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戒诗》 生活在17世纪的浪漫诗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683~1706)(清康熙二十二年)生于门隅。门隅又是情歌之乡,正是这些情歌,唤醒了仓央嘉措朦胧的性意识使得小小的仓央嘉措对男女恩爱、儿女情长有一种神秘的向往。他的父母是门巴族,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红教。红教僧人可以结婚生子。他的父亲是个自负清高贫穷落魄的红教喇嘛(藏传喇嘛教为黄教)。仓央嘉措对极端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再也难以默守。仓央嘉措一生只为情所惑,视权力地位如粪土。仓央嘉措早就参透爱的道理,《情歌》纯是天籁之音,是他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可以说是一个宗教叛逆者寻花猎艳的心灵披露。他大胆追求爱情,反对扼杀人性。仓央嘉措最后在1706年,被赐死在青海湖畔的兖嘎诺尔湖(一说病死) 。 《仓央嘉措情歌》是青藏高原最流行的情歌;《仓央嘉措情歌》是青藏高原最深入人心的民歌。仓央嘉措的才情,千百年来还氤氲在青海湖的烟波浩渺中。《情歌》表现了出家修佛与追求爱情生活的矛盾。仓央嘉措虽不检于行,然学瞻才高,在诸世达赖中最为杰岀,故屡遭挫辱,犹为藏人爱戴。 他在《十戒诗》中写道: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仅仅穿上红黄袈裟,假若就成喇嘛,那湖上金黄色野鸭,岂不也能超渡众生?”什么真达赖假达赖,仓央嘉措不知不觉已成为青藏人民心中最有生命活力最有魅力的达赖,永远的无冕精神之王。 |
|
来自: 碎玉h43ve28g9l > 《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