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相靖:让福鼎白茶“大名鼎鼎”

 海阔天空wslas3 2020-07-10
白茶越受追捧,梅相靖先生越忙活。
梅相靖,大名鼎鼎。因为白茶,因为他的制茶技艺。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2017年岁尾,《国家名茶周刊》记者前往素有“中国白茶第一村”之称的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拜访梅相靖先生,目睹了这位77岁的茶人忙碌的场景。
做茶就是做人,容不得半点马虎。梅相靖说,福鼎白茶是一代代茶人的靠着匠人精神做起来的,在他手里,更要把技艺传承好,为福鼎白茶争光。
梅相靖的白茶格外香
梅先生的白茶,格外香。
摄 冯文喜 黄婷婷
2017年12月14日,小雨。走进云雾弥漫的柏柳村,走近梅相靖先生的家,《国家名茶周刊》记者就接过先生递过来的茶,似曾相识,正是常饮的白牡丹,杏黄色的茶汤明净透亮,当茶汤与唇齿相合,幽香暗然而生。
柏柳村,这个只有100多户的小山村,山清水秀,古风犹存,至今保存着的旧建筑,见证了福鼎白茶的每一个故事。
2013年1月,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梅相靖入选。消息传到福鼎,传到柏柳,世代相传的茶农无不欢欣。
福鼎郁郁葱葱的大山,被茶树所覆盖。在福鼎,一半以上的居民都从事着和茶叶相关的工作。
福鼎白茶不揉不炒,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制作工艺简单。
梅相靖说,阳光不可能把茶叶完全晒干。正因为如此,他的祖父还会借助于炭火,而时间则要靠茶人多年的经验来判断。
白茶不光可以制作成上好的饮品,福鼎有的茶庄园还发现了这嫩芽尖的其它妙用:比如用来制作化妆品或者点心。
梅先生的祖父是清末福鼎白茶制作人梅伯。梅伯珍一生行茶商,为福鼎白茶、白琳功夫、茉莉花茶加工工艺研制立了首功,对福建茶业的贡献巨大,影响深远,受到茶届十大泰斗之一的庄晚芳先生的高度赞誉。梅伯珍的一生颇具传奇性,他晚年撰写的自传性笔记《筱溪陈情书》,更是一篇清真记实美文,是福鼎茶业的重要文献资料。
耳濡目染的梅相靖,一生痴迷于茶。受梅伯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从小就对茶有着非比寻常的执着。在采茶的季节,他喜欢跟着师傅一起上山采茶,到工厂里面看制茶大师制茶。关于茶的一切,都在吸引着他。
梅相靖说,爱茶就要去研究它。经过多年对白茶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研究,他研制出一整套制茶方法,并得到了茶业专家的肯定。这套方法已经成为目前白茶繁育和采摘技术的衡量标准。
从这个意义讲,梅相靖把古老的白茶制作工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梅相靖的白茶香,是实打实的。
让白茶产业为福鼎茶农造福
在中国的茶叶市场上,百分之四十的白茶都来自福鼎,因此福鼎又被称为白茶的故乡。
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后,梅相靖就开始忙了。慕名而来的拜访、求教、学艺和采访者,络绎不绝。
为了更好地把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发展好,2012年,福鼎市梅相靖茶业有限公司成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展示室随之问世。
梅先生说,柏柳村历经世、相、传、学、富、文等几代茶人,都坚持延用梅氏(梅山派)传统技艺手法制茶,他不敢忘记自己先祖梅伯珍为福鼎白茶创下的辉煌与历史,他满怀敬畏之心、感恩之情,传承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星火,让白茶产业为福鼎茶农造福。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又称福鼎白茶。福鼎白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加工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因此得名白茶。根据自身的品质和叶子的数量,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四大类。其中最“白毫银针”为最。
白茶区别于绿茶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保质期。绿茶随着放置时间的逐渐延长,会在口感和品质上打折扣,而白茶则是越存越好
在福鼎,有一句俗语是“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作为茶叶里的瑰宝,其药效性能堪称茶中奇葩。根据民间长期饮用和实践及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白茶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灵妙的保健作用。民间采用它制作成清醇的“白茶饼”,因其独特风味和保健作用流传到南洋一带,至今在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
现在,福鼎白茶主要的品种是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在《中国茶叶品种志》一书中,福鼎大白茶与福鼎大毫茶两个品种被列在77个国家审定品种的第一位和第二位。这两个品种就是从点头镇走出来的。而柏柳村家家户户都与大白茶有不解之缘。因此,柏柳村被称为“中国白茶第一村”。
而白茶的传统加工手艺,则有所不同。
白茶的功用,正被福鼎人努力挖掘。不光会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而且也把外地的游客吸引到福鼎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信誉比金子还要重要
相传东海诸仙,常于太姥相聚,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本已经是峦岭交错,步步皆景的山水奇丽处,又有仙气加持,秀色中又添了神秘。
生长于斯的梅相靖与福鼎白茶一同闻名海内外,但这位77岁的老人头脑始终清醒。他说,做茶与做任何事情一样,信誉比金子还要重要。既为茶人,就要清白一生,踏踏实实做茶,来不得半点虚假。
穿行在梅家的茶园,梅相靖的儿子梅传銮先生说,父亲一睁开眼就在忙白茶,但凡是有空都会来茶园里看看,这里就是他的精神寄托。
“以前做白茶的品种是白毛茶,芽比较瘦,叶子比较短。”梅相靖说,柏柳村栽培大白茶的历史悠久, 从前的白毛茶,不下肥不打药。后来种白毛茶,是隔一米种一棵,中间种地瓜,然后在地瓜上施农家肥。这个品种,采茶的姑娘不喜欢采,采不多。
柏柳村中洋4号,是村里保留最早的白茶做坊,CCTV播出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就取景于此。
在烘焙屋,从白茶的晾青、萎凋,到渥堆、炭火烘焙等流程,梅相靖一一道来。他说茶叶经阳光暖晒,轻发酵后,才能放在竹篓里进行最重要的烘焙,所有一切均有手工完成,不沾任何铁器,不用机器设备,以保持茶香茶味地道。
“光、海雾、风,都是晒茶需要考虑的因素。” 梅相靖说以前做白毫银针是先采一刀(叶)一枪,然后再把刀去掉(叶子摘掉),然后再晒。白牡丹就直接带叶子晒,白茶以晒为主,以焙为辅,七分晒三分焙。
晒茶使用竹匾,一匾晒出来的干茶大约是一斤牡丹,二两银针。最好北风天晒茶,上面太阳晒,下面北风吹,口感和色泽更好。晒的时候不要用手去接触。早晨太早了,有海雾,所以不能太早拿出来晒。晚上太迟了,露水下来,对色泽有影响,所以不能收的太晚。八九成干左右后堆在一起轻发酵,焙白茶最好慢慢的焙,水分慢慢的收,火太大会有火味。”
对于白茶的品质判断,梅相靖说,眼观其色,手摸其干,口尝其味,闭闻其香,四关过后,方得一杯好茶。明前的(业茶)茶叶子摊开像开花一样,白毫银针就是毫毛根根挺立。好的白茶,汤色青黄,味道甜中带香,越陈越好
站在梅筱溪老宅的庭院中,尽管残垣断壁,却依稀还能见到当年这座房屋主人在海外做茶贸易的辉煌,仿佛有福鼎白茶在岁月洗礼中所散发出特有芬芳。
时至今日,梅相靖成为福鼎白茶的一个符号,他的命运与福鼎白茶紧紧相连。
文|国家名茶周刊记者 夏靖尧 黄晓铃
发自福鼎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