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立三异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出家一般是需要一些因缘的,通常在僧人身上也会遭遇一些稀奇事件。主人公是一位出家人,他当然也碰到了一些怪事。这故事是主人公亲历的,如果从“境随心转”、“心生万法”的角度说,其所历之境,都是从自心来的。

【原文】

饶州妙果长老师立,少年时行脚至衡山福严寺,方夏四月,晚游寺前兜率桥,见潭下峭壁间,异僧背负石而立。师立夙闻人言,此地有罗汉,隐见不常。且忆《藏经》所载持地菩萨入石壁事,竦然敬视。忽壁开尺许,僧入其中,复合无纤罅。

又旬日,放参毕,与同参二人信步到寺后虎跑泉亭上。天风倏起,二僧欲归,师立独少留。二僧曰:“久知亭下多异,师无庸留。”立方壮,不以为意。俄亭西南角有扣柱者,继即伸手内向,渐进不止,肘几过五尺。立戏之曰:“复能缩否?”应声而退。少顷,又闻扣柱声,立曰:“若圣者邪,当隐。若山鬼,即见形。”如食久,一手复出,五指初大如椽,渐小如婴儿初生指状。立颇恐,即下山,时绍兴十年也。

又三岁还乡,过庐山白云庵,清夜礼佛,有物行窗外,类牛及虎。开户视之,一黑牛绝大,裴回往来。立念日中无所见,岂鬼邪?明日,至其处,乃巨青石偃卧,正昨夕牛行处云。【师立说。】


(南岳福严寺)

【白话语音文字版】

饶州(江西鄱阳)妙果寺的长老师立,年轻时候曾行脚来到衡山的福严寺。那时候刚刚夏四月,有天晚上,他闲游到寺庙门口的兜率桥,偶然看到桥下潭水旁边的峭壁处站着一个很奇异的僧人,他背靠石壁站着。师立早听人说过福严寺一带有罗汉,平时不出来。他当时就想起《藏经》里的一个记载:“持地菩萨进入岩壁”这样的事情。于是师立就很恭敬地注视那僧人。就在此时,他忽然看到山岩峭壁打开一尺多宽的缝隙,那僧人进到岩壁里去了,他一进去,这山岩又合上了,没有任何缝隙。

十几天后,有一回放参结束以后,师立跟其他两个僧人信步走到了寺庙后边的虎跑泉亭上。忽然刮风了,那两个僧人就想回去了。师立说:“你们先走吧,我一个人在这儿呆一会儿。”那两个僧人说:“师兄啊,我们听说亭子下边经常闹怪,你最好别在这儿呆着。”当时师立正值壮年,不以为意。后来那两个僧人走了,师立一个人在这儿呆了没多久,就听到西南角的亭柱传来敲击的声音,随即有只手伸到亭子里来,这“手臂”不断往前伸,伸长到五尺!师立没害怕,还开玩笑说:“你手伸这么长,还能缩回去吗?”听到师立这么说,那手真缩回去了。没过多久,师立又听到“梆梆梆”敲亭柱子的声音,师立说:“你如果是一个圣者,就应该隐没,如果是山鬼,你就给我显形!”说完这话,过了一顿饭时间,一只手又伸出来了,这手伸出来的五个手指头,都有房椽子那么粗。后来这些手指头又渐渐缩小到如初生婴儿那么小的手指。这时候,师立感觉有点恐怖,随即就下山了。这事情发生在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

师立在福严寺住了三年,后来回老家,路过庐山的白云庵,在那儿暂住。那是一个很清爽的夜晚,师立正要上殿礼佛,他听到窗外有声音,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走动,那动静感觉像是牛或者老虎一类的动物。等他把门打开一看,他看到一头特别大的黑牛在那儿走来走去。师立心想:白天我怎么没见到这大牛啊?这是不是鬼呀?第二天天亮,师立又来到这地方,发现原地竟是一块特别巨大的青石!

这三个事儿都是师立本人亲历自说的。

【祥宏点评】:洪迈晚年在老家饶州居住,他少不了跟当地各界人士往来,当然也听了不少异事;师立年轻时参访的福严寺大有来历,现在还被称为“南岳四大名刹”之一,据说这里是六朝时期一位著名僧人惠思和尚创建的,惠思和尚是天台宗祖师之一,故事提到的兜率桥似乎现已不存;饶州妙果寺现已不存,现在鄱阳东湖附近还有一座妙果塔;故事提到的“放参”指的是寺庙打开山门,允许公众进来。放参结束,无关人等离开,就关上山门了;庐山的白云庵在宋代改过一个名字,叫“青莲院”,具体是现在什么地方不太确定。

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龙的传人”博客-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故事专辑,长按收听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聚少成多,善莫大焉

(祥宏谈夷坚系列之8-《夷坚志》中的“佛法感应”事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