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完孩子后不再约会,是你们的爱情,走向消亡的开始

 老友手札 2020-07-08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现在想想人一到了某个年纪,工作日和周末区别就变成了,周末不需要去公司,但该忙的时候还得忙。

是啊,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总是做不完或者说总是没尽头。偶尔给自己放放假,也只是抽空看看片长只有十几分钟的短剧打发时间。这两天就把之前看了好多遍的《爱情公寓番外篇》给拿出来看,突然被里面唐悠悠一句台词给惊到了“爱五再不拍我们都老了”。

现在想想,爱情公寓第一季出的时候是2009年8月,这一转眼10年可就过去了,不仅主演们上了年龄,连自己也到了不能再躲在父母身后、需要直面死神的年纪。

这两天又传出爱五要开拍的消息,不知道少了王传君的爱五还有没有之前的味道。

爱情公寓的人在一起相伴了很久,又各自去往自己的人生,现在想想生活中每天都在重复着离别、遇见、再离别、再遇见,有些人慢慢消失在人海只活在记忆里,有些人只是偶尔得见,却再也没有过去的亲切,看样子最终我们都还是、都将一直是一个人。

可这也没什么凄凉和感慨的,因为最终我们看似失去,但也还是在拥有,只不过拥有了别的东西就像当初始终在一起度过周末的高中小伙伴,各自不再频繁联系、不再有太多的交集,看起来各自失去了各自,但其实只是拥有了婚姻和孩子,已经为人父、为人母。

心理辅导中总是强调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其实也包括了让自己从这种感慨中走出来,不再执着于过去、不再因为失去而感慨和神伤,而是把全身心投入到眼前的生活和眼前需要做的事情上,开心就专心开心、忙碌就专心忙碌、恋爱就专心恋爱、争吵就专心争吵

可有时候我们不自觉的曲解了活在当下,把它当做“专一”,就好比很多女性结婚了有了孩子之后就从朋友的视野里消消失,开始围着锅台转、围着孩子转。把人生中的6到10年彻底奉献给家庭,不再考虑自己想要什么、不再考虑自己的梦想,甚至有一些正处于经常吵架、一直冷战、时有家暴的婚姻里,为了孩子,忍气吞声不再关注自己的感受。

结婚前,生活是属于她自己的,她可以买她想要的衣服、化妆品,吃她想吃的东西,可结婚后,她的生活和她自己都属于家庭和孩子。

虽然这是很多家庭、很多女性的现状,但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合适的状态,即便有一些女性觉得结婚后就应该如此。

你觉得婚后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或者说你现在正处于什么样的婚后生活里?

不说之前,就今年我遇到了很多例这样的情况:婚前两个人非常甜蜜,男方对女方呵护备至,也经常一起去看电影、旅游、烛光晚餐。可婚后,尤其是孩子出生之后,生活状态就变成了另外的样子,丈夫为了养家天天都很忙碌,每天到家都是带着一身不耐烦和戾气、妻子大事小事,忙里忙外,满心的委屈与厌弃。丈夫只想要在一个角落安安静静的看会电视、玩会手机,妻子跟丈夫诉说心里的苦闷,却只得冷漠、争吵。

于是,丈夫觉得自己在外面那么辛苦,妻子真是不理解自己、妻子觉得我为你生孩子,还每天那么累,你连话都不愿意跟我说,你一定是不爱我了,你一定是变心了。

接着,负面情绪越积越多,裂痕越来越多,交流越来越少,甚至连性从水乳交融到公事公办,又到互相推开彼此。

这种状态,又怎么能够继续走下去呢?

现在想想,感情在现实面前真的是太脆弱了,一些不如意、不交流、不理解就能把感情消耗殆尽。

可真的是这样么?

感情是产自于我们自己的,并且是可再生的。如果感情经不住现实的折腾,那也许是因为我们自己经不住现实的折腾呢?

就比如:

我忙碌了一天回到家,想着终于能够轻松了,就只想一个人呆着。而另一半看我回来,坐到我旁边想跟我说说话,因为她也忙了一天了。我没有看到她的辛苦和她的状态,就只是觉得自己想一个人静静、想有一些私人时间,那么她一张口我就自然没好气的把内心里的不满都发泄到她身上。

这时候两个人的互动是恶性的,两个人从互动中看到的、感觉到的也是负面的,感情就开始消耗,并且逐渐由喜欢变成厌恶。

是不是很像你们之间的互动呢。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同理心它的意思是指共情、设身处地的理解、共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也就是看待问题的时候我不再只是局限于自己,而是站在一个更高、更完整的角度去看待。

