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臣的奏折废话连篇,皇帝越听越生气,大怒道:把他拉出去狠狠打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农,几乎没读过书,称帝后又因日理万机,所以特别头疼于阅览臣僚们长篇大论、语意艰涩的奏折,因为这种现象,还曾惩罚过不少积习难改的朝臣,而刑部主事茹太素因“万言书”被暴打的史实,便是最典型的案例。

茹太素是元末泽州人,在洪武三年通过乡试考取举人,因为向皇帝上书言事符合上意,由此被授官为监察御史。此后数年间,茹太素相继升任四川按察使、刑部侍郎职务,在职时以“平允”、“抗直不屈”著称。“平允”即办事公平合理,“抗直不屈”则意为刚直不屈,由此可见,茹太素是个政治操守、办事能力俱佳的能臣。

茹太素虽然是能臣,但喜欢“掉书袋”

不过茹太素虽然是个能臣,但身上有个“臭毛病”却让朱元璋头疼不已。原来茹太素平时喜欢“掉书袋”,经常给皇帝上书言事,但由于每封奏章动辄七八千字,而且引经据典、语意艰涩,每每让胸无点墨且异常忙碌的朱元璋头疼不已,时间一长,便对其心生不满,并因此还把他降职为刑部主事。可饶是如此,茹太素依旧是积习难改,最终给自己带来皮肉之苦。

洪武八年(1375年)十二月,劳碌多日的朱元璋再次收到茹太素的奏折,心里一阵苦笑后,便让中书侍郎王敏念给他听。果不其然,茹太素奏折的开头,又是惯常的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的内容,等到七千多字读完后,朱元璋依旧没能从中发现要点。皇帝非常生气,便将茹太素叫到跟前一顿臭骂,随即下令将他拖下去重重地打了一顿板子,并示意王敏停止诵读。

茹太素的奏折废话连篇,被朱元璋下令打板子

次日傍晚,朱元璋令宫人将奏折的剩余部分读给他听,当读到一万多字的时候,才发现其中有四点意见颇有可采之处。想起昨天被痛打一顿的茹太素,朱元璋苦笑着对身边人讲:“做皇帝难,身为臣子也不容易。朕之所以下诏求直言,是希望臣子们在踊跃上书的同时,在奏折中能尽快陈明观点、切中题目,如果奏折字数太多、语意艰涩,反而扰乱朕的思绪。”

朱元璋微微叹口气,然后用半是调侃半是责备的话,继续跟身边人讲:“茹太素这个‘书呆子’真是迂阔至极,整天跟朕掉书袋,这本奏折完全可以用五百字说明问题,他却偏偏写出万余字来,难道不该挨打吗?”事后,朱元璋下令中书省制定奏折的字数、格式标准,禁止“茹太素现象”再次发生。

朱元璋颁布奏折标准,严禁废话连篇

陈时务累万言,太祖令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言多忤触。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朝。次夕,复于宫中令人诵之,得其可行者四事。慨然曰:“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因令中书定奏对式,俾陈得失者无繁文。见《明史·卷一百三十九》。

茹太素上书言事却挨了一顿板子,虽然心中颇感委屈,但忠君之心却并因此而改变。在之后十余年里,茹太素依旧不停地上书言事,只是内容再不敢像之前那样冗长、拖沓,而朱元璋也了解他的本性,所以即使茹太素数次有因事获罪的风险,他也是尽量宽宥(“太素抗直不屈,屡濒于罪,帝时宥之。”引文同上)。

茹太素虽然挨罚,但事后仍受到重用

在此期间,茹太素历任浙江参政、刑部试郎中、都察院佥都御史、翰林院检讨等职务,并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被擢升为户部尚书。由于此时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制度,六部尚书直接向皇帝负责,由此茹太素的职位达人臣之极。

在尚书任上,朱元璋对茹太素相当器重,曾赐酒给他并开玩笑说:“今天朕与你同饮金杯中酒,明天就可能会杀掉你!”茹太素听后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微臣赤心报国,定当时刻为君父分忧。”朱元璋听后,心中甚是恻然(“一日,宴便殿,赐之酒曰:‘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太素叩首,即续韵对曰:‘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帝为恻然。”引文同上)。

茹太素晚年触怒皇帝,最终被杀

没想到茹太素的话最终竟一语成谶。朱元璋赐酒后没多久,茹太素因事被降职为御史。不久,茹太素因抗议上司左都御史詹徽专横跋扈,便与其他12名同僚戴上脚镣办公,由此引起皇帝的不满。不久,茹太素获罪被杀,时在公元1389年。

史料来源:《明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