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朱元璋无力埋葬家人,邻居好心赠给他坟地,日后得到丰厚回报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明太祖朱元璋本名朱重八,生于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由于家中赤贫如洗,所以他无法读书识字,自幼便为地主刘德打工,做了一名牛倌。限于出身和眼界,青少年时期的朱元璋胸中并无大志,他的人生目标无非是给地主好好干活,然后娶妻生子,安稳地过完一生。

可就连这卑微的梦想,都被残酷的现实击碎。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濠州连续遭遇旱灾、蝗灾和瘟疫,在这一连串灾情的打击下,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被追谥为仁祖淳皇帝)、大哥朱重五(被追封为南昌王)、母亲陈氏(被追谥为淳皇后)相继死去,只剩下他和二哥朱重六活下来(三哥朱重七早夭)。

朱元璋少年时,曾为地主刘德放牛

由于家中一贫如洗,所以朱元璋没钱给父母和大哥买棺材,更没有墓地为他们下葬,穷苦无计之余,便和二哥一起向东家哀求,希望他能大发慈悲,赏给兄弟二人一小块地,以便让亲人入土为安。然而对于朱家兄弟的跪地哀求,刘德不仅无动于衷,而且还对他们大加嘲讽,让兄弟俩敢怒不敢言。

朱元璋与二哥哀求东家无果这一幕,恰好被刘德家中做客的一位乡邻刘大见到,此人回家后便把情况告诉了自己的父亲,也即村中的大善人刘继祖,后者听完后连连叹息,怒斥刘德为富不仁。刘继祖跟朱家是邻居,而且平日里跟朱五四的关系也不错,所以经与夫人商议后,便决定赠送给朱家一块地。

刘继祖主动送地给朱元璋,让他埋葬家人

刘继祖夫妇做好决定后,便一同赶往朱家,然后对两兄弟讲:“你俩为何不早些告诉我这件事?我家中土地甚多,可以免费赠送给你们一块安葬家人,至于地点嘛,可以任由你们挑选。”朱家兄弟听完后大喜过望,赶紧向刘继祖夫妇跪地谢恩。不久,朱家兄弟选中了一块风水较好的土地,然后在这里安葬了家人。

元至正四年甲申夏,炎疫流行,先南昌王薨,顷之,仁祖、淳皇后相继崩逝,仓促无葬地,太祖告于田主刘德,德不许。适继祖子从德家归,以告继祖。继祖与妻娄氏辄启太祖:“吾饶于地,曷不谓我,任择用,岂吝耶?”太祖如其言,往得龙窝一区,继祖辄以为献,遂厝淳皇帝、淳皇后。见《凤阳新书·刘继祖传》。

朱元璋做和尚时,经常得到刘继祖的照顾

等到父母、长兄入土为安后,朱元璋为了讨生活,便告别二哥、大嫂、侄儿(朱文正),到凤阳城北的皇觉寺中做了和尚,前后长达8年时间。在此期间,刘继祖曾多次到寺中给朱元璋送衣送饭,令后者感激不已(“太祖龙潜皇觉寺,继祖时辄省候。”引文同上)。

至正十二年(1352年),时年25岁的朱元璋接受好友汤和的邀请,加入到濠州红巾军首领郭子兴阵营中。朱元璋投靠郭子兴后,很快便在军中脱颖而出,由是深得主帅的器重,不仅迎娶他的义女马氏(即后来的马皇后)为妻,还被赐名为朱元璋。然而还没等朱元璋来得及报答恩人,刘继祖夫妇便在他从军后的第二年相继离世。

对于刘继祖夫妇的过世,朱元璋起初并不知情,直到刘继祖的儿子刘大因为躲避战乱,闻名赶到求见他时,朱元璋才得知此事。想起当年刘继祖夫妇对他的恩德,朱元璋难以压抑心头的痛苦,不禁泣不成声。为了报答刘家的恩德,朱元璋便将刘大留在身边当侍从,对他关怀备至,并为其取名为刘英。

朱元璋发迹后,追封刘继祖为侯并命其子孙世袭

朱元璋在红巾军中的地位、名望攀升很快,等到郭子兴病逝后,他已经成为军队的实际首脑。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占集庆府(南京),然后以此为大本营,在四周不断地扩充地盘,逐渐成为割据江东、两湖地区的大军阀。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接受群臣推戴,正式自立为吴王,史称西吴。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当上吴王两年后,命刘英、汪文等人前往凤阳修建父母、兄嫂的陵寝,此即后来的凤阳皇陵。在皇陵的营建过程中,朱元璋先后三次前往谒陵,并一再命太子及诸王前往祭祀。为保护皇陵不受毁坏,朱元璋特地任命刘英为守陵官,全权负责陵墓守卫工作。

位于凤阳境内的明皇陵

朱元璋称帝建明后,为报答刘继祖的恩德,便在洪武八年(1375年)追赠他为义惠侯,并命刘英及其子孙世袭该爵位。不仅如此,朱元璋在位时还多次重赏刘英,并特许他的儿子到国子监读书,真可谓恩宠备至(详情见《凤阳新书·刘继祖传》)。刘继祖因为当年一项善举遗泽子孙,这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史料来源:《明史》、《凤阳新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