我忙了一天,我感觉我很累,同理,她忙了一天,她也很累;我想要收获一些动力、恢复一些心力,同理,她也想要这些;我想要一个拥抱,同理,她也想要一个拥抱。

看到了别人的辛苦,而不是只看到自己的辛苦,自然就增加了我们对对方的理解,就不会认为是在打扰。

当然,基于同理心也是需要我们去付出一些努力的。毕竟真正的付出一些鼓励、认可、安慰、拥抱,才能真的让对方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并将这份平复再传递给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说,负面状态其实也代表了一种内心诉求我现在心情很不好,你别惹我,其实意思是:我现在心情很不好,你抱抱我、我现在心情很不好,你鼓励鼓励我。

如果你能看到对方负面状态背后的隐藏诉求,并且尝试去满足,那相对于前面的争吵与冷战,这样的相处才能更容易产生感情,不是么?

心理学最终是如何做好自己的学科我们在尝试看对方诉求的时候,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内心隐藏的诉求。

我觉得我状态不好,我需要一些鼓励和安慰,那我自己同样也可以给自己这些。通过满足内心真实的诉求来缓解不良状态

这时候生活又变样了。我在外面忙了一天,感觉自己有些压抑、情绪低落,我意识到产生这些压抑和低落是因为今天被领导训斥了,心里不舒服,所以我就可以开解自己。虽然并不是每次都能很好的满足自己的诉求,但至少相对于带着满溢的负面回家,一不小心引入死循环要好的多。

毕竟,带回家的负面状态少了,对方才能更容易的协助我们解决这些所以,当你状态不对的时候,你要先试着自我调节,在调节的基础上问问自己,内心里哪一块正在躁动,看看能不能自己来平复。

不过,在这里还有一点悖论,那就是别人不可能绝对理解我们,有时候我们也未必能够绝对理解自己,所以当别人尝试对我们好的时候,他可能是笨拙的、不是按照我们习惯的方式来对我们好,可也还是希望你看到他的心意,而不是因为没能按照我们习惯的方式来传递给我们善意,而心生更多负面情绪

对焦虑症、社交障碍、社交恐惧、强迫症等有奇效的森田疗法,有很关键的八个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它的含义在我看来是:那些不能控制的事情,让它们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比如情绪、人言、别人自己),而我只做好我该做的

那么在这里,我处理好我自己的情绪、我减少对对方的期待,更多的磨练自己,不也是做好我该做的事情么?

是的,为所当为针对的是自己,是指自己应该做好自己该多的事情。

当然,事情有轻重缓急,也需要我们做出一些分辨、排序。而同时,这里面还有一层潜台词,就是我们要做好所有该做并且能做到的。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虽然可以成长,但当下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这是不可超越的应该做的事情里如果存在眼前做不到的,我们又逼着自己去做,那无疑也是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这会儿可能会感觉很奇怪。明明我们在说感情,为什么又提到了森田呢。

这是心理学的又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它的一些东西虽然是用在干预、调整、解决一些问题上,但是又是基于人生哲学建立起来的。即便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问题,也可以学学这些人生哲学比如,当下的力量、回归自我、与自我和解、做好自己等。

而在刚刚提到森田的时候用了这样一个词“眼前”,在一开始也提到了要活在当下。如果我说中间那部分感情问题、婚姻问题、相处问题也和当下相关呢?

有了孩子,丈夫就开始努力赚钱,除了赚钱之外,当下难道就没有该做的事情了?

有了孩子,妻子就牺牲了自我,除了围绕家庭与孩子,当下难道就没有该做的事情了?

还有很多,比如烛光晚餐、互赠小礼物、甜言蜜语的情感交流、水乳交融的缠绵、孩子在一边酣睡时两个人的私人空间、一起看电影、一起恋爱等等,等等。

请不要觉得两个人结婚了,就不必要恋爱了、请不要觉得都老夫老妻了,不想搞那些形式主义、请不要觉得我现在已经很累了,我不想做那些“无聊”的事情。

你不做,有人会为你的另一半做;你不做,你收获不了因为这些而越来越接近的另一颗心;你不做,你的情感诉求永远得不到真实的满足;你不做,你们的关系慢慢就会由爱人变亲人,再慢慢变成因为互相习惯而走不开,但相处却十分乏味的状态

生活是一个整体,不是只有工作、不是只有养家、不是只有照顾孩子。当你感觉累的时候,你期待另一半能给你温暖、期待家能让你停靠。可如果我们始终是在被动等着,而不是主动经营,那怕是很难等到。

当然,我并不是说你的努力还少、你的努力没有价值。我希望你能看到,你为家庭的付出是在保证家庭的基本运转和存续,而不是在经营与家庭的关系、与另一半的关系。

所以,如果你对另一半和家庭有很高的期待,那也许是时候和他/她还有它多“约约会”了。

感谢你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