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最出名的一首诗,用28个字画出了一幅画,其中7个字回味无穷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全唐诗》一共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虽都被一一记录,流传至今,但真正能打动人的都是源于生活之作。我们记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是因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触动了我们那颗思乡之情;我们忘不了白居易的《草》,是因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的野草虽是平凡之物,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我们一生都不会忘记骆宾王的《咏鹅》,是因为“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那只可爱的鹅,就是我们生活中最真实的一幕。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来自苏轼的一首诗,这也是苏轼两千多首诗中最出名的一首,年年入选小学课本之作,诗句叫《惠崇春江晚景》。在诗中,苏轼用轻松幽默的语句,用28个字为我们画出了一幅江南早春画,初读时觉得上不了台面,再读才觉得妙不可言。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作于苏轼48岁时,诗名中的惠崇北宋的一名僧人,擅长作画,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所题。惠崇画的是一幅江南早春图,苏轼依画而写,画现在我们看不到了,但这首诗却当真是如诗如画,把静止画中物,一一写活了。

诗的白话大意是:在那竹林外,依稀有两三枝桃花匆匆开放,江水中几只鸭子在水中嘻戏,它们总是最选知道初春的水已经回暖的。那蒌蒿已经布满了江滩两岸,芦笋也慢慢长出短短的新芽,这时正是河豚从大海逆流而上,游回到江河里的时节了。

               

初读这首诗时,不少人会觉得少了一些意境,甚至觉得这诗有些不雅致。咏春诗那么多,都是写春花杨柳,从没有人把水鸭子、河豚、蒌蒿、芦笋写进诗里,不少人甚至觉得根本是首上不了台面的诗。但再读时,却会发现,这首诗的当然是妙不可言。

 

诗的第一句,因为是早春,所以桃花是三两枝,而不是花团锦簇,这是诗人细致的观察。这一句最妙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7个字,当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天气回暖,江水也回温,只有以身试水的鸭子会最先知道,这其实是在说实验出真知,事事都当亲自己尝试的哲理。将如此深的哲理,不着痕迹的藏在这7个字中,可见东坡笔力和奇绝的想象力,也可见他对自然及生活的理解。

诗的第二句,从细节从描写早春时江滩的景色,一切生机盎然都在新发的短芦芽中。最后落笔于“河豚欲上”,这是诗人的想象和猜测。为什么东坡偏偏心心念念这河豚?原来当时当地百姓有捕食河豚的习惯,特别喜欢将蒌蒿和芦芽搭配着河豚肉食用,所以当诗人看到江边这二物时,作为一个吃货,他自然想到的是河豚也该游上来了。诗人这最后一句以虚填实,十分自然流畅,满满的都是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浅显易懂,是小学必背课本之一,不少小朋友都觉得读来分有趣,其实真正的好诗不用多么复杂,也不用多么炫技,能让我感同身受就足够了。大家觉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