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放屁,可能是7个原因导致的,第一个没事,最后一个要命

 健康生活维他命 2020-07-11

每个人都会“放屁”,放屁也叫“排矢气”,是人或动物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是肠道正常运行的一种表现。

正常人每天要放屁5到10次,约排出500毫升左右的气体。

某一段时间,突然放屁的次数变多了,屁的味道变大了,这都可能是身体疾病信号。

经常放屁,可能是7个原因导致的:

1、咀嚼过快

平时嚼东西过快,把大量空气和唾液一块吃进胃里,严重的,胃中会存有大约一半空气。

吞咽大量空气进到肠道,且吞咽多量气体后,还会生成不少气体,当气体多到一定程度,便要排出体内,所以就出现放屁多的情况了。

细嚼慢咽身体好——

我们在吃饭时,多花些时间咀嚼食物,不但能阻止过多的气体进入我们的肠胃,还有助于控制体重、养护肠胃健康。

细嚼慢咽可令中枢神经发出正确指令,使人产生饱腹感,避免过度进食,防止发胖。

而且细嚼慢咽的过程中,能够将食物与唾液充分结合。唾液有帮助和促进食物消化的功能,多次咀嚼能够把食物嗯真正的磨碎,从而减少胃的负担。

2、激素分泌变化

处于更年期女性,还有激素分泌不平衡人群,肠胃运动活跃降低,便出现排气多情况。

运动改善激素更健康——

如果你正处于更年期,肠胃功能明显下降,不妨平时多运动一下,可有所缓解。

由运动带来的生活方式的积极改变是一种无任何不良反应的“特效药”。

运动可促进机体分泌更多的雌激素,并使其更好地被组织吸收和利用,进而缓解更年期症状。

同时,运动能加快肠胃蠕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加强新陈代谢,增加食欲,改善和提高消化、呼吸、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3、便秘

粪便在肠道里不能移动,这时会觉得排气多,是因粪便为细菌构成,细菌于人体系统内里堆积量多,发酵之后排出气体也多。

油拌酸奶小妙招——

经常便秘的人,尤其是孕妇,可以尝试用苏子油和酸奶搅拌食用,可以很好地润滑肠道、缓解便秘,同时安全又营养。

苏子油是富含α-亚麻酸的一种植物油,本身就具有润滑肠道的作用,且因苏子油的α-亚麻酸含量高,具有很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够适宜几乎所有人群食用。

孕后期便秘的人较多,此时用苏子油搅拌酸奶食用,不仅效果好,也更有助于胎儿智力和视力的发育,可谓一举两得。

酸奶的润肠作用就不必说了,酸奶和苏子油混合后可形成水溶性脂蛋白,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4、消化不良

食用过饱,太油腻,常吃大鱼大肉等,易造成放屁多,不断打嗝情况。屁的气味若为酸臭,就表示消化不良。

注意饮食调节——

消化不良了,在饮食上就要注意了,一些甜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就不要再吃了。

经常吃一些纤维素含量比较丰富的食物能有助于消化吸收。一些蔬菜水果、谷物等应该适量多吃一些,但是也要注意食物营养的均衡搭配。

如果还是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时可以喝一些米汤类促进消化的食物,减少胃部的负担。

5、食用易产生气体食物

饮食中食用一些易产生气体食物,便易出现放屁多现象。如地瓜、土豆、面食等均易令肠腔积气。

注意减低淀粉类食物、多食用新鲜果蔬。

6、细菌失衡

菌可对人吃进食物发酵,此过程是在结肠中,不过一些结肠细菌因过度生长会进到小肠,所以食物消化之前,便和细菌有所接触,产生气体。

一些肠胃炎人群,肠道里菌群组成出现变化,肠道细菌失衡,便造成排气多。

杀菌消炎不可少——

有肠胃炎的人,可以用蒲谷丁根和苦苣根按照1:1的比例混合,搭配成蒲谷丁苦苣茶饮用,杀菌消炎,养护肠胃的作用是不错的。

蒲谷丁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可替代部分抗生素用于临床。堪称重要的“广谱抗菌素”。

研究表明,蒲谷丁不仅对胃病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有很强的杀灭抑制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等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苦苣根味苦、性凉,具有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等功效。

且苦苣根含有的低聚果糖成分,具有改善体内菌群,排毒清肠、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脂、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促进矿物质吸收等生物活性。

7、恶性肿瘤

经常放屁很多,且很臭,也可能是胃肠道有恶性肿瘤的表现。

如果长期放屁多且臭,一定要引起我们关注和警觉,可能预示健康的状况真的出问题了。

当肠道出现肿瘤,也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多屁,而癌细胞糜烂,脱落、出血再加上细菌的分解发酵,放出的屁也会带有腥臭味。

——体检了解病情

有病不要拖,积极主动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病灶,越早治疗,就可以取得越好的治愈效果。

如果查直肠,可以先做个直肠指检,这种检查法简便易行,对直肠的局部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无论是直肠问题,还是结肠问题,都可以做肠镜检查,通过肠镜,医生可以很直观地发现肠道内的病变,建议及时跟医生沟通,及时治疗。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