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桐庐犊求母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这是个感人的故事,我相信它的真实性。动物间的母子情深也是一种常识,这故事的描述又超过了人们一般的认识,因为里面有神秘不解之处:一只小牛犊是如何走过十五里陌生而复杂的山路找到牛妈妈的呢?

【原文】


桐庐人畜两牛,一犊,同日鬻之。农者取其犊,而屠者取其㹀,并驱出门。屠引㹀度溪,入于家。犊立溪外,引首长鸣。农鞭之不动,逼使行,每数步,必回顾。越复岭,穿支径,至田间,农置之閤中。

屠夜具汤镬,且将烹㹀,闻户外牛鸣甚急,㹀应之亦急。屠私自念:“夜已三更天黑,四旁无人居,安得有牛到此?”促点火视,则彼农向所买犊也。排户而入,跳踯母旁,㹀亦连舔其颈。屠虽悍忍,惕然动心,反汤灭火而寝。

农失犊所在,求之数日,遇屠,具言其事,相与叹息。并以元直赎其㹀而去,遂为母子如初。

农家至屠舍十五里,道屈曲非寻常往来处,犊固未尝至,乃能知之,异类天性如此,盖必有神物为之助。人之不孝于亲者,殆非此犊比也。屠能临利向善,亦可嘉矣。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王千一姐||泰宁牛梦||蒋坚食牛-上||蒋坚食牛-下||扣冰堂僧||龚明之孝感||詹惠明


【白话语音文字版】


桐庐(浙江)有个人养了两头牛,是母子牛。有一天,他把这两条牛全卖了。一个农夫要的是小牛犊,一个屠夫要的是母牛,两条牛被一起牵出家门。屠夫拉着母牛渡过溪水回家,小牛犊站在溪水另一边引颈长鸣,看样子很痛苦,农夫怎么打小牛犊,它也不走。后来小牛勉强迈步,走几步一回头看它的牛妈妈,就这样,农夫牵着小牛犊翻过了两座山岭,再走田间小道,路是复杂曲折的,最后来到农夫家中,小牛被牵到牛栏。

再说屠夫,他夜里就把火生起来,用一大铁锅烧水,准备杀牛煮牛肉,打算第二天去卖。正忙活的时候,他忽然听到门外有牛叫的声音,声音特别急促。此时,母牛也开始叫起来。两个声音互相应和,都显得很焦急。屠夫心想:“现在是半夜三更,天很黑,我旁边也没什么居民,怎么会有牛到这个地方来呢?”于是,他举着火把出来,到门口一看,正是今天农夫牵走的小牛犊!他一开门,小牛犊就冲进来,雀跃着跑到母牛身边,母牛非常高兴,不断的舔小牛犊,舔它的脖子。屠夫虽然心肠刚硬,看到这场景也被感动了,于是返回锅灶灭火,决定不杀母牛了。后来,他就睡觉了。

农夫的小牛犊丢了,他找了好几天没找到。有一天,农夫又碰上了屠夫,屠夫把情况跟农夫说了,两人叹息一番,母子牛的故事把两人都感动了。农夫说:“你买那母牛花了多少钱?我把钱给你,我把这母子牛都带走。”后来,这两条牛都归了农夫。

农夫家距离屠夫家有十五里地,中间的山路很难走,路况非常复杂,这小牛犊肯定没走过,它怎么找到母牛的呢?小牛犊找妈妈的心情非常迫切,这是天性使然,冥冥中定有神灵在帮忙。天底下那些不孝的人,跟这小牛犊真是没法比的;再说屠夫买牛杀牛,是要谋利的,但他最终被小牛犊感动,放下屠刀,让这对牛母子团圆,也是值得鼓励、嘉奖的!

【祥宏点评】:㹀,就是母牛;这是令人感动的故事,看来母子情深同样适于动物;屠夫当然是心肠刚硬的人,杀过很多动物,但这样一对母子牛还是把他感动了,最终放下屠刀,说明人的天性中都有善根;这故事的神秘处在于小牛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牛妈妈,这暗中定有神灵的引导。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7-《夷坚志》中的“神异动物”-现场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