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昵称Zpzg8fzu 2020-07-10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如果说有能让这些文明完好传承的载体工具,那么文房四宝无疑是首当其中的。由它们记录的历史,描绘了一幅幅历史长河画卷,又书写了一段段高潮迭起的历史兴衰,中华文明得以延续。文房四宝,我们耳熟能详,而又以浙江湖州的湖笔、安徽的徽墨、安徽宣城的宣纸和广东肇庆的端砚,这四地产的笔墨纸砚堪称精品。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端砚

文化名片,是代表一个地方最具特色、文化底蕴和美誉度的标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因而孕育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以文房四宝中的'砚'为例,广东的端砚与甘肃的洮砚、安徽的歙砚、山西的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有'呵气研墨'之美誉的四大名砚之首——端砚,一起去感受'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拨云见日,端州府独特奇石的前世今生

(1)追问'砚'从何而来?

'砚'是什么,用来做什么,历史有多悠久?相信对于大部分而言,有的只是“砚”这个概念,仅有的一点印象估计也是来自影视中的场景。关于这三个问题,我们从三部古籍中寻找到了答案。

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记载:'砚,石滑也,从石,见声';东汉末年刘熙在《释名》中写道:'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而关于砚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明朝王三聘编辑的《古今事物考》中说道:'盖始于黄帝时也'。

从上面的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信息:砚,其实本为一种光滑的石头,在字形上是'石字旁',字音上是'见(xian)字音',关于这个读音,可以参考这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ian)',说明在古时'见'是'xian'音而不是'jian'音。砚是用来磨墨的研磨工具,砚的历史悠久,大概从黄帝时期就有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出土端砚

据考古资料显示,在距今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石质的磨盘、魔棒等研磨器具,可以说这是最早的砚。真正的古代实物砚台则是在1975年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石砚。

再来看看端砚,它实际是依据地名命名的,关于这样以地名来命名的文化特色中国有很多,如宣纸、黄梅戏、汾酒等。端砚发源于古时的端州,也就是现在的广东省肇庆市。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一带位于广东省的中西部,西江中下游,在地质上属于沉积岩,也叫泥质板岩,约形成于泥盆纪中期,这是端砚形成的先天条件。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肇庆端州及肇庆风光

端州的建城历史有两千多年,始名端州府源于隋开皇九年,至北宋时期,端州还是当时端王赵佶(后来的宋徽宗)的封地,在他即位之后亲赐端州府为肇庆府,意为'喜庆吉祥之始',肇庆之名自此沿用至今,元为路治,明、清为府治。也就说其实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端州或者说肇庆多次成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鉴于当时广州良好的水陆条件和对外通商的需要,广州才成为两广总督府驻地,至近代逐渐成为岭南的发展中心。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端砚

(2)端砚荣登四大名砚榜首之路

正是由于肇庆浓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人文历史,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孕育了端砚这一旷世奇宝。但是端砚能成为四大名砚之首,也绝非浪得虚名,人文地理因素之外,我们来看看端砚的发展过程是如何登首。

前面讲了砚的作用是磨墨,墨本身也是一种石料,通常是制成墨丸状,这样就要求研磨过程的砚具有一定的硬度,两者研磨过程其实是一个相互作用过程。这时注意砚还要不吸水,不然砚的墨全部砚台吸收了,砚石对墨还要有一个细腻、滋润过程,通过端砚磨出来的墨具有油润发亮,墨色层次丰富。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影视剧中研磨过程

关于端砚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初时有一进京赶考的学子,时值冬月,天寒地冻之时,考生们砚中的墨很快结冰无法书写。而来自岭南端州府的一学子,也遇到此事,无奈之下叹气,没想到竟发现端砚具有'冬不结冰、呵气研墨'的特点,于是一边呵气一边协作。经此一事端砚名声大噪,消息传到皇帝耳中,皇帝追问方知是端州的砚台。

此后端砚成为了朝廷贡品,风光无限,民间文人雅士更是竞相追逐、收藏。经过人文长期的使用比较和尊贵程度,在唐代就有端、歙、洮、红丝砚的排名,后来红丝砚石材资源枯竭,才有了现在的端、歙、洮、沉泥四大砚的排序,一直延续至今。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古时科举考试场景

