样,或是从景凡先生处流出的。其余如张恨水《山窗小品及其它》、荣孟源《历史笔记》、郭沫若《历史人物》、文史资料出版社《晚清宫廷生活见闻》、《志摩的诗》等,大抵薄者5元、厚者10元,总计24册,书资100余元。

全部收获24册旧书

吕叔湘《文言虚字》,扉页题有“大明购于昆明 1962.11.”,并有钤印,我不认得印文。 
忆及第一次陪我到杨公桥的大明,毕业十年,再也未曾谋面。
 
《文言虚字》的扉页题字

后人有歪诗一首叹曰:
旧书洞天空余洞, 
杨公桥畔只见桥。
文事日盛书益少, 
故纸堆里梦逍遥。
 

大疫后的石桥铺旧书摊

 
现在,重庆值得去的旧书摊,只剩石桥铺了。大疫已持续半年,我十分牵挂石桥铺旧书摊的安危,久惦记着要趁天气晴好,前往探望。
 
昨天上午,细雨蒙蒙。驱车到鹅岭公园游玩。午后,在蒋、宋曾经下榻的飞阁吃大红袍冰淇淋,喝美龄招牌咖啡。雨渐渐停了,竟然放出阳光来。遂决定乘一号线,往左近的石桥铺而去。过三站路,出五号口,步行近三里路,时隔大半年,终于又站在了渝州交易城那座“气势恢宏”的大门口。旧书摊别来无恙否?半年的疫情,对于本就不景气的露天摆摊的脆弱旧书业,实在是巨大打击。步入大门,心中忐忑之余,竟涌上半句诗:近乡情更怯。
 
终于放下心来

很快望见了山川依旧的旧书摊。重庆的市井,永远如此熙攘、吵闹、拥挤、令人心安,有着巨大的治愈效果。
 
石桥铺的旧书摊,大约八九家。每家都是条凳、板凳、木板、遮阳伞拼搭而成。以往第一摊总是会有个“三元一本”专区,摆在地上任人挑拣。今天可能因为雨后地上潮湿,没有出这个摊。我在“三元地摊”淘到过鲁迅《汉文学史纲》、辛子牛《汉书刑法志注释》之类的书。

白发苍苍的老书友

《汉书·艺文志》书分六略: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读书人多只关注前三略,如今的新书店里大体也是这个格局。李零说:实际上后三略的数量巨大。石桥铺每个旧书摊堆了四面的书,至少两面都是医药、卜筮、收藏、琴棋书画之类的后三略书。只有一面,是文史旧书。还有一面,是童书和盗版畅销书。
 
后三略书
 
文史旧书1

 文史旧书2
 
童书和盗版畅销书

淘到一册《建筑小品实录》,10元,当图画书看着玩儿。
 
前几年去甘肃嘉峪关,下探地穴,看过几座魏晋墓,对彩绘砖印象深刻。刚好看到重庆出版社的一套,都是10元一册,买回来玩其古稚。邻摊有潘伟斌的《魏晋南北朝隋陵》,10元,正好一并拿下。
 
待宰的肥猪
 

这一幅令我想到《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的遗言: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奔北邙。

 
两本有趣的民俗研究著作:高国藩《敦煌古俗与民俗流变:中国民俗探微》,10元,封面设计是典型的九十年代地摊风。可能因为文案、包装出色,此书1990年6月一版之后,9月已经第三次印刷,印量达75000册,妥妥的学术畅销书。不知这七万多名读者读了,会有几人大呼上当?

另一本是余云华《拱手·鞠躬·跪拜:中国传统交际礼仪》5元,封面设计、文案都很规矩,就显然没有那么畅销了。不过未必没有“上当受骗”者。从书口盖的三枚红章来看,此书原藏于一家“重庆渝中艾……高级公关艺术学校”。这所学校目前查不到相关信息,大概是九十年代特有的产物。

九十年代地摊风的封面设计

本科课堂上听讲西方哲学的老师推荐过一册罗素《西方的智慧》,5元,今日于此得之。此书旧主人,看来是一位前辈校友。
 
这个封面是典型的九十年代小资风,多用于《罗兰小语》之类
随着主校区的迁徙,西政博览书店也已关停了。

此外,还收获《六韬浅说》5元、《兵经释评》5元、陈榕甫《诗词漫话》5元、启功《诗文声律论稿》5元、陈美林《新批儒林外史》10元。
 
收获的几册旧书
 
平时书最多、书品最好的一家,今天没有开张,用塑料布紧紧包裹着摊子,令我心中生出一丝隐忧。
 
没有开张的书摊

背着沉重的书包,回首出门。渝州交易城门口的两座大型金色雕塑,似不知人间疾苦,仍昂扬跃入天际。雕塑背后,晦暗的风雨与初绽的曙光并存,令人无从捉摸老天的阴晴。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且惜取眼前的旧书吧。既见旧书,云胡不喜?
 
渝州交易城门口浮夸的金色雕塑,伴着刻章、照明的招牌,纵横天际的电线,正是重庆的土味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