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标体人群投保的正确选择--预核保

 路书保 2020-07-08

通过前两篇文章《你曾忽略的健康告知,正在杀死你的保单!》和《有保险不一定就保险了——“拒赔”》,相信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投保前健康告知的重要性。

如果你有买过某一款健康险产品(比如重疾、医疗),在投保前的健康告知中,大概都有这一条,通常是第一条,“被保险人过去2年内投保人身保险或健康保险时,被保险公司拒保、延期、加费或者附加条件承保。 也就是说,如果你过去在某一家保险公司有拒保、延期或加费承保的记录,那健康告知这块就过不了了。

通常,如果你的身体很健康,没有什么毛病,健康告知也都符合,这种就没什么说的,在免体检保额以下都是标体承保。

但是如果你已知或者在最近的检查中查出一些毛病了,甚至有过住院记录或者慢性病诊疗、拿药等记录,这个时候对有些产品的健康告知就不能过了。根据疾病情况,不同保险公司可能会做出不同的核保决定,有的保险公司也许能标体承保,有的保险公司可能会条件承保(除外责任、加费、限额),有的保险公司可能会做出延期或者拒保的决定。

但是你又不知道哪些保司对哪一方面疾病比较严或者宽松,这样直接投保犹如抓阄,看运气,而且一旦运气不好,都会影响以后在其它保司的核保决定。

那怎样能避免这种被动呢?

预核保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解决方式。

什么是预核保?

顾名思义,预核保就是在正式投保之前,预先将被保险人的健康告知问卷,交至保险公司的核保人员,进行提前审核,尝试投保。得到不同保司的预核保结果后,用户可以更灵活、更有方向的选择在某一家进行正式投保。这样的话,即便是有比较大的风险被预核拒保,也不用担心会留下拒保记录,当然也就不会影响在其它保司的投保了。

如果预核保的结果是标体承保或者有条件承保(加费、除外),你接受了,才开始正式提交投保单,如果你不接受,不投这家就是了。

预核保的结果不作为正式投保的依据,因此你再去投保其他保险公司产品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唯一会有影响的就是你预核保的结果会被留存在这一家保险公司,你之后投保这一家保险公司的其他保险产品时,你的健康告知情况可能被调取出来。但是这比你直接投保,然后核保记录被其他所有保险公司知道要好得多了。

还有一种预审的方式,即投保人也不用填写预核保的资料,只需要如实告知被保险人的疾病情况以及相关的诊断报告,交给专业的、可信赖的保险经纪人。通常优秀的经纪人会与各保险公司的核保专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以通过经纪人把病情、报告等资料私下提交给核保专员去预审一下。核保最后给出的结论基本可以作为你正式投保的参照了,而且这种预审不会留下任何记录。可能的隐患是,因为不是走的正规的预核保流程,所以最后正式投保的结果有可能与预审结果有出入,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支持预核保的,因为核保是要花时间和成本的,增加预核保需要花费保险公司更多的成本,而且投保人还不一定会在本司投保,所以保险公司并不喜欢这种模式。据我所知,目前只有同方全球、中英人寿、中意人寿等中外合资保司能提供预核保服务,用户体验更好。

总体而言,预核保对于非标体的人群,比之直接投保,然后核保记录被其他所有保险公司知道,或者投保某些短期医疗险时因为有不良核保记录而通过不了健康告知这些要好太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