当时的端砚有'端州石砚匠识山石之脉理,凿之五七里得一窟'这一说,可见发展已十分成熟。明清时期是我国砚台发展的新高度,这一时期的人们已不满足于砚的实用价值,开始在砚台上进行雕刻绘制,市场上出现了评价、品味、收藏砚台之风。端砚的创作也汲取百家之长,以制作精细,雕刻精美,纹饰纤巧而著称如今的端砚,已成为全国砚行业最大的产业集群,成为岭南地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研磨

因此,端砚的成名之路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自身的质地优良、独特秉性,加上当地的人文气息影响,尤其是又被尊为皇室贡品,这些造就了端砚的名砚之首美誉。

流光溢彩,赏端砚'呵气研磨'的文化美学价值

从传统的研磨工具,到带有艺术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端砚能成为四大名砚之首,必定是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我们一起来探究其流光溢彩背后的崇高美学价值。

(1)独特奇石,群芳争艳显神奇

砚的本质是石头,但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人世间石头千万种,唯独端砚只爱这一种。前面说了制作端砚的岩石属于泥质岩,这个学名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如果说高岭土也属于泥质岩,而高岭土是制作陶瓷的主要原料,想必读者朋友就能领会。这种岩石的最大特征是可塑性好,这便于人们在砚台上刻一些图案装饰,融入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元素,这是端砚的又一文化价值。所谓因材选用,因材雕刻,大自然造就了端砚石的这种优异秉性,让它来辅佐书写青史。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彩石

综合来看,制作端砚的岩石有紫端石、绿端石、白端石三种。唐代鬼才诗人李贺曾在《杨生青花姊石砚哥》中写道:'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端砚以'紫'为贵,人称紫玉、紫云,现在看来这种紫颜色实际上是水云母的颜色,在结构和组成类似云母,只是钾元素含量少、水多,颗粒变小。而水云母是决定砚石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如果砚石中水云母含量越高,则石质越细腻、滋润、娇嫩这一点我们对比歙砚更能体现这种差别,歙砚不如端砚滋润细腻,就是因为歙砚以绢云母为主,端砚以水云母为主。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水云母

这种独特秉性的端砚石在肇庆地区也并不是随处可见的,如果是那样也就称不上稀世珍品,端砚石的分布是凝聚天地灵气,是万物造化之结果,'一自神君拂袖去,至今魂梦绕端溪'。

(2)精美纹路,花团锦簇传美韵

端砚能够名扬天下,除了因制作石材独特珍贵外,还有丰富多彩、石色温润的石品花纹。实际上自然界中的石头都是有纹理的,加上里面含有某些矿质元素,因而在阳光下显示流光溢彩之美韵。如果在制作端砚的过程中,能巧妙的利用这些纹理特征,添加艺术特色成分,这样一来端砚的观赏、收藏价值大大提升。

《端溪砚史》称端砚的石材特点是'体重而轻,刚而柔,摩之寂寞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既久,掌中水滋,盖笔阵图所谓津耀墨,无价之奇材者也'。

端砚石材的这些特性造就了端砚绚丽多彩的纹样,这些纹样涵盖了白、青、蓝、红、褐、绿、紫等颜色组成的各种图案,形成了花斑状、花点状、流线状的纹路。聪明的艺术家们发现端砚石材表面的这些纹理奥秘之后,巧妙的抓住这些特征,并分别用与自然界某些物像相似的名称来命名,可谓相得益彰。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色彩斑斓的石头

对砚有所了解的朋友,可能会听过'天青'这个词,它指的是砚石的一种石品,这种砚石是呈蓝黑色的优质砚石。因为它颜色呈色青而微带苍灰,纯洁无瑕故称天青,如黎明前的天空,深蓝略带苍灰。这种端石可以说是稀世罕见,也是端砚中非常细腻、滋润的一款,寻找起来十分不易。还有一种形状鱼脑冻,颜色天青的砚石,称为天青鱼脑冻,艺术价值非常高。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天青鱼脑冻砚石

