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庚赏牍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主人公是位副县长,每天处理很多具体事情,有人给他送来20个“叛匪”,杀了这些“叛匪”,他就可以升官。他经过盘查,发现这些人都是普通百姓,于是他把人放了。最后,他还是升官了,有人说,这就是善有善报。


【原文】

建炎中,郑庚为吉州泰和丞,时虏寇曾无敌、易当世各聚众扰郡邑。朱丞相为江西安抚大使,避李成兵,自九江移治庐陵,庚荐叛将杨勍可收用,使立功赎罪,丞相听之。

勍遂破贼奏凯,感庚之恩,缚男子二十辈,衣以绯巾,遣部诣庚所,使作亲获以邀赏。庚验其皆平民也,解放之。时有他功可迁秩,既列上吏部,而审会留阻,经年未回。

适六部大火,案牍皆空,庚转丞萧山,未知也。西兴寨卒携文书数幅来,言曰:“隔江望临安火,有大风吹此文书坠沙上,聊取观之,见公姓名在焉,敢以献。”取而阅视,乃吏部甲库案行遣赏典也。

令此卒持以白县,县以白府,府为申送省部,遂获进一阶。人以为不杀二十男子之报也。


【白话语音文字版】

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郑庚做吉州泰和(现江西吉安太和县)的县丞(副县长),当时有两个强人曾无敌和易当世聚众轮番侵扰州县。当朝朱丞相做江西安抚大使,他因为躲避李成(伪齐将官)的军队。就把自己的指挥部从江西九江挪到了庐陵(吉安地区)。

郑庚推荐了叛将杨勍,朱丞相让杨勍戴罪立功,杨勍不负众望,破贼成功,凯旋而回。杨勍感念郑庚的推荐,就绑了20个俘虏送给郑庚,想让郑庚以“亲自抓到20名叛匪”的名义向上司邀功请赏,杨勍派人押解这20多人,戴着红头巾来到郑庚那里。经过仔细查问,郑庚发现这20人都是普通百姓,根本不是叛匪,于是郑庚就把他们都放了。当时郑庚还有其他功劳,他把其他政绩上报吏部,等待升官评核。卷宗送上去以后,因吏部审核工作过繁,就一直没回音。

过了一年,郑庚也不知道最后评核情况。赶上都城临安(杭州)发生了一个大火灾,六部衙门里边很多文书档案都被焚毁了。这个情况郑庚本人还不知道,后来他工作调动,来到浙江萧山做县丞。有一天,附近西兴寨的士兵抱着一些文书档案来找郑庚,他们说:“我们隔着钱塘江,看到对岸临安城发生大火,忽然来了一阵大风,把这些文书档案都刮到营寨前的沙地上,我们无意间翻看,发现这些文书档案上有县丞您的名字,于是给你送来。”郑庚拿过来一看,那正是吏部甲库评核官员升迁政绩的卷宗,按上面的评核结果,郑庚可以升官一级。

郑庚要士卒把卷宗交到县令那里,县令又向府里申报,府里又把此事申报到省里,结果郑庚升官一级。人们都说,郑庚这个善报就是因为当时他没杀那20个百姓。

【祥宏点评】:宋高宗建炎年间,社会动荡,被抓的百姓有口难辩,杀掉那20人,以诛杀这么多“叛匪”的功劳,郑庚可能会得到很大提升,但是郑庚没有这样做,而是把百姓放了,他有天地良心,因而善有善报;牍,指的是上面写字的小木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