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大清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碰上翁同龢这种疯狗,你们眼里所谓的清流。

 干嘛播客 2020-07-08
 

文案正文:(本篇文章大约1600字,阅读时间大概4分钟)

01

甲午海战表面上看是中国国力的问题,其实,在战争之前有一个人的表现,就明摆着要让这场战争失败,这个人就是翁同龢。

他有知识分子的毛病,也有知识分子的优点,那就是嫉恶如仇。但是嫉恶如仇也意味着,不干正事,不干实事,就会变成帮亲不帮理,谁和我关系好,我和谁交往,谁和我关系不好,我骂死他!

恭亲王奕訫临死的时候,光绪皇帝问他:“今后朝中何人可用?”奕訫就推荐了三个人:李鸿章,张之洞,荣禄。对于李鸿章和张之洞就不用多说了,晚清四大名臣,而荣禄则是后来提拔袁世凯的贵人。

光绪就问:“那翁同龢怎么样?”因为翁同龢是光绪的老师,自光绪入宫开始,做了光绪二十年的老师。而且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则是咸丰和奕訫两个人的老师。所以,光绪对翁同龢以及翁家,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奕訫说:“翁同龢居心叵测,我当年是看错了人,聚九州之铁而犯此大错!”

02

翁同龢很像明末的东林党人,第一,道德感非常强,用道德绑架一切。第二,善于结党,利用同乡,宗亲,师生的关系结成团体,对于在政治上要反对的人,群起而攻之。

甲午之战,主战派是翁同龢,主和派是李鸿章。李鸿章以自己对中国国力的了解,他明白北洋水师面对日本海军,战争能力是不够的,如果贸然打动战争,只能是打自己的脸。

翁同龢力主开战,道德高度有了,在国人中的威望也有了,而且就算战败了,指挥作战的也不是他。翁同龢就曾私下里和自己的门生说:“李鸿章不是能打仗吗!让他的北洋军去和日本人打,如果打输了,正好有机会办他!”所有李鸿章支持的事情,他一定要站在对立面。

李鸿章和翁同龢的矛盾其实由来已久,当年平定天平天国的时候,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在和太平军的作战中弃城逃跑,曾国藩起草《参翁同书片》时采用李鸿章的草稿:“臣职份所在,例应纠参,不敢以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李鸿章因此与翁同龢结下不共戴天之仇,日后翁同龢处处刁难北洋水师,乃至甲午一战,一败涂地。

后来翁同龢做了户部尚书,对北洋一毛钱的军费都没给。从光绪十年开始,就停了北洋的军费,一颗炮弹都不给补充。在甲午的前一年,李鸿章为了应对日本的不断挑衅,开始备战。

他提出一个150万两白银的军舰采购计划,并亲自参与到军舰的设计和改进中去,以弥补北洋海军和日本海军战舰的差距。翁同龢百般阻挠,最后两艘精心设计的军舰被日本抢购,成为日本海军的绝对主力。其中一艘就是在甲午海战中,击沉中国军舰最多的吉野号。

03

翁同龢最值得称道的事情,是他在刑部侍郎的任上,为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平反。因为这能搏得好名声,有道德高度。但是如果换了李鸿章或曾国藩,这件案子就不会翻案。

当时对这件案子,恭亲王奕訫和整个军机处一直拖着,不想把案子翻过来。因为这个案子关系到西北平回乱,左宗棠正在跟阿古柏作战,麾下几十万大军每天指望着浙江和广东给他们送去钱粮。浙江巡抚杨昌浚,广东巡抚蒋益澧都是左宗棠的人,专门为他平定回乱筹措军资。

一边是平民冤案,一边是千年大计,哪个轻,哪个重?其实在官场上就是这样,如果一个官员整天盯着芝麻点的小事,那他这辈子也干不了什么大事。杨昌浚、左宗棠他们都是国之重臣,所以在某些案件上是存在问题的。

结果杨乃武案发,浙江官场巨震,一百多位官员撤职充军,杨昌浚也被撤职查办。新的巡抚上任后,两眼一抹黑,既要筹措军资,又要重新选派官员以填补空缺,左宗棠当时气得直跳脚。

在维新变法的第四天,光绪皇帝下旨,让翁同龢开缺回籍,这就是他之前攒下的罪孽。

04

其实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皇帝如果是喜欢权谋的,那就派翁同龢去反腐。他有道德高度,非常适合去做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大不了最后上演一场“诛晁错”。

如果遇到开明的皇帝,那就派翁同龢去负责学问,翁同龢做学问是大有前途的。如果是像光绪这样,把他放在朝廷的中枢,就会误了大事!政敌反对的我就支持,政敌支持的我就反对,专做对人不对事的事情。

扫描二维码订阅白话文专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