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期间总是“一两点睡觉”,复工之后怎样调整才能睡得好点?

 王思露营养师 2020-07-08

这是一个不错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本身也存在于我的身上,在这个“比较特殊的疫情假期”,很多健康的生活习惯好像都被“打破”了;随着社会各工种的逐步复工,我们应该调整自身“不健康的作息习惯”,保证自己充足的休息时间,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2018年3月,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一项针对20多个省(区、市)的《2018年中国90后年轻人睡眠指数研究》。这其中的结果明确表示:中国90后睡眠指数均值为66.26(满分100),普遍的睡眠质量都不是很好,能“好好睡觉”的人根本达不到总数的四分之一。

抛弃这段“凌晨一两点睡觉的习惯”,应该如何调整?

  1. 无论您是否想睡觉,请在晚间十一点之前上床,给身体一个“入睡的信号”。

  2. 早睡早起,早上七点左右“应该刻意起床”。

  3. 如果您在十一点左右睡不着,建议您每天都要坚持“适量运动”,保证每日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增加运动强度。

  4. 重视良好的睡眠环境”,注意打造“避光、保暖、空气清新的睡眠环境”。

  5. 给自己足够的心理暗示,坚持一阶段的“良好睡眠习惯”,即可以调整过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类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自然作息习惯”。“生物钟”是一种“无形的时钟”,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它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具有“良好的节律性”。健康是一个“综合的状态”,充足且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新陈代谢、激素分泌以及均衡的饮食,无不体现出生物节律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提高睡眠质量,大家应该这样做:

  1. 好好睡觉,适当远离电子产品,特别是在睡前一个小时。请将您的视线远离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减少蓝光对视网膜的刺激。为了能促进睡眠,睡前可以做些“让大脑放松的事情”,听听轻音乐、看书、静坐都是不错的选择。

  2. 打造“健康的睡眠环境”很重要;穿上舒适、温软的衣服,使用舒适的枕头和被褥,拉上窗帘,适当使用耳塞、眼罩等遮光物品。

  3. 适当运动是好事,但不建议睡前运动,睡前三小时不做剧烈运动,避免让自己过分疲惫,也避免在入睡后神经元仍然处于兴奋状态。

  4. 睡前半小时左右,饮一杯温水,100—200毫升即可,温暖肠胃,平稳你的神经。

  5. 睡觉之前,请放松自己的心情,给自己“充分的自我暗示”,深呼吸,避免过度兴奋。

  6.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在夜晚十一点之前入睡,成年人睡眠时间应该满足7—9个小时。

  7. 适当午休,不超过半个小时。

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很多人的“睡眠情况”发生了改变;为了健康,请您及时调整,好好睡觉,才能健康生活;打造属于自己的“完美睡眠”,望您身体安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