对于砚石中点状的石品,如何来判断其价值呢,这时我们就会听到另一个词'石眼'。顾名思义,石眼是天然生长在砚石中形状像动物眼睛的石核。《砚谱》:'端石有眼者最贵。'石眼的颜色有翠绿色、黄绿色、米黄色,人们根据石眼的形状、颜色和制砚中处于不同的位置赋予石眼不同的名称,如鸲鹄眼、鸡公眼、猫眼、活眼、怒眼等。现代科学一般认为,石眼的形成是砚石内矿质元素历经长时间的沉淀扩散而成,成分测定表明它是含铁的结核体。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石眼端砚

人们巧妙利用石眼制作端砚的成功例子,20世纪70年代中国某工艺美术大师偶然得到一块天青鱼脑冻的优质麻子坑砚石,砚石上有七颗碧绿色的鸲鹄眼,但都为下眼。后来他借助肇庆七星岩这一景象,竟然成功地运用在砚石上,创作了'星湖春晓'砚,夺得了当年轻工部的一等奖,开创了利用本地题材创作端砚的先河。

(3)艺术审美,呵气研墨展文化

端砚自古以来就有'呵气研墨'这一美誉,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解释,对端砚石材的微观结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有少量细颗粒的石英碎屑突起在砚堂表面,仿佛锉刀一样的结构使发墨更加轻松。端砚石的低显孔隙率使砚堂长润不干,有保湿保温的作用。这是端砚'冬天不结冰、呵气研墨'的妙处所在。

端砚的文化内涵展示是多方面的,在造型上也是琳琅满目,我们平时见的多的是圆型砚和方砚,除此之外还有风字砚、月样砚、钟样砚、琴样砚、书样砚、壶样砚、圭样砚、璧样砚等以及一些不规则形状的,如异形砚双环、八棱、竹节、荷叶、蕉叶等的形式。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双足琴样砚

装饰上虽简单但结构比例匀称优美,功能上也呈现多样化,最初的砚只是一个石盘,为了更好地使用,磨盘底部渐渐出现了倾斜的角度;再然后,砚池逐渐下沉,成为端砚的特征部分,对砚台的养护和雕刻也成为一种艺术。

端砚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器物,每一尊端砚背后都凝聚着艺人们的匠心独运般的工匠精神,寄托了文人们的思想情感。人们在端砚上刻下铭文,有的反映其兼济天下、报效国家的人文情怀;也有文人骚客以端砚温润如玉的石质自比,体现独善其身的个人道德品格修养;或者体现的是聊以为文、只寄情于山水的洒脱。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青花鱼脑冻砚石

宋代文人苏易简在《文房四谱》记载:'昔人采石为砚,必中牢祭之。不尔则雷电勃兴,失石所在'。这体现的则是古时文人敬畏自然 、遵从自然规律,讲究天人合一的观点。

巧夺天工,观端砚'细腻滋润'的制作技艺特色

既然端砚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此这般大有来头,那么这种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端砚又是如何制作而成?我们继续分析。

(1)端砚制作,从艰险的采石技艺开始

在端砚的制作过程中,原料的采集是第一步,也就是我们要开采制作端砚的砚石。自古至今,盛产优质端砚的砚坑主要有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等,而质量最优、知名度最高、开采难度也是最大的要数老坑。这也是端砚真正体现价值所在的地方之一,看砚台好不好,首先得看它的产地,它的产坑。

早在唐代时期,老坑就有开坑取石,宋朝时期更是被列为皇坑,到如今断断续续地开采了一千多年,目前这里已经开辟成为博物馆。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砚坑洞

寻找砚石资源与开采砚坑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寻找砚石和砚坑的石工必须懂得鉴别石种,摸清石脉。而往往这样的技艺都是靠口传心授的,是历代师傅们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采石作为端砚制作的第一道工序,它最艰苦、最困难,也最危险。端砚开坑采石的劳动强度大,技术难度大,风险性也高,故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的说法。此外,因砚坑地质结构不太稳定,故历来开采砚石以人工为主。采石过程大致包括找石源、开坑、采石、运输等多个环节。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古砚坑遗址

