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始祖:老子趣谈

 无缘无故老先生 2020-07-11

抚仙居士

 2020-04-14 01:53:47

刁民诗曰:

道德真经传后世,

一笑出关无人知。

悟尽宇宙乾坤事,

俗世凡尘几人识?

道家始祖:老子趣谈

在上古名人当中,老子估计是最神秘的一位,没有之一。

比如说,老子是楚国苦里人,据说比孔子年长20多岁。本来有名有姓,姓李名耳,字聃,可却被后人改称为老子,这本身就是一个谜。有传说老子出生时便须发皆具,且白,故名老子。如果不是基因变异,这显然违背常识,可信度几乎为零。

又比如说,老子究竟活了多少岁,也是一个谜。有人说他活了160多岁,也有人说他活了200多岁。按易中天先生的推理,《道德经》是一部反儒家学派的著作,自然应该成书于孔子之后。可孔子曾问礼于老子,甚至有记载说孔子17岁时还师从老子学习过葬礼,两人乃师生关系无疑。如此便只有一种可能,享年7Z岁的孔子,没能熬过长寿的老师老子,所以老子在孔子死后才写下了《道德经》。也许正因为李耳先生实在是活得太老了,也就干脆被大家改叫他为老子了。如此也就顺理成章了。

还有老子最后的行踪更是一个谜。据说担任东周守藏史多年的老子,中途还曾经被小人排挤,一度被免职,之后又重新任用。堂堂一个哲学大师,连一个国家图书馆长的职务都难以自保,老子内心的郁闷可想而知。正因如此,眼见东周王朝气数已尽,老子便选择性辞职,图书馆长不干了,骑上一头大青牛毅然离开了东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奔函谷关向西而去。

传说驻守函谷关的长官名叫尹喜,也是一个好学之人,尤其敬重老子这样的大知识分子。这天尹喜上城楼巡视,远远看见一朵五彩祥云向函谷关方向飘来,不由大喜:今日必有贵人经过,我一定要把他留下!

如果此事当真,那能掐会算的尹喜也应该是一个非同一般的人物。反正他说完这话不久,老子同志也就骑着他那头大青牛晃晃悠悠的过来了。尹喜老远一看:这不正是鼎鼎大名的李聃李馆长吗?我就说呢,原来这朵五彩祥云就应在这位老先生身上。

大喜过望的尹喜赶忙下关迎候,恭恭敬敬把老子同志请到关内安排住下,好生侍候。待酒足饭饱,问清老子先生拟定的西行修炼计划之后,关令大人尹喜同志便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发言了:先生如此学问高深之人,就这样走了,什么也不为世人留下,岂不可惜?

老子笑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非留不可的,包括我治理的学问也一样。说不定留下之后,还会给后人增加理解上的无谓的烦恼,不留也罢。

尹喜可不管会不会给后人留下什么无谓的烦恼,见老子不愿意配合,干脆便动粗了:先生如果不答应我可以,那就好吃好喝的在这里呆着,哪里也不要想去。说完让人扛过来一大堆空白竹简,整整齐齐摆放在老子同志的房间里,就自个走了。

估计彼时的李耳,因为还没有完全修炼成功,与后来得道成仙之后的太上老君实在是沒法比,头上虽然顶着一片五彩祥云,可还不知道怎么才能脚踩祥云上天,所以也是干着急没办法。正是,有学问的,就怕遇上不讲理的。最后的结果就是,李耳同志没得法,骑青牛跑路一点不现实,只好静下心来开始了他的《道德经》的创作。

道家始祖:老子趣谈

函谷关

而今天的事实也真的与老子当初所担心的差不多。《道德经》问世之后,一版再版,虽然没几个人能真正读得懂,但却引来历朝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为之作注,为之争论不休,许多人就此皓首穷经一辈子。据说现在的《道德经》,已经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文字,其发行数量和版本仅次于《圣经》。实实在在浪费了无数纸张,尤其是浪费了像我这等无聊文人的太多精气神。

本来老子写下《道德经》的本义是让大家伙道法自然,学会无为而治。一句话就是,大家都稀里糊涂地活下去就行。可今天的我们,当官的动不动想统领世界,小老百姓也一个个恨不得一步登天,扬名立万,三妻四妾。尽管每个人都精明得跟猴子似的,把《道德经》背得滚瓜烂熟,但还是和老子的本义背道而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反正据说老子留在函谷关写完《道德经》之后,把尹喜是给彻彻底底从头到脚都给征服了。在尹喜眼里,像老子这样道行高深之人,根本就不是人,而是神,至少是神一样的存在。

于是尹喜神心大动。经过反复考量,他横了心:这公务员咱也不干了,连老子这么聪明的人都不稀罕的东西,我还留恋它干什么?不仅公务员我不干了,老婆儿女我也不要了,我也要和老子一样向西修行去……

于是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可怜的尹喜放着今天人人向往的幸福生活不好好过,换上一身粗布衣服,也不管老婆孩子哭红了眼睛,狠狠心便牵上老子的青牛,头也不回地跟着老子走了。据说他们去修炼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昆仑山,西王母就居住在那里。传说大名鼎鼎的周穆王就曾经去探望过西王母,两个人据说还有些暧昧的嫌疑。估计老子同志早就听说过这件事,所以心里早就盘算好了,这可能也就是后来我们所看到的,王母娘娘和太上老君关系一直很不错的原因。

至于老子尹喜师徒二人最终有沒有到达目的地昆仑山,最后又是怎么修炼成功的,再没有了文字记录。不过现在大家一致认为道观里供奉着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先生,说明人家肯定是修炼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如今,单是从《道德经》所产生的影响力来看,这部仅仅五千余字,上下篇合计81章的所谓百经之王,已经让无数学者痴迷甚至于痴呆不已,大有不谈老子不成学的架式。

不过没办法,刁民亦是如此。《道德经》里头的什么上善若水啦,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啦,什么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啦,还有不尚贤不贵物啦之类的观点,想想还真的就是那么回事,不服不行。

古人所谓的君子有三立:立德、立言、立功。老子同志立功方面似乎不怎么样,但起码在立言立德上面,人家是做到了。不但是做到了,而且还至今无人能够超越,这也就是他老人家了不起的地方。

刁民故曰:呜呼!老子之小国寡民之说,无为则无所不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者,不正是今日小政府大社会之谓乎?今之天下,各国元首汲汲于功名,见利必争,与春秋之末何其相似邪?老子之说,悦之者众,践之者何其寡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