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敬逝去的平凡而珍贵的生命

 家在黄岛 2020-07-10

致敬逝去的平凡而珍贵的生命

——张业明

       早上突然接到了侄子的电话,说堂兄昨夜走了,一阵心酸。本来是想上午到医院去看看意外受伤的堂兄的,没想到未来得及相见,堂兄便匆忙走了。

  顾不上吃早饭,匆匆赶往山大医院黄岛院区。路上车堵得厉害,很多地方在修路、绿化养护,一段原本只需不到一个小时便可到达的路程,竟耗费了近两个小时。

  到达医院的时候,堂姐和侄子们已在医院门口等待,意外责任方派出的代表已经在三楼等候多时了,赔偿协商进行的还算顺利,在场的人心里些许有了一丝安慰。

  按照风俗习惯,对逝者而言,入土为安是最重要的。于是催促侄子们抓紧办好手续,送堂兄回家。

       回家的路上,想起了除夕夜,堂兄到我家给母亲提前拜年时的情形。母亲对堂兄说:“孩子,六十多了,身体也不好,在家好好养养身体吧,别出去费大力了。”堂兄笑着说:“不出去干能行?不出去干点活,咱庄户人从哪里增加点收入?趁着还能干,给孩子们多创点吧!”

       堂兄之前因心脏病心脏有两处搭桥,如果是在城里,这样的年龄,这样的病情,早该休息、疗养了。

  突然也想起了逝去的老父亲,任我和姐姐们如何劝说,不是也一直坚持劳作到去世前的几个月吗?

  正月陪老家自家门里的爷爷去镇上的农商行办事,那场景令我记忆犹新。一排长长的等待办理业务的队伍里,大多是鬓发斑白的老人,很多农村的老人有了钱舍不得花,攒的差不多了就到银行里存上,怕的是自己年纪大了有个病灾给儿女增添负担。即使孩子们真的不需要他们攒这份钱,没病没灾给儿孙们留着他们心里也感到欣慰。

       我想堂兄平时心里想的也是跟逝去的老父亲、叔叔以及很多的父母一样吧,趁健在的时候,想多给儿女攒点钱。即使孩子们真的不需要,也想尽可能地多给儿女减轻些负担。

       送堂兄回家的灵车很快便回到了老家,村里安排的“死事客”(老家对专门帮助料理死者出殡等后事的人的称呼)已早早地在堂兄家里提前准备一些丧葬的事务了。

  按照老家的风俗,逝者要回家躺躺热炕头。堂兄的灵柩被大家从灵车上小心翼翼地抬到家中,进门的那一刻,大堂兄、嫂子、侄子、侄女以及其它亲人们哭成了一片。堂嫂更是扶着堂哥的灵柩,跪在地上哭得伤心欲绝,久久不起来。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死离别;人生最痛彻心扉的伤痛,莫过于挚爱亲人的突然离世。一个原本活生生的人,你再也见不到了,再也没有机会跟他一起吃饭,跟他一起过年,跟他一起说笑,亦或是吵架……那种离别的滋味,就像眼前有一支燃尽的蜡烛,你再也看不到它跳动的火焰,留下的,只有那些惋惜和伤痛……

  跟大家一起安慰好痛哭的堂嫂,将堂兄安放在他平时睡觉休息的土炕上。希望他在离去前,能感受到他含辛茹苦创建的这个家的温暖,也好安心离去。

  来到堂兄家的大门外,看到停放在一旁的手扶拖拉机车斗,里面堆放的是满满的柴火,我想那一定是堂兄生前辛苦收拾好的吧。我依稀看见了一位丈夫、一位父亲为了家庭辛苦劳作、尽心尽力地无私付出......

  我那离我们而去的老父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平房上码放着整齐的木板、桃园里制作精细的竹门,有哪样不包含着老父亲对家庭的那份纯朴、深情的爱呢?

  叔叔走了,父亲走了,堂兄走了……

  逝去了,这些平凡而珍贵的生命......

  留下了,他们对家庭、子女那种纯朴和无私的爱.......

  致敬,这些逝去的平凡而珍贵的生命!

  致敬,那些永存的纯朴而可贵的灵魂!

张业明,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工作者,喜爱文学,热爱法律,作品散见于网络、报端。业余时间喜欢钻研钻研法律,写写身边风景、聊聊人生感悟,愿畅游在文字的海洋里,与君共饮生活这杯浓酒……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于    冰

校稿:陈   洁

复审:裴   珊

发布:静   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