毕竟在那个尚无机械的年代,完全是靠人工一锤一锤地凿出来,除了艰辛之外,还要防止坍塌危险,采石的过程一项充满劳苦和艰险的劳动。

关于采石艰险的民谣有'麻坑山路曲弯弯,悬崖峭壁确难行。数九寒天无水用,夏日到来水浸岩','白日登程行到晚,到来采石实艰难。采得靓石人称赞,岩藏宝砚振声环'。

由此可见,须有非常之功,方可采得非常之石。

(2)精雕细琢,只为制一方良心好砚

在今日广东肇庆的端州区,这里有中国端砚文化村。这里家家户户与'砚'相伴,因'砚'为生,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制砚工艺在他们手里继续发扬光大。和中国其他民间技艺一样,据说制砚工艺也是传男不传女,生怕技艺外传,给自己带来竞争。如今,这一规矩也变了,因为在砚台雕刻方面,女人们天生的细心耐心比男人们更有优势。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肇庆端砚文化村

前面过程讲述了采石过程,砚工们在拿到了砚石毛坯料,也就是未经加工的砚石,俗称'砚璞'之后,并不是急于雕刻,而是有一个揣摩思考的过程。每块石头的天生资质不一样,比如有的是颜色不错,有的是质地很好,还有的出现了稀世的石眼。这时候就是发挥砚工们各显神通本事的时候了。砚工们一般会因石构图,即根据石质和石形选择最能表现砚石特点的题材、立意、造型,再从雕刻技法、刀法、刀路等方面入手。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端砚

端砚雕刻是技术活,也是艺术活,制砚艺人只有懂设计,通民俗,知艺理,才能在雕刻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艺,因石构图,去粗存精。端砚雕刻艺人端砚雕刻技艺主要有深刀(高浮雕)和浅刀(低浮雕)雕刻,另有线刻、立体雕、透雕等。不管哪种雕刻,讲究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做到人、砚石、雕刻三者自然和谐统一,这样的雕刻才不会生硬,才有收藏价值。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端砚—云海仙居

雕刻完之后,对砚石的打磨抛光也是一道重要工序,是点睛之笔,这部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在实际使用中,还有所谓的'浸墨润石'之说,即初打磨完的新砚台需要在里面倒入墨汁,让砚堂和砚池用浓度适宜的墨汁浸润两天,两天后再洗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充分让墨与砚台融合,发挥砚台的秉性,让彼此磨合默契。

(3)内外兼修,四大名砚之首实至名归

古时有个成语'买椟还珠'讲的是一个人见木匣子精美,而忽略匣子里珍珠的珍贵。对于一款珍贵的砚台来说,不仅需要'心灵美','内在美'也重要。这指的就是配盒过程,就是给砚台匹配一款合适的砚盒,既能起到防尘保护作用,又能衬托和提升端砚的价值。精品端砚的砚盒用料很讲究,一般用紫檀、酸枝、楠木等硬木,其造型按端砚形状而定。现在一般砚盒底部都有'足',除了起装饰作用外,更重要是从实用去考虑,可以使移动或洗涤时更方便。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端砚—凤戏牡丹

为此,我们可以归纳总结端砚的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端砚石质细腻、滋润,发墨好,研出来的墨汁油润发亮;二是端砚石中的石品花纹迎合了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借物抒情的个性;三是端砚石的硬度质地适中,既避免了因质地太软而无法与墨丸的'相濡以沫',也不会因为硬度太高造成在砚台上难以雕刻;四是端砚石材特殊的锉刀结构特征,使得端砚石不吸水,砚台能蓄水不干涸。故有端砚'其石制砚至妙'的称赞。

端砚∣端州石工巧如神,横空出世崭头角,我不是一方简单的砚

端砚

综上可知,一尊珍贵端砚的产生从采石到后期的雕刻、打磨抛光、配盒等都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工匠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是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写在最后

端砚,扬名于唐代,兴于宋代,精于明清,在当代又继续发扬光大,是中国极具代表的地域文化,端砚制作技艺也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悠悠千年,端砚穿越时空隧道,变换时间与空间,又来到我们面前,用它那盛满墨汁的砚池,继续浓墨重彩般谱写新时代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