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费苏东坡(散文)/申尊敬

 飓风居主人 2020-07-10

  离开我们近千年的大文豪苏东坡又回来了!他老人家屡屡从天堂“出差”到人间,豪放而浪漫地来到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和《中秋晚会》上,热乎乎香喷喷地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和大大小小的饭馆里。

  红尘滚滚越千年,这位“千古风流人物”中的佼佼者依然魅力四射,敬他爱他的“粉丝”,多得见头不见尾。 

  诗词中天上人间纵横驰骋的苏大学士肯定没想到,如今的他,已经与时俱进地成了一个著名品牌,被无数人购买着,享用着。数不尽的人每天在餐桌上美滋滋乐淘淘地吃他的“肉”,喝他的“汤”,品他的味。

  人间原本只有一个苏东坡,而今已然化身百千亿。全国各地的饭店餐馆里,几乎都有几道与苏东坡有关的菜。一座北京城,以东坡之名开办的酒楼,就有几十家,家家的生意都挺火爆。餐馆里最常见的东坡菜,就是著名的东坡肉。

  这道由苏东坡创制的千年名菜,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好看又好吃,既是大雅之堂的常客,又是寻常百姓的最爱。上“百度”搜索,一道东坡肉,就有50多万条介绍做法吃法之类文字和视频信息,俨然一道明星菜。

  封建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十年寒窗苦读,一旦做了官,便成了人上人,两只手也变得金贵起来了,不事稼穑,远离庖厨。苏东坡的手却与众不同,不仅写过光昌流丽的诗词文章,还开过荒,扶过犁,做过菜,熬过汤,称得上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代表人物了。从徐州到黄州,从杭州到儋州,凡他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几乎都有诗词和美食传下来,真格是“两手都很硬”的一大奇人。

  苏东坡在历代文学家中的独一无二,是为我们留下了精神和物质双遗产:传唱千年的诗文,流传至今的美食。

  苏东坡研发的东坡美食,从东坡肉到玉糁羮,粗略统计有近20种之多。这些佳肴有荤有素,有菜有汤,开一席“东坡宴”,已然富富有余。一位网友在帖子里惊呼:苏东坡,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吃货!

  饭馆里,你吃“东坡肉”!你吃“东坡凉粉!”你尝尝“东坡饼”!你喝点苏东坡的“玉糁羮”!请吃的热情推荐,吃请的大快朵颐,餐桌上的气氛热烈得发烫,“吃货”们个个快乐得赛神仙。

  “吃货”同志你且慢,当你怡然享用东坡美食时,不妨了解一点苏大学士研发美食佳肴前后那些悲喜交加的故事,尝一尝这些故事里的人生百味。

  数遍北宋的官场和文坛,苏东坡都是个顶级奇葩。由于才华过人但“一肚子不合时宜”,从22岁中进士到65岁离人世,这位旷世奇才尝遍了人间百味。在皇上那里,他忽而受宠,忽而失宠;在官场上,他忽而得意,忽而失意,坐牢了被流放,流放了被重用,重用了又被流放,一直流放到天涯海角,堪称个人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标志性人物。

  北宋文坛上,他是领袖级人物,诗词文章,皆有经典。即使在偏僻荒蛮的流放地写一首诗词,也能迅速刷爆从京城到全国各地的朋友圈,与诗仙李白当年的受追捧度可有一拼,现在的“网红”们和他比,差了不知多少个档次。

  文官中像他这么倒霉的,找不到第二个。文人中有他这么大成就的,无出其右。更奇葩的是,为官为文之外,他还是千古以来“会说又会练”的“真把式”型美食家。

  敬他爱他的人,北宋以来多得数不清,啥原因?因为苏东坡一生饱受苦难,却能超越苦难,创造辉煌,为后人留下了可以永续开发享用的精神和物质遗产。活得如此悲催又灿烂的人,咋能让人不敬不爱!

