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乃孙作祖己鼎的11个铭文,蕴含着一个重要的书法技巧

 大量堂贾保荣 2020-07-08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四大巨鼎,其中有一个商代末期西周早期的三足鼎,名为乃孙作祖己鼎”,此鼎高达81.8公分,重达79.65公斤,其中有两行铭文共11字,释文为:乃孙作祖己宗宝常量,祊(bēng)宾

       该铭文被称为中国书法的“方笔之祖”,主要是因为在这短短的11个铭文中,所呈现的斩钉截铁的“方整之气”。六朝人评述杜度“杀”字以及明代董其昌所言“太阿斩截之势”都是对这种方笔效果的一个评述。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11个铭文中的“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笔画起收笔的方笔。

在这片铭文中,“乃”字的起笔,“孙”字横线的起收笔,“己”的起收笔,都是一种笔画宽博的方笔。这种方硬劲折的用笔更能体现出书写的力量感。



2,笔画搭接出所呈现的整饬。

在这篇铭文中,笔画和笔画搭接的部分主要体现的时结构的一种方,这是一种整饬方正的笔画形状,例如“孙”字“口”字的两个角,“作”字中间竖线和两个横线的搭接等等,



这种铸造或者刀刻式的方笔,在后世中很多的金石碑刻中看到继承,例如:《天发神谶碑》、《龙门二十品》中的《魏灵藏造像记》、《始平公造像记》等等。

      但是我们要明确的一个基本点是,后世中的碑刻中能够发现和《乃孙作祖己鼎》用笔相似的地方,但是这种相似根本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师承脉络,但是这种方正整饬的书法风格在古人的审美意识中还是有传承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