  苏东坡本名苏轼,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苏仙。祖籍河北栾城,1037年生于四川眉山,卒于1101年,北宋一等一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美食家。后世人等多称其苏东坡而忘其本名。

  东坡年轻时志存高远,全心全意求功名,烹炸煎炒之类凡人碎事,入不了他的法眼。22岁那年,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结伴进京赶考,同时金榜题名,创造了科举史上的特大奇迹。消息传开,一下子就上了京城官场和民间热议排行榜的头条,苏家父子的前程一片灿烂。三年后,他在皇家的“三年京察”时又入第三等,为大宋王朝“百年第一”,再一次成为朝野最大的新闻人物。

  才华过人,皇帝赏识,百官喜欢,又兼年轻,风华正茂的苏东坡如果能做一个长袖善舞的“八面美人”,这辈子肯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活得要多滋润就有多滋润。

  但东坡这人虽然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却继承了从屈原到李白的文化基因,“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政治上却有点一根筋。这样认死理的人,其实就不该进官场,入了官场,也难免会坐“过山车”,往往起点很高,落点很低。他身在庙堂,却不知官场险恶。他坚守原则,却不懂灵活。他敢于斗争,却不善于斗争。王安石变法,他反对;司马光做宰相后反王安石之道而行,他又跑出来唱反调,总之是谁主政就和谁政见不合对着干,而且还嘴上争罢笔下斗。他这样经常顶撞领导,又和同事闹不团结,新党旧党上上下下自然都恼他烦他,恨不得立刻把这个刺儿头踢到天边上去,至于他的思想观点是对还是错,已经没人关心了。

  当然,苏东坡还没有一根筋到为了坚持己见而不要脑壳的地步。1071年,他发现官场险恶,胳膊拧不过大腿,便“自请出京”,要求到地方去为人民服务。远离了朝堂上的政治纷争,在密州知州任上,苏东坡兴水利;在徐州做知州,他除水患,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口碑甚佳。

  做了地方官的苏东坡,也许已经忘了当初在朝堂上围绕变法的那些争论,只想做一个为民造福的好官,不求流芳百世,但求无愧于心。他的政敌们却没有忘了他,也不肯放过他。若干双阴毒的眼睛,一刻没停地盯着他,随时等着抓他的辫子,以便出其不意地从背后给他致命一击。

  1079年,苏东坡调任湖州知州刚刚三个月后的一天,他正在办公室忙公务,突然有几个面冷如霜的执法人员从京城闯进官衙,宣布对他立即实行逮捕,随后便将他急匆匆押往京城,投入死牢。

  逮捕苏东坡的理由,如今看来甚荒唐。原来是苏东坡到湖州后,按照官场惯例,给皇帝写了一封感谢信,其中的“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等几句话,被他的政敌抓了辫子。他们如获至宝,立即组织人马,紧急行动,从苏东坡的诗文中寻章摘句,上纲上线,新账老账一起算。例如,说他“指斥乘舆”,对圣上“衔怨怀怒”,还说他“讥切时事”,反对皇帝大力支持的改革,甚至给他扣了一顶“包藏祸心”的大帽子。这样恶狠狠地“秋后算账”,明摆着就是要把他往死里整。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30多人被株连,苏东坡便是本案的主角。

  诬陷苏东坡的人,都是朝廷里有文化的高官,甚至有他的朋友。有文化的人祸害有文化的人,常用的武器就是笔杆子这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方法则是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苏东坡的政敌们这么阴毒地“包装”他,就是要以笔为刀,将他肉体消灭。

  苏东坡在牢里度过了生不如死的103天,其间遭受的羞辱和折磨,他从来没有形诸文字,也许是觉得说出来会辱没他的人格尊严,但从与他在监狱里一墙之隔的一位官员“诟辱通宵不忍闻”的诗句中,便可想象苏东坡在里面遭受的凌辱有多凄惨。

  宋神宗并非昏君,很喜欢才华出众的苏东坡,但不喜欢满脑子书生意气,且总是在政治上给他添乱的苏东坡,原本无意让苏东坡的脑袋搬家。但既然有人来告状,而且看起来也持之有据,那就借此机会,杀一杀这个大秀才的傲气,扭一扭他的轴劲,也把这个不懂政治的书生好好教训一下。

  听说苏东坡有杀头之险,曾经的政敌王安石心急如焚,虽然已经退休很久了,本可以不再过问朝中人和事,老宰相还是从遥远的金陵给神宗上书,词恳意切地求皇上放过人才难得的苏东坡,一些官员也纷纷替他求情说好话,神宗皇帝便就坡下驴地饶了苏东坡的命。

  103天后,苏东坡从大牢里出来了,脑袋是保住了,乌纱却丢掉了。他被发配到了远离京都的黄州,身份是团练副使,听起来有个官衔,实际上要被当地官员监督,还是个戴罪之身。

  乌台诗案是苏东坡人生路上的第一个大拐点。44岁,年富力强,正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的好年华,如今却高峰坠石,遭此大难,原本心怀天下的苏东坡心灰意冷。失去了权力,没有了话语权,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闲人,也看透了官场,看淡了名利。不这样,能怎样?

……选读结束,更多内容